英曰:“大王見主上衰弱,時勢已去,莫非要圖天下否?”溫半晌不答。英曰:“明日便奏朝廷,發旨意與你,領上汴梁蓋造皇城。待吾指日把駕拐上汴梁,讓位與你,有何不可?”溫曰:“誠得如此,丞相富貴無比。”
二人商議已定,次日,昭宗升殿,近臣報言,今有梁王朱溫,欲見陛下。帝曰:“可急宣來!”溫人見,拜伏闕下,口稱萬歲。帝曰:“卿到此,有何見奏?”溫曰:“臣見長安久反之地,幹戈擾攘,不得休息。臣守汴梁已久,知是興隆之邦,奏過陛下,請旨蓋造皇城,完日請陛下遷都汴梁。”帝曰:“卿言須當與文武商議。”言尚未盡,隻見班部中閃出一臣,麵如紅棗,突眼虯髯,威風凜凜,膽量過人,上殿奏曰:“大梁朱全忠,真忠君愛國之臣也!”此人是誰?乃丞相李英也。帝問英曰:“此奏可乎?”英曰:“大梁王所奏,金石之論也!難得此人,忠於王室,既有如此好處,陛下急宜從之。”帝正在猶豫,群臣皆言:“不可!龍不離海,虎不離山,陛下安居大位,豈可遠離乎?臣料汴梁萬不及長安。怎見得長安好於汴梁,古人有詩為證:
自古興隆地,周秦漢代修。
三川花似錦,八水永長流。
起蓋鹹陽殿,鳳闕對龍樓。
華夷圖上看,天下最為頭。”
朱溫曰:“你眾文武說長安好處,也隻如此。且聽我說汴梁好處。古人有詩為證:
王氣騰騰徹比霞,祥雲繚繞照京華,
寶妝樓閣侵銀漢,玉殿亭台護絳紗,
四時不絕山川景,八節常開琪樹花,
年年三月登高望,香滿梁園百萬家。
昭宗聽罷朱溫詩句,心下萬千之喜,遂喚曹中書達填寫旨意與朱溫:“領去汴梁蓋造皇城,朕即遣官軍,將長安府庫錢糧,都攢運至汴梁,選日,請朕建都天下。”溫領旨出朝,暗思:“此等昏君,中了吾計,好似一盞孤燈,昏天曉月,算來活也不多時!”
溫行了數日,已到汴梁,遂起民夫,搬運土木,喚良匠蓋造皇城,雕梁刻棟,繪鳳描龍,未及半載日期,工程已成,比長安宮室,華麗又加十倍。
卻說朱溫,蓋造已完,便遣王彥章,先領人馬三萬,前至灞陵川界,以候接應,親自徑上長安:入朝見帝。帝曰:“朕差卿蓋造皇城如何?”溫曰:“臣領旨蓋造,今已完備,特請陛下到汴梁建都。”昭宗大喜,當日聚文武於朝堂。帝曰:“唐室西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朕觀氣色在汴梁,先遣梁王蓋造宮殿,朕欲遷都東幸,汝等各宜促裝。”學士陳輝源曰:“長安久樂之地,今無故損宗廟,棄原陵,恐百姓驚動,必有靡沸之亂。天下動之至易,安之甚難,望陛下明鑒!”帝怒曰:“汝欲阻國家之大計耶?”平章事朱樸亦諫曰:“陳學士之言是也!想祖公神堯高祖皇帝,東征西蕩,掙成一統天下,亦不易得,今陛下至汴梁,必中朱溫之計矣!”李英急上言曰:“這一起臣僚,有失君臣之禮,可以斬之!”帝聞奏即日罷朱樸、陳輝之官,貶為庶民。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朱溫得王彥章為元帥,賂李英為腹心,請駕建都汴梁,社援可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