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在一般情況下,無障礙化設計都隻是為老年人和殘疾人考慮的特殊設計。像高差出坡道的設置、電梯的設置、輪椅乘坐者專用廁所的設置等,都是處於特殊的考慮而設計的。而舒適性是一個因人而異的概念,有人對漂亮的設計感興趣,有人對性能使用優越感到滿意。作為結論性的意見,就是被大多數人普遍接受的設計以及可以自然深入建築空間的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2.無障礙化設計的對象
通常情況下,可根據建築物的不同,將那些行動不便或生活受限的市民作為設計對象,這其中主要是指老年人和殘疾人。在為老年人和殘疾人考慮的建築設計規劃中,首先應當考慮的就是出行和使用受限製等因素。這些大都可以通過相關的方式來解決。
(1)老年人的特點:
①運動機能。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肢體動作遲緩,可能會被路麵上一個很小的突起而絆倒。腳力、上下肢肌肉力量、背力、握力和呼吸機能將會降低。而且對危險運動的神經反射及平衡能力也會降低,並容易出現碰撞等危險。很多情況下,這種運動機能的降低都伴有老年性疾患。如果老年人下肢有障礙就不能正確地坐立,這時椅子的形狀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應當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動作幅度與青壯年時期相比將會有很大的變化,如由於身材比年輕時矮,伸手夠東西能力不如年輕人等。
②感覺機能。一般情況下,老年人的感覺機能是按照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的順序下降的。如果連顏色和亮度的識別能力也開始衰退時就會大大影響日常生活。對於視覺的降低,雖說可以加大室內環境的光亮度來提高視力,但在設計中也要盡量避免陽光直射、強光、色彩強烈對比以及高亮度等對眼睛的刺激,這種度的把握需要認真分析和仔細考慮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聽力也會逐步下降,特別是對高頻聲音的聽力下降幅度會比較大,聽力下降後,就容易對社會生活產生孤獨感。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兒童的聲音對老年人來說就如同天籟之聲,一方麵是兒童的音頻高一些,另一方麵是兒童的童真能夠很容易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此外,由於老年人方向感的降低容易導致迷路和走失,在設計時還應注意在建築室內外環境中設置統一、宜識別的標誌。
③心理機能。如果記憶力、判斷力下降就會出現看不懂導遊圖、產品使用說明書、街牌等障礙,這就需要設計淺顯易懂的標誌、文字、符號和字母等,並根據情況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
(2)有關老年人的城市無障礙設計概念:
①交通環境。隨著城市交通網絡的完善,許多城市步行空間環境正在逐步讓位於車行空間環境。老人自駕車出行的現實性和比率都很小,大部分人的交通問題主要靠步行和乘車,而在腳力能夠所及的範圍內,考慮到經濟性、健康性,老人都偏重步行。對老年人來說,過去步行就能到達的離居住地較近的銀行、商場及社區醫療、衛生、保健場所等目的地,由於車行道路的幹擾,不得不繞行或上下人行天橋、循行斑馬線、走地下人行通道,使實際步行距離加大,造成出行不便。
城市步行環境與無障礙設計的普及有很大關係,也與城市設計、規劃設計、街區設計、環境設計等對老年人的綜合關注度有關。在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中,一方麵使街區或住區內部的商業、金融、衛生醫療、教育、郵電等服務設施合理布局,增強其輻射麵,使步行距離最遠不超過500m;另一方麵要避免在住區、街區與這些服務網點間被車行道橫穿。由於老年人方向感的降低容易導致迷路和走失,在設計時還應注意在這些室外環境中設置統一、宜識別的標誌。
由於老年人運動機能下降、反應和行動遲緩,目前對老年人來說,城市交通環境的問題最突出。當老年人出行不得不依靠公交係統時,現實中卻存在很大的不足。其中隱患最大、需要盡快解決的是公共汽車的踏步問題。
某單位半年中有兩位65歲以上年齡的老人因上下公交車而摔倒住院,其原因主要是公交車的踏步太高,老人上下車重心不穩而造成。其他原因我們暫不分析,從事件中可以認定:目前公交車的踏步設計存在缺陷。
據測,大部分公交車踏步高度大於30cm,尤其在投幣車上,當人踏上車門踏板後,又麵對一階30多cm高的踏步,踏步梯沿距離發動機板不到20cm,在這樣的空間內人還要完成投幣,轉身和再上一階踏步的動作,對60-70歲的老人很困難。如果手中持物,還要麵臨擁擠環境,其窘境可想而知。
上述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國內公交車輛的產品設計理念需要改進提高。隻有硬件水平提高了,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公交服務質量,改變老年人出門難的現實問題。所以,公交部門引進和設計先進車型是當務之急,雖然目前一些車型有所改進,但對國內機動車輛設計者來說,這類細節問題必須考慮進去。
②出行環境。一些臨街的商業、金融、醫療保健等機構的入口台階過高過滑,也就是市政道路和建築紅線間的細節過渡處理不好,導致老年人上下台階不安全、不方便。在設計中要注意降低台階高度到120mm以下,台階踏步寬度不宜小於300mm,台階表麵材料防濕滑處理,台階平立麵的交角處作導角處理。
老年人出行的第一目的就是購買生活用品,大型超市、中小型商場、商店和便利店等商品服務機構和場所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在幾家營業麵積超過10000m2的超市調查發現,購物區內均未設置座椅,設置座椅的地方都在結款台外。許多超市的休息椅都設置在自選購物區外,要想坐在椅子上休息就不得不中斷購物,給購物帶來很大的不便。即使設置座椅,但數量也遠遠達不到要求。
改進的方法:設置足夠的座椅在購物區內。如果這些超市日人流量為20000人,假設老年人的比例為25%,則一天內會有500位老人購物。由於老年人購物受工作和休息時間性限製不大,則任何時段的購物人數概率相等,以超市一天營業12小時算,每小時就會接待41位老人,再假定每人購物時間是1小時,那麼超市中最少要設40個休息座椅。根據《商店建築設計規範》,商場營業廳麵積指標按平均每位顧客1.35m2計算,則需要每64.8m2設一個休息座位。
③公共休閑環境。長期待在家中的老年人很容易和外界環境隔絕,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或喪偶,居家的老人極易產生孤獨感,長期下去對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不利,也很容易發生危險而無人救助,因此,老年人的戶外休閑活動非常重要。
a。聚集聊天。據調查,老年人在住區戶外交往行為中,兩人或多人聊天的比例占近70%,位於第一。聊天是了解外界環境信息,特別是和生活相關信息(包括醫療保健、生活待遇、商品物價、人事信息等)的重要途徑,也是增進住區內老年人友誼和感情的一個有效方法。對於非單位家屬院性質的商業住宅小區,聊天行為更能使陌生的老年人加強了解,互幫互助,加強集體歸屬感。因此,住區戶外交往行為對老年人非常重要。
聊天的場所主要是居住小區的公共空間和庭院空間。要提供完善和多樣的交談和聊天的場所,水邊、樹蔭下、花台邊、道路邊、建築轉角處、景觀小品四周等等。也可利用圍欄、籬笆、樹林等創造各種小空間,陰影和陽光下都要設置大量舒適的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