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老王爺謀反遭失敗 三酷吏枉殺三千家(2 / 3)

“神皇欲於大饗之際,使人告密,盡收宗室,誅之無類矣!”

黃國公撰偽造了中宗哲的璽書,給琅琊王衝道:

“神皇欲移李氏社稷以授武氏。”

八月,琅琊王衝召長史蕭德琮在山東博州附近招募兵卒,並修書分別通告韓王元嘉、霍王元軌、魯王靈夔、越王貞及貝州剌史紀王慎,各令起兵共赴神都,以解國難。

武則天總算把他們嚇驚了,激憤了。她盼望水急魚跳,倉促起事。她袖中藏有利劍,間諜特務張有一張大網,她冷靜地等待著最佳時機下手。

由於有睿宗皇帝在她手裏,她代子臨朝,名正言順,隻要誰敢於起兵,她就可以打著合法的旗號,調兵遣將保衛大唐。然後讓間諜特務羅織罪名將諸王公斬盡殺絕。

是年八月,唐室王公終於舉兵討亂,通稱越王貞之亂。而實際上是由博州剌史琅琊王衝及其侄子黃國公撰發動起來的。琅琊王衝招募府兵五千餘人,欲渡河取濟州;先擊武水,武水令郭務悌急走魏州求援。莘縣令馬玄素率兵將千七百人,中途與琅琊王衝義軍相遇,恐力不可敵,退避武水城,閉門拒守。琅琊王推柴草車堵塞南門,因風縱火,乘火突入。火起而風回轉向,琅琊王兵士不能入,軍心動搖。

堂邑董玄寂率其兵卒攻武水,對人說:

“琅琊王與國家交戰,這是反叛朝廷啊!”

琅琊王聽到他不戰反逆,立即將其斬首。所招募兵卒,畏懼反叛國家之罪,紛紛散入草澤,不可禁止。惟王府家僮左右數十人,跟著琅琊王敗走博州。剛至城門,琅琊王衝即為守城將士所殺。琅琊王起兵,僅僅七日而敗。可見他準備不足,計劃不周,組織不嚴密,且毫無作戰經驗。

武則天聞山東琅琊王起兵,令左金吾將軍丘神勣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開赴山東清剿。丘神勣率軍趕到博州,琅琊王李衝已死,琅琊王府官吏著素服出迎,丘神勣不分青紅皂白,縱士兵全部斬盡殺絕,被滿門滅絕的達千餘家。

在河南的越王貞,聽說兒子琅琊王衝已經舉兵,他急於呼應,在豫州倉促起事,遣州府之兵攻擊上蔡。武則天命左豹韜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率兵十萬來征討越王貞,並遣張光輔為諸軍節度。

與此同時,為了瓦解造反者的鬥誌,武則天發出詔書,削除越王貞和琅琊王衝的屬籍,更姓為虺氏。這時,越王貞聽到兒子琅琊王衝已經失敗被殺,悲痛之餘想自縛其身,去神都洛陽謝罪,他對武則天的“仁慈”還寄予一線希望。但是過後一想,以太後的為人,起事與否,終難免受兒子牽連,與其坐而待斃,倒不如舉兵討亂。如若諸王響應,至少還有一線勝利希望。正好新蔡令傅延慶募得勇士兩千餘名,越王貞為兒子報仇心切,便對諸兵勇謊稱慷慨激昂地說道:

“琅琊王已破魏、相諸州,擁兵二十餘萬,朝夕可至。其他諸王也正紛紛起兵,指日可待。”

共搜羅縣屬兵勇五千餘人,分為五營,命汝陽縣丞裴守德等將統領,署九品以上官五百餘人。所署官吏皆受迫脅,沒有鬥誌,惟裴守德忠貞不貳,越王貞以女妻之,署大將軍,委以腹心。越王貞自己不會打仗,乃組織道士、僧人念經拜佛,以求保佑事成。左右僚屬及兵勇全都佩帶兵符。麴崇裕統帥的十萬大軍抵達豫州城東四十裏,越王貞遣女婿及裴守德前去阻擊。那邊是十萬大軍,這邊是五千兵勇,兵力懸殊,雞蛋碰石頭,很快敗下陣來。越王貞恐懼萬分,閉閣不出。麴崇裕大軍兵臨城下,左右僚屬對越王貞喊話道:

“王公堂堂先帝兄弟,豈可坐斃受辱!”

當夜,越王貞自知大勢已去,便與兒子規、女婿裴守德及其妻妾、兒女全部自殺。

當初,範陽王靄遣使告越王貞、琅琊王衝道:

“若四方諸王一時並起,事無不成。”

不幸的是,諸王的聯絡謀劃尚未完成,琅琊王貿然起兵,惟他父親越王貞狼狽響應,諸王仍按兵未動。而武則天的鎮壓快捷迅速,所以此次起事必然失敗。

越王貞剛要起兵時,遣使告壽州剌史趙環。趙環的妻子常樂長公主對使者憤憤地說:

“你給我告訴越王,昔隋文帝將篡周室,尉遲迥,不過是周室的外甥,猶能舉兵匡救社稷,功雖不成,但威震海內,足為忠烈。況且是諸王兄弟,乃先帝之子,豈能不以社稷為心!今李氏危若朝露,諸王不舍生取義,尚猶豫不發,何以立世!禍已至矣,大丈夫當為忠義之鬼,不可貪生妄死啊!”

可是,這位可敬的長公主的錚錚之言,未能挽救二王此次失敗的命運,也挽救不了唐室王公子孫的災難。

現在,武則天完全可以名正言順堂而皇之把唐室王公一網打盡了。因為王公公然叛逆謀反,她隻需吩咐狗奴才周興、來俊臣、索元禮一夥,把各王公株連在內,把他們的家族也株連在內就行了。至於參與謀反還是沒有參與謀反,那都不必過問。因為有一個似乎非常充足的理由,越王貞聯絡各王起兵的密信,都紛紛落入無處不在的間諜特務之手。而這一切,現在都落入了陰謀製造者武則天的手中。

以索元禮、來俊臣、周興之輩過去多年來刑訊逼供的手段和經驗,武則天深知,要多少人證物證都是“做”得出來的。原來過去幾年搜羅心腹訓練黨羽如何羅織無辜小打小鬧,都是為了今天派上大用場。

殘酷的整肅與審判開始了。若以正常的審判程序進行,處刑的也不過五六個起兵討亂的王公。可是那場大屠殺――曠古未有的大屠殺,根本沒有正常的審判程序。幾乎把唐室皇族全部網羅在內,而且株連他們的妻子、兒女,兒女的兒女,還禍及他們的朋友、親戚。總之,武則天要怎麼辦,周興之流就遵命照行;周興之流也自有他們的權力,願把誰處死就把誰處死,願將誰判刑就將誰判刑。隻要說一聲某某與犯人相識,就可以把他羅織進去處以叛國之罪。

就這樣,一人受審,看來似乎合法,連帶幾十家合遭滅門之禍。整肅一次又一次,就如波浪一波接著一波,押赴刑場處斬的行列就如同遊行隊伍一般。那些日子,神都洛陽街頭,走過的都是大唐太宗的兄弟、兒子和孫子們,刑場上流的都是這些王公王孫們的鮮血。

這真正應了《秘記》所雲,“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下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

大屠殺由則天五年(垂拱四年)九月十二日開始,一直持續到則天八年(天授二年),整整三年時間。這是大唐曆史上最黑暗的三年,受株連的網絡和性質越來越廣泛,越來越細致,越來越嚴重。可以說,唐室親族大多數人及重要王公都消滅殆盡。看一看唐室的族譜,其中有五家完全滅門:他們是霍王元軌、韓王元嘉、舒王元名、徐王元禮、越王貞。隻有魯王靈夔、紀王慎、許王素節、廬陵王哲的少數幼孫得已殘存。幸免於死的兒孫,都被流放到嶺南亞熱帶的窮鄉僻壤,有的充做奴隸,有的潛蹤隱跡,全都改姓為虺。

武則天的假麵具徹底掀開來了,她的目的就是要毀滅她的兩任丈夫――太宗親手參與締造,高宗延續下來的唐朝。她曾經向太宗皇帝誇下過海口,她說她能製服太宗皇帝的那匹烈馬,那匹烈馬就是大唐這個朝代。

她現在抽出利劍,眼睛都不眨一下,將利劍剌入她丈夫家族的心髒,準確無誤地宰殺了這匹烈馬。

開始鞠審諸王公時,武則天命監察禦史蘇珦出麵審訊。蘇珦一一審問諸王公,皆無明顯反狀。武承嗣密告武則天說:

“蘇珦與韓王元嘉、霍王元軌、魯王靈夔等通謀,神皇不能讓蘇珦去按察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