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老寡婦傳位多疑慮 狄宰相計迎廬陵王(2 / 3)

自從在英武殿喝酒,得知“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欲立梁王武三思為皇太子,年高德劭的狄仁傑跟女皇帝一樣食不甘味,睡不安寢。白天上朝過後,他便找幾個他舉薦為官又信得過,靠得住的大臣商量。先後跟姚崇、宋璟、魏元忠、杜景儉等人磋商過這件事。並讓他們分頭去找經常接近皇帝的心腹之人,陳說厲害,一起勸“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放棄改立武氏子侄為皇嗣的念頭,把廬陵王從房州接回宮中。此舉收到了一些成效。侍臣和外戚王方慶、王及善,亦依計多次勸說皇帝,武則天開始心裏有了些鬆動。

則天十五年(聖曆元年),二月某日,武則天下朝以後,邀狄仁傑一同來到禁苑蘭芳榭下棋消遣。婉兒剛把棋子布好,老宰相手裏拿著棋子禮讓地說道:

“臣久不下棋了,請陛下先走。”

“還是狄公先走。”武則天不是禮讓,她是心裏有事。心不在焉地下了幾著臭棋,她突然抬頭望著穩操勝券的狄仁傑道,“狄公,最近朕老是夢見大鸚鵡翅皆折,何也?”

“啊,”狄仁傑想了想,回道,“依周公解夢之術,鸚鵡者,自然指‘武’,陛下之姓,兩翼,無疑指陛下二子。陛下起用二子,則兩翼俱全可振翅高飛了。”

“噢,說得有些道理。”武則天繼續下棋。沒下幾著,她又呆望著自己輸成定局的棋子兒,愣愣瞪瞪地瞅著狄仁傑道,“狄公,朕做夢,跟人下棋,老是輸棋子兒,這又作何解釋?”

狄仁傑思維敏捷地回答說:

“陛下輸棋是因為陛下沒了棋子兒,沒有棋子,焉能不輸?”

要想說服武則天不立武姓子侄而立唐室宗子,自然不是易事,因為這從根本上違反了她的心意,違反了她開創這個新朝的宗旨。不過這位斷案如神的狄仁傑,廣積功德,竟然通過他的徒子徒孫,把工作做到了“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最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身上。這是通過一向正直敢於說話的控鶴監供奉吉頊去做的,因為二張同為控鶴監供奉之職,經常在一起,說話更有份量。

吉頊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道:

“二位兄弟貴寵如此,但不是以德業所取,天下側目嫉妒的人多的是啊。如果沒有大功於天下,何以自全?我竊為二位憂慮。”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早就知道“天冊金輪大聖皇帝”的恩寵不會很長久了,七十五歲的老人,說走就走了。他們也知道朝野都把他們當作女皇帝陛下的男妓,皇帝一旦駕崩,人家還把將他們兄弟倆碎屍萬斷?聽吉頊一說,驚出一身冷汗,立即涕淚交流地對吉供奉道:

“吉大人不知有何賜教,說出來小弟感恩不盡。”

於是吉頊依計言道:

“天下百姓未忘大唐恩德,臣民複思廬陵王。主上春秋已高,大業須有托付;武氏諸王不得民心,二位常在陛下身邊,何不從容勸主上立廬陵王,以係蒼生之望?如此,豈非免禍,還可長保富貴了。”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茅塞頓開,對吉頊感激不盡。那以後,兄弟倆在侍候武則天時,遂輪番向“天冊金輪大聖皇帝”進言,勸說皇帝召回廬陵王,並立為皇儲。武則天何等精明,她知道這兩個粉頭絕對想不到這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估計是機敏聰慧的吉頊所為,召來一問,果不其然。吉頊慷慨坦承,竟說服了武則天,從此放棄了立武承嗣、武三思為皇嗣的主意。

狄仁傑兩次析夢,均觸到了武則天的痛處。折翅也好,輸了棋子也好,那喻意最明白不過了。棋子,不就是“其子”嗎?想到狄仁傑上次所說的享祀太廟之事,其實也已經觸到了她心窩裏最隱秘之處。現在她願意把這件費心的事好好清理一下:究竟是做一個皇帝的母親好呢?還是做一個皇帝的姑母?哪一個更為牢靠?

“陛下必須立親生兒子為太子,這本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如此,則陛下千秋萬歲後,得常享太廟,身為帝王之母,傳之千古。若三思立宗廟,豈有侄祀姑母之理?陛下試想,侄與子孰親孰疏?即使兒叛其父母,母子終是母子,陛下何以能保侄子不忘其姑母呢?……”

狄仁傑的話現在在她心裏震響,如千鈞雷霆,振聾發聵,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她原來莫名其妙的狂思妄想終於理出個頭緒來了!隻能立自己的兒子,一定立自己的兒子。可是立哪一個好呢?她仔細看了看這盤又輸了的棋,苦笑地搖了搖頭,丟下棋子,對狄仁傑道:

“立哲呢?還是立旦呢?”

狄仁傑幾乎未經考慮,忙不迭地高興地回道:

“當然立皇子哲,他現在為長――”想了一下,又補了一句,“依為臣看來,還是恢複‘顯’為好,這是先帝給取的名字。”

“顯,就顯吧!”武則天的兩眼冒出了淚花,母子離別了十五年,一旦從權力的羅網束縛中掙紮出來,重新煥發出母子之情,她巴不得早一天見到久別的皇子顯了。

是年三月,“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武則天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率衛隊前去房州召廬陵王李顯回京,這件事對外秘而不宣,假托廬陵王身體有疾,回宮調理。李顯從皇帝的寶座上被母親曳下來,以廢帝改封廬陵王貶離京城時,他還隻有二十七歲,正是朝氣勃勃的青年。十五年過去了,流放在外擔驚受怕朝不保夕的日子,已經把他雕琢成一個膽小如鼠唯唯諾諾的中年人,他四十二歲了。昔日秉承乃祖乃父的帝王風彩已經不見了,他軟禁在房州日出而作,躬耕田畝,頻添了幾分山野農夫的憨厚和迂闊,身子骨倒還結實,隻是背微微有點彎曲。他的妻子韋氏與王妃,給他生了四個兒子,最小的女兒裹兒都有了十四歲,是個兒女繞膝的中年小老頭了。

小老頭李顯,並不知皇帝母親為何召他回宮,也不知將要發生什麼事情。前來接他的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當然也不知底細,他對廬陵王說皇帝陛下差下臣前來迎王爺回京療病。李顯當時並沒什麼病,所以對自己奉詔回京心裏忐忑不安。一路上擔驚受怕,害怕再碰上前麵幾個兄弟那樣的命運,他已經是有群孩子的父親,真的怕因自己被誅,連累這幾個孩子,特別是他所溺愛的幼女。

幼女裹兒還隻有十四歲,嬌生慣養,正值花一般的年齡,還沒嚐到人生的滋味啊!妻子韋妃,倒是忒有心計,機智多謀且野心勃勃,她私下裏對他說道:

“這次回宮,吉多凶少。兒她祖母春秋已高,說不定要你回朝重登皇位呢!”

三月二十四日,廬陵王夫婦和兒女抵達神都洛陽,馬車廂被放下厚重的簾幕,被溺愛得驕嬌氣盛的裹兒,挑開窗簾,想看看她出生後還從未見過的洛陽神都的街景。護衛的士卒立即將簾子放下,小公主盛氣淩人地叫道:

“幹什麼?幹什麼?看看外麵不行嗎?”

“不行,”侍衛禮貌地回說,“我們乃奉命行事。”

“祖奶奶不是接我們回來了,為什麼還像坐牢一樣?”裹兒衝母親發著脾氣,噘著嘴巴,“爸爸不是原來做過皇帝,您也做過皇後嗎?奶奶為什麼要把你們廢了?”

“小祖宗,別多嘴了。”韋氏一把將女兒攬在懷裏。其實她心裏跟女兒一樣窩著一肚子氣,憤憤不平。要不是心狠手辣的婆婆廢了他丈夫的皇位,她在皇後的寶位上十五年了。她跟婆婆一樣愛權,愛出人頭地風光排場,愛坐在寶座上發號施令。她幾乎是婆婆武則天的影子,是同一個人模鑄造出來的人。她理解婆婆,她想做皇帝,所以篡奪了兒子的皇位,現在婆婆已經是七十五歲高齡,行將入土,她不能再做皇帝了,所以把兒子接回宮中,把皇位還給兒子。換了她韋氏,她也會這麼幹,隻要能把朝廷大臣們唬住。

她相信她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在廬陵王夫婦和兒女回京的路上,唯有她一個婦人,倒有一番大見識。

車輪滾滾碾過天津橋,未進皇宮正門,卻繞道北門,進入禁苑,在瑤光殿前下了車。這時天已黑了下來,禁苑的樹林、假山石和樓閣亭台全隱沒在陰森森的黑影中,隻有湖水泛著粼粼的綠光,令人不寒而栗。瑤光殿裏點著幾盞宮燈,鬼火樣的閃爍著。如果廬陵王夫婦和兒女們知道,就在大殿裏,曾發生過太平公主棒殺大和尚薛懷義,他的汙血曾染紅殿階,他們一定會望而卻步。

回到皇宮,便回到了血淋淋的權力角獸場,對於小老頭的做過幾十天的皇帝的李顯,對於精力旺盛雄心萬丈的韋氏,對於初出茅廬就像其母鋒芒畢露磨刀謔謔的裹兒,究竟是凶是吉,是福是禍,無情的曆史將要作出妥善的回答。

斯時,隻見一盞手提宮燈,引出一位女官。女官上前一步,迎著廬陵王夫婦說道:

“廬陵王、王妃,請這邊走!”

廬陵王、王妃和兒女們跟著女官和宮燈朝瑤光殿內走去。好說好動的裹兒上前一步,拉扯著女官的裙邊問:

“大姐姐,你是誰?”

“我叫上官婉兒,你叫什麼名字?”

“叫我裹兒吧。”公主自豪地說過又問,“祖奶奶住在哪裏?她怎麼不來接我們?”

“你是說天冊金輪大聖皇帝?陛下在裏麵等著,一會兒你們就能見著皇帝陛下了。”

“噢,什麼什麼皇帝?”

“天冊金輪大聖皇帝……”

“那麼長的名字,記都記不住。”

上官婉兒和裹兒邊走邊說著話兒,韋氏突然想起來了,這個上官婉兒,不就是當年阻止婆婆冊封皇後被殺的上官儀的孫女嗎?她小小年紀被貶為了宮中奴婢,怎麼她又做起了婆婆身邊的女官,受到婆婆的重用呢?真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啊!

穿過瑤光殿和長長的回廊,甬道,前麵突然從夜空中聳出一座巍峨雄偉的宮殿,燈光燦爛,玲瓏剔透,有如天宮瑤池,神仙洞府。在皇宮中長大的皇子李顯,在皇宮裏生活過十來年的韋妃,也搞不清到了什麼地方。原來這是為“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新建的一座萬壽宮,在瑤光殿西北麵,自成院落,四周環繞著嘉樹碧草的禁苑。

從流放地的房州卑陋之地,驀然來到這奢華闊綽地方,廬陵王一家都有點手足失措。七十五歲高齡卻盡量用脂粉鋪平無情歲月皺痕的“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武則天,在萬壽宮金碧輝煌的正殿,迎接兒子、媳婦和孫子孫女的歸來。

李顯率先走進大殿,一見母親威嚴地坐在那兒,十五年不見,她蒼老了很多,那是脂粉抹不平的蒼老,是兒子對母親那種絲絲縷縷記憶猶新的對比下顯示出來的蒼老。他朝母親跪了下去,號啕大哭,又是磕頭,又是膝行向前哭喊道:

“母親,不孝兒回來了,兒子帶著您的媳婦、孫子、孫女回來看您老人家來了……”

韋氏拖著小女兒一同跪下,兒子重潤、重福、重俊亦跪於老祖母前,戰栗而不敢仰視。

武則天大為驚訝,想不到皇子顯十幾年不見,竟變得完全認不出來了。這哪是她的皇子,簡直是外鄉一個山野小老頭,袍服破舊,皮膚黝黑,額頭眼角爬滿了細細皺紋。她感歎一聲,揩揩淚水,用久別重逢的母親那種感情唏噓一聲道:

“顯兒,這些年在外地過得還好嗎?”

“好,好……”李顯抽咽地說,“隻是經常想念母親。”

“好啦,別哭了,都起來吧。”武則天看到那個長得漂亮機靈的小孫女,朝她招招手道,“過來。”

裹兒走了過去,靠在祖母身上,甜甜地叫了一聲:

“祖奶奶皇帝!”

武則天高興地摸摸她的臉蛋問:

“漂亮的妞兒,取了個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