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華夏學堂與龍之九子(上)(1 / 3)

六年前,華夏帝國西北邊疆,少數民族鄂倫族聚居地哀牢山區。

14歲的諸葛希賢仍在繼續他的旅行,自從十歲那年他從諸葛浩銘所托付的玄空法師那裏告辭出走以來,他就一直過著四海為家的羈旅生活。沒辦法,他走的時候隻從玄空大師那裏得到了一塊玉牌,上麵隻是刻著的名字,以及一個鳳凰圖案,當他問到自己的家到底在什麼地方時,玄空大師隻是搖搖頭,淡淡的說:“你是一名四海為家的遊客,你有家,但那個家你現在還不能回,我也不能告訴你,但記住,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也不能丟失那塊玉牌。”

“誰知道呢?”諸葛希賢已經在外生活了四年了,家在何處的問題也困擾了他四年,每天他幾乎都會把玉牌拿出來看一下,每當此時他就會想起玄空大師的那幾句話,但四年了,他仍沒能領悟其中的奧秘,果然,現在還不是他知道這些的時候。

一天中午,諸葛希賢正在哀牢山區遊走。哀牢山區是華夏帝國西北邊疆,同時也是三大帝國的交界處,華夏帝國,唐古拉帝國,亞述帝國的交界處,三國在邊界上的防禦設施都是依山而建,因地製宜,易守難攻。這裏風景優美,山河秀麗,氣候宜人。擁有許多野生動植物,此外,這裏還是全大陸最好的油畫水墨畫創作采風地點,鄂倫族人民根據地勢及氣候特點首創梯田農業,實現了糧食豐產,並且實現了出口和高達百分之八十的商品率,哀牢山區逐漸成為富庶之地。但這隻是華夏帝國所占區的情況,另外兩國所占區的情況可就與之有天壤之別了。雖然邊境地區的地方官都差不多懶散,但鄂倫族人民明顯比另外兩國的邊界人民要勤勞得多。這裏是一片淨土,那裏隻能是盜匪縱橫的蠻荒之地了。

分布在唐古拉、亞述兩大帝國境內的哀牢山區部分由於地方官員的漠視與生活條件的日漸惡化,這裏的人們為了生存大都遷往內地,剩下的便成了強盜。鄂倫族聚居地自然成為了理想的劫掠地點,後來唐、亞兩國的強盜臭味相投合並一處,聯合起來對鄂倫族聚居地發起劫掠,鄂倫族人民早已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什麼武器、軍隊老早不用了,麵對盜匪的入侵根本無計可施,每次盜匪都會滿載而歸。這種日子已經有十幾年了,但自從兩年前以來,這些匪徒不僅一次都沒有得手過,反而損兵折將,損失不少人馬。

政府軍?內亂?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據說兩年前這個地方來了一位遊俠,似乎隻有二十幾歲,但武藝高強,每次都是以一人之力擊退來襲匪徒,據說,他的名字叫做南宮嘲風,是華夏族人,來自何處無人知曉,他的名字是如何被人得知的也不知道,更無人知道他為何會插手到這件事情之中。但能看出來的是,他和諸葛希賢一樣是“孤兒”,一個人雲遊江湖,每次當鄂倫族人民麵臨入寇時他必然會出現,因此,漸漸的,這位有著神秘色彩的少年被鄂倫族人尊為保護神。

既然來了,那就順便去見見這個人如何?似乎是個很有意思的家夥呢!諸葛希賢這樣想到,既然我那麼閑,來到這個地方不多長點見識豈不可惜了嗎?於是諸葛希賢找了地方,可以安頓下來的地方,他打算在這個地方住幾天直到南宮嘲風露麵。但是,他坐在地上還沒幾分鍾,他就看到了想看到的東西。

在不遠處的山穀中突然塵土飛揚,馬蹄聲與叫喊聲此起彼伏,聽這聲音就知道是大批的匪徒向這個方向衝過來了。“正好正好,這下連等都不用等了,這麼大批的匪徒一旦來襲,對村莊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南宮嘲風一定會來的。”

喊叫聲漸漸近了,隻見一騎黑衣黑馬衝在最前麵,馬上的似乎是個少年,一身黑色風衣,頭上戴著一頂黑色牛仔帽,諸葛希賢無法看清他的臉,脖子之間白色圍巾,手提長柄大砍刀,刀刃上正滴著血!後麵一群土匪正在大喊大叫追著他,但這位少年似乎一點都不心慌,從容不迫的向前衝去。土匪甚至向他放箭,他連看都不用看,直接低頭躲過。“這個少年應該就是南宮嘲風了,真奇怪,平時不應該是他一騎當千嗎?這次怎麼反倒被人追趕了?”諸葛希賢雖然猜的不錯,那位少年正是被譽為鄂倫族保護神的孤獨戰士南宮嘲風,判斷出這點應該不難,且不說南宮嘲風身上穿的和一身匪氣的強盜們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的裝備也不是一個層次的,南宮嘲風手中的大砍刀有三米多長,並且花紋鏤刻藝術加工讓人看了都覺得是精品之作,而匪徒們手中雖然有那麼幾件長武器,卻都是些粗製濫造,而且長度最多不過兩米,雖然他們還有弓箭,但這有什麼用?人家頭一低輕鬆躲過,憑借這三米長刀,南宮嘲風哪怕轉回去與匪徒正麵交火,隻要體力夠用,他還是有很大可能全滅這些匪徒的。“看來他應該是去闖了匪窩,估計殺了不少,可能把匪首也砍死好幾個,然後體力不支,逃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