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袋扛液化氣罐
五年前,杏花村走出了三個打工仔,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在遭遇了一連串求職失敗後,都找到了一份純靠出賣力氣的工作——受雇於罐氣服務站,給那些住在高樓層的居民搬送液化汽罐。雖說這份工作十分辛苦,每天樓上樓下地來回忙碌,常常累得汗水濕透全身,他們卻很高興,因為每個月能賺幾百塊呢。
麵對他們賺回的一遝遝粘滿汗水的鈔票,村裏體格健壯的老少爺們兒們再也坐不住了,春節一過,便紛紛搭幫結夥地奔赴各大城市,很滿足地做起了液化氣罐搬運工。
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腳的他,瘦弱得像個麻杆,也急著要進城打工。村民們便笑他想賺錢想瘋了,就他那弱不禁風的體格,連拎袋米都直喘粗氣,他要是去扛液化汽罐,非得被壓趴下不可。
父母也攔他:“那種力氣活兒,你幹不了的,咱不能跟著眼熱。”
“我承認沒他們有力氣,可我有一顆不笨的腦袋,我一定要賺比他們還多的錢,回來讓他們看看。”他一臉堅定地扔下這句豪言,便在眾人一片懷疑的搖頭中,獨自踏上了西去的列車,直奔那個正在崛起的城市。
時近年關,出去扛液化汽罐的打工者們陸續地回來了,每個人都帶回數目不等的鈔票,唯有他寄回來一封信,告訴父母他找到賺錢的門路了。拿著信,父母啞然,村民們也大多搖頭,沒人相信他會找到更好的賺錢門路。
春天走,冬天回。村裏的男人們年年去城裏扛罐賺錢,因扛罐的人越來越多,錢一年比一年難賺,大家沮喪而無奈,出去的人越來越少。五年後,村裏再沒一個人出去扛罐了。
這一年春節,曾一次次寫信告訴父母賺到大錢的他,衣錦還鄉了。他亮出的那個存折,讓所有村民的眼睛都瞪大了——那一長串數字,比他們五年裏積攢起來的總和還要多上十倍。
難道他淘到了金子?眾人驚訝地上下打量著依然瘦弱的他。
他微微一笑:“我和你們賺錢的門路一樣, 你們是用肩膀扛罐,我是用腦袋扛罐。”
用腦袋也能扛罐?麵對那些困惑的目光,他侃侃而談,道出了自己致富經驗——原來,他進城後,立刻學別人的樣子,也辦了一個灌氣服務站,自己當上了老板。起初,手裏沒有足夠的本錢租車、雇人,他就以高出別人五成的工資,搞年終總結算。他還放遠目光,采取低利潤經營策略,先不著急賺錢,而是著力培育灌氣客源,提高服務質量。結果,他的灌氣服務站生意越做越好,輻射區域越來越大,他存折上的數字也就飛快地上竄起來……
恍然大悟的村民們紛紛敬佩地挑起大拇指,嘖嘖地讚歎他真是聰明,賺錢賺得智慧。
他就是住在我老家後院的葛軍,如今他已舉家搬到西安,正以優惠的工資廣招家鄉打工者,雄心勃勃地準備把自己的灌氣站辦成一個多方位服務的大公司……
在知識經濟愈演愈烈的今天,對於那些文化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打工者來說,再像過去那樣單純地靠力氣打工已經越來越難了。他們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增長技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智力潛能,利用聰明智慧,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聰明的葛軍學會“用腦袋扛液化氣罐”,就是一個極好靠智慧成功的範例。
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這樣說過——“不止是在經濟領,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關鍵就在於他如何開發和運用個人的智慧。”
的確如此。那些簡單的、無需多少思考的工作人人可為,但其含金量自然也是很低的,要想真正地掘到豐富的金礦,必須首先打開自己智慧的寶庫,拿出閃爍智慧光芒的工具。
無論是誰,都不要忘了——你的肩膀上還扛著腦袋,那絕對是你最大、最好的人生資本,能智慧地運用之,擁抱成功就不再是艱難的事情。
許多令人仰慕的輝煌的大成功,都是由眼前的一個個瑣屑的小成功組成的,今日踏實的“手高眼低”,往往孕育著明日欣喜的“眼高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