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你是個幸福的人嗎(4)(1 / 3)

盡管“生活得好”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幸福作為一種滿足感總是個人的感受,幸福與否重在個人自己的感覺,然而,在某一特定的社會範圍內,總有某些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要素,總有某些用以判斷的客觀尺度。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僅在某一社會範圍內,而且在全人類範圍內,人們越來越覺得應當有一些衡量生活好壞、生活質量高低的標準。從這種意義上看,一個人是否幸福絕不能僅憑自己的感覺。

□生活之中的幸福無處不在

一個遲暮之年的富翁,在冬日的暖陽中到海邊散步時看到一個漁夫在曬太陽,就問道:“你為什麼不去打魚呢?那樣,你就會成為富翁。之後,你就不用打魚了,可以幸福自在地曬太陽啦。”“我不正在曬太陽嘛!”漁夫反問。富翁頓時啞然。

同樣,幸福也是簡單的。擁有幸福並不難,許多時候她就在我們身邊,就存在於平凡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包含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小故事裏麵!對於我們的生活,不是缺少美麗,而是缺少發現。隻要你用心活著,用心去感受,很多時刻都是你的開心時刻;隻要你用感知的心去看,用平和的態度去觸摸生活,那麼幸福就會無處不在!她可以大至一份愛情、一筆財富,小至清晨的一縷陽光,一滴從草葉垂下的露水……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得到。因為幸福需要用心靈去捕捉,還需要這顆心靈柔軟、敏感、寬闊、懷有愛……。

人有生理上的需要,所以離不開物質生活。盡管金錢能買到一切物質的東西,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卻不是有了錢便能滿足的。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過得如何舒服,活得多麼安逸,而是要活得心安理得,快樂充實,充分地把生命的價值發揮出來。

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是來自不能用金錢去衡量的智慧和修養。金錢無法購得知識和學問,不能增進人的道德水準和涵養深度,這一點是絕對無法否認的,不然的話,富人個個都是快活神仙了。

有個叫杜朗的人曾敘述過他尋找幸福的經曆:他先從知識裏尋找,得到的是幻滅;從旅行裏找,得到的是疲勞;從財富裏找,得到的隻是爭鬥和憂愁;從寫作中找,得到的隻是勞累。

難道知識、旅行、寫作與幸福快樂絕緣嗎?顯然不是,是杜朗的心態出了問題。後來,他改變了消極的態度,也有了幸福的新發現。

在火車站裏,他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走下列車後,徑直來到一輛汽車旁,先吻了一下車內的妻子,又輕輕地吻了一下妻子懷中熟睡的嬰兒——生怕把他驚醒。然後,一家人就開車離開了。決定你幸福與否的因素隻有一點——你接受積極還是消極心態的影響,而這個因素是你所能控製的。杜朗由此感慨到: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的成分。

對於某個人來講,你可能是幸福的、滿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

心理學家說:幸福與心態的積極與否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人決心獲得這種幸福,那麼就能得到這種幸福。而心態消極的人不僅不會吸引幸福,相反還排斥幸福。即使幸福悄然降臨到身邊,也會毫無感覺。有一個老人,在臨死前對兒子說:

“孩子,我快死了,我希望你過上好日子。”

兒子說:“父親,你告訴我,怎麼才能使生活幸福?”

父親答道:“你到社會上去吧,人們會告訴你找到幸福的辦法。”

父親死了,兒子就出發了,到外麵的世界去找幸福。他走到河邊,看見一匹馬在岸邊走,這匹馬又瘦又老。馬問:

“青年人,你到哪裏去?”

“我去找幸福,你能告訴我怎麼找嗎?”

“小夥子,你聽我說,”馬回答道,“我年輕時,隻知道飲水,吃草籽,我甚至把頭轉到食槽裏,就會有人把吃的東西塞進我嘴裏。除了吃以外,別的事我什麼也不管。所以,當時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幸福了。可是現在我老了,別人把我丟棄了。所以我告訴你,青年時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千萬不要像我過去那樣。不要享受別人給你準備好的現成東西,一切都要自己幹,要學會為別人的幸福而高興,不要怕麻煩,這樣,你就會永遠感到幸福。”

青年繼續走下去。他走了很多路,在路上碰到一條蛇。蛇問:“小夥子,你到哪裏去?”

“我到世界上去尋找幸福。你說,我到哪裏去找呢?”

“你聽我說吧,我一輩子以自己有毒液而感到自豪。我以為比誰都強,因為大家都怕我。我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其實大家都恨我,都要殺死我。所以,我也要避開大家,怕大家。你的嘴裏也有毒液,所以,你要當心,不要用語言去傷別人,這樣你就一輩子沒有恐懼,不必躲躲閃閃,這就是你的幸福。”

青年又繼續朝前走了。走啊,走啊,看見了一棵樹,樹上有一隻加裏鳥——它的淺藍色羽毛非常鮮豔、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