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你是個幸福的人嗎(4)(2 / 3)

“小夥子,你到哪裏去?”加裏鳥問。

“我到世界上去尋找幸福。你知道什麼地方能找到幸福嗎?”

加裏鳥回答說:“小夥子,你聽好,我給你講。看來,你在路上走了很多日子了,你的臉上滿是灰塵,衣服也破了,你已變樣了,過路人要避開你了。看來,幸福同你是沒有緣分了,你記住我的話:要讓你身上的一切都顯得美,這時你周圍的一切也會變得美了,那時你的幸福就來了。”

青年回家去了,他現在明白:不必到別的地方去找幸福,幸福就在自己身邊。人生的目的是幸福。幸福大多是主觀的,它原本就深植於人們心中,在生存需求的滿足中,因而,幸福無所不在。

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曆盡艱險去尋找天堂,終於找到了。當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門口歡呼“我來到天堂了”時,看守天堂大門的人詫然問他:“這裏就是天堂?”歡呼者頓時傻了:“你難道不知道這兒就是天堂?”

守門人茫然搖頭:“你從哪裏來?”

“地獄。”

守門人仍是茫然。歡呼者慨然嗟歎:“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來你沒去過地獄!”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敗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總之,若沒有其中一樣,你斷然不會擁有另一樣的。天堂是地獄的終極,地獄是天堂的走廊。當你手中捧著一把沙子時,不要丟棄它們,因為金子就在其間蘊藏。幸福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又能擁有輕鬆休憩的時候。

幸福是擁有一些熟悉、不需客套的朋友,能夠相互分擔、分享彼此的煩惱、快樂,盡管觀點有所差異,卻永遠相互尊重。

幸福是冬天泡個熱水澡,夏天與家人大啖冰西瓜。

幸福是自由閑適地彈奏,沉浸於巴赫、貝多芬的樂曲。幸福是擁有一個舒適的工作間:書架上列滿了各式各樣自己所喜歡,對自己有助益、啟發的書,筆筒裏都是自己所珍愛的文具,四周有綠色植物芳馨圍繞,還有一把即使坐得再久都覺得舒適的座椅。

幸福是擁有相互了解的人生伴侶,擁有身心的平和與寧靜,不管境況或順或逆,都能知足常樂、惜福感恩。

幸福是自己感覺到每天在人生的各個方麵都有所成長,享有一種更具成果與創造性的生活。

幸福是與過去和睦相處,將目光對準現在,對未來保持樂觀。

□幸福感總是通過比較相對獲得的

人們總愛在比較中增加或減少自己的幸福感。自己優於別人,就感到幸福;自己不如別人,就感到痛苦。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是這個道理。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心理學家卡尼曼在他的前景理論中提出:時間性比較和社會性比較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感。比如你最近考了一個好分數,你覺得很開心。但實際上你覺得開心隻有很少一部分是因為你的好分數給你帶來的,更多的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從時間性比較來說,如果你以前考得是更低的分數,那麼現在你會感到非常幸福。如果你以前考得是更高的分數,那麼你不會感到特別開心;從社會性比較來說,如果你和你周圍的人進行比較時發現,其他人考得更低的分數,而你現在有比他們更高的分數,你當然會很開心。如果說你周圍的人比你考試分數更高,那麼你即使有好分數,也不會非常開心。

在影響人們幸福感與否的諸多因素中,比較心理是最重要因素。它是影響人心情的基礎心理,其他影響人們快樂與否的心理活動是在比較心理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美國學者羅伯特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當問及被調查者你是願意自己掙11萬美元,其他人掙20萬美元,還是願意你自己掙10萬美元而別人隻掙8.5萬美元呢?大部分的美國人選擇後者,他們寧願自己少掙,也不願意自己多掙而別人掙得更多超過自己。這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人們的一種心態。我們常常因為比周圍人強而快樂,因為不如周圍人而苦惱。有這樣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什麼要做人上人呢?就是要比別人強。幸福沒有固定的模式,而很多幸福與苦惱都是與他人比較而來的。

比較心理是人的一種天性,但常常還有一個附加習慣,就是人們總是愛與比自己強的人比,因此總是導致自己心情不好。了解了這個心理特性,就要提醒自己在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的同時,要看到還有不如我的人,其實先人早已看到了這點,正所謂“別人騎馬我騎驢,後麵還有拉車的”。著名學者鄭逸梅就是一位明智者,他說:“不與富交,我不貧;不與貴交,我不賤;自感不貧不賤,我就常處樂境。”善比的人,與不如自己的人比,就會比出快樂,比出幸福;不會比的人,與比自己強的人比,隻能比來牢騷,比來苦惱,自尋煩惱。

一種比較樂觀的比法是,不比人有己無的,隻比人無己有的,就像有人開玩笑地說,你不要與遊泳冠軍比遊泳,要與他比下棋,與象棋冠軍比遊泳,也許有人說這是不是有點阿Q精神,但如果這樣做能夠快樂,阿Q精神又何妨?但這隻是第一步。除了橫向與他人比較外,還與自己的過去進行縱向比較。現在處境好了,憶苦思甜,就會覺得現在很幸福。在獲得了快樂安然的心情後,人應該與自己比一下,與一年前、一個月前哪怕一周前相比,自己有了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隻有不斷與自己相比,盡可能不斷進步,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快樂的資本,快樂也才會成為人的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