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透視生活 感悟心靈(3)(3 / 3)

19.守信

這是兩個真實故事。

一個故事發生在巴黎公社起義失敗後。一位16歲的少年要被處死。由一名軍官和12名槍手執行。

這個少年臨被槍決時,對監刑官說,我母親在附近,她很窮,我這裏有一塊金表,能不能讓我先把金表送給她,再回來受死。這位監刑官正好也有一個年少的兒子,他答應了少年的請求,心想,一個毛孩子,放了就放了吧,望著少年跑走的背影,所有的人都堅信,他肯定一去不複返了。

誰知,一刻鍾後少年回來了,他對軍官說,謝謝你先生,表送到了,現在可以了,來吧。

整個殺人刑場一片死寂,軍官愣了很久,才緩緩地艱難地抬起手臂,跟著,12支步槍顫抖地舉起來……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解放前夕。一位大地主姨太逃往台灣前,將一小檀木匣悄悄托女傭保管。女傭說:“你放心,隻要我在,木匣就在!”

解放後,女傭成了家,她男人無意中發現了珍藏的小檀木匣,疑心裏麵藏著浮財,硬要打開,女傭說:我答應過人家,你要動它,我就上吊。

自然災害那些年,女傭大婦和兩個女兒也餓得奄奄一息,男人又打起木匣的主意,卻再次被女傭斬釘截鐵地拒絕?“文革”期間,女傭患了癌症,沒錢住院;男人商量是不是將木匣打開,興許能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來救她一命,可是還是被女傭斷然回絕了。

數十載後,白發蒼蒼的姨太回鄉來,鰥居多年的女傭的男人鄭重地將小檀木匣原封不動地交還了她。木匣終於打開,匣內卻隻有一大摞信箋以及幾件不值錢的、姨太舊時相好的信物——貝殼手鐲、雨花石、木雕飾物、竹笛……

心靈處方:

生活中的誓言或諾言真真假假,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可是,在這裏我仿佛看見那個倒在刑場上的少年純淨如水的目光,聽到那個最終也沒能從病床上站起來的女傭的堅定如山的口氣。在他們身後矗立起一尊光芒四射地叫做信用的碑牌,那是一座永遠不會被風化,也不會隨塵世的泥沙而流失的塔碑。

20.買票

坐在回家的班車上,手裏捏著車票錢,望著窗外的農田房舍都沐浴在明媚溫暖的春光裏,心裏洋溢著一種難言的安寧和愜意。

一發現她把我給漏掉了,就決定下車時,一定把票給補上。這樣一想就覺得自己的那一脈生命之水,在這春光下仍然很清澈,很亮澤。也就為自己至今還能做到做事不欺心,而深感欣慰。

我是在路口上的車,車開動了售票員才從最後一排,往前擠著一個個地要乘客買票。或許是車上的人太多太擠,連過道裏都擠滿了人,或許是不少的人跟她討價還價,說春節期間不應該提價的,把她給吵糊塗了,她竟然把坐在窗邊往外看風景的我給漏掉了。其實我早就把買票的錢掏出來在手心裏捏著了。

我自然就想起小時的一件事來。那還是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奶奶叫我到街上去打醋,醋打好了,快走到家門口了,我卻發現打醋的兩角錢還在手心裏緊緊地捏著。便想都沒想就轉身走回去,把手裏捏著的錢,交給那個賣醋的人。得到了別人讚美的我,心裏漲滿了喜悅和興奮。回到家我就把這事跟奶奶講了。“是的,我孫子做得對,人活在世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做欺心的事。”奶奶誇獎我說。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我慶幸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或者是類似這樣的事,都能像小時候那樣,“想都不想”地做出不欺心的決定。

車到孝感,隨著滿車的人走到前車門口,我把一直捏在手裏的10元錢,遞到拿著掃帚準備打掃車廂的售票員麵前,微笑著,用一種開玩笑的口氣說:“你不想把票賣我,我可是非買不可呢!”

售票員稍稍愣了一下,立刻就在她滿含疲憊的臉上露出非常好看的笑容,說:“哎呀,你這人,真是太好了。”

我感到走出好遠了,她還在望著我笑。

心靈處方:

做事不欺心,才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和生命的清澈,這樣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受益,一種愉悅。我深信,做事不欺心的人,更容易保有欣賞世界的好心情,更容易品出生活的好滋味。

21.浪漫夫婦

在加拿大魁北克山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穀。山穀有一個獨特的景觀:西坡長滿了鬆柏、女貞等大大小小的樹,東坡卻如精心遴選過了的一般——隻有雪鬆。這一奇景異觀曾經吸引不少人前去探究其中的奧秘,但卻一直無人能夠揭開謎底。

1983年冬,一對婚姻瀕臨破裂而又不乏浪漫習性的加拿大夫婦,準備做一次長途旅行,以期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兩人約定:如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否則就分手。當他們來到那個山穀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他們隻好躲在帳篷裏,看著漫天的大雪飛舞。不經意間,他們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然而,每當雪落到一定程度時,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彎曲,使雪滑落—下來。就這樣,反複地積雪,反複地彎曲,反複地滑落,無論雪下得多大,雪鬆始終完好無損。其他的樹則由於不能彎曲而很快就被壓斷了。西坡的雪下得很小,不少樹都沒有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