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簡單智慧 變通生命(3)(1 / 3)

“我們來個小測驗。”專家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瓶子滿了嗎?”所有的學生應道:“滿了。”他反問:“真的?”說著他從桌下取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壁使礫石填滿石塊間的間隙。“現在瓶子滿了嗎?”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應道。“很好!”他伸手從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的所有間隙。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沒滿!”學生們大聲說。然後專家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麵與瓶口齊平。他望著學生,“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一個學生舉手發言:“它告訴我們:無論你的時間表多麼緊湊,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勁,你還可以幹更多的事!”“不。”專家說,“那還不是它的喻意所在。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塊放進瓶子裏,那麼你就再也無法把它們放進去了。那麼,什麼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塊’呢?你的信仰、學識、夢想?或是和我一樣,傳道授業解惑?切切記得先去處理這些‘大石塊’,否則你會終生錯過了。”

心靈處方:

同樣的空間,放置東西時的先後順序不同,結局就大相徑庭。所以要合理而科學地安排生命中東西的順序,記住最重要的“大石塊”一定要排在第一位。隻有這樣才能讓生命開放如鮮花般燦爛。

16.智者和愚者

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是在候車廳等車時,都又改變了主意,因為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了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沒到,不然真掉進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麼不能掙錢的?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機會。

於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原來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竟然沒有餓著。不僅銀行大廳裏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裏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麼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可以賺錢。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

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六次,淨賺了五十元錢。一年後,憑“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麵。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個新的發現:一些商店樓麵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隻負責洗樓不負責洗招牌的結果。他立即抓住這一空當,買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個打工仔,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隻空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票。

心靈處方:

智者深思熟慮,贏得每個瞬間;愚者疏忽大意,空耗大部生命。

17.自然之道

七個旅行者和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到達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那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海龜用來孵化小龜的巢穴,他們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太平洋綠龜的體重約150公斤左石,幼龜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隻是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便可能成為鷹等食肉鳥的食物。

那天上島時,已近黃昏,他們很快就發現一處大龜巢,突然,一隻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麵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躑躅不前時,一隻嘲鷹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旅行者們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問向導:“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旅行者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喚。向導極不情願地抱起小龜,把它引向大海。

然而接著發生的事卻使他們極為震驚——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原來是龜群“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現在做偵察的幼龜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麵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行。

沙灘上無遮無擋,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確實可以飽餐一頓了。

“天啊!”有個旅行者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鷹、海鷗的口中這物,向導趕緊脫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數十隻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旅行者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籲籲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