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交朋友(1 / 1)

一回生、二回熟,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兩回”不難,要說難,就難在第“一回”。難在麵對的是陌生人,不知該從什麼話說起,不知該說什麼話,不知該說的話會不會讓人聽了不悅……

大部分人在陌生人麵前都會表現出一種語言怯生抑鬱症。

戴爾·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點》中提到了人際關係的抑鬱症。是什麼導致抑鬱?是怯生。怯生會使平時能說會道的人舌頭打滾、語無倫次,越想把話說得盡善盡美,越是說得詞不達意。這就像一個初次登台的演唱者,準備得越充分,演唱效果越是打折扣一樣——怯場所致。

怯生的原因是人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很大一部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感到很不適應,其主要原因就是擔心在與陌生人進行語言溝通時說錯話而被人恥笑。這種自卑心理自然會使他們經常無端地默默地指責自己某個時刻某句話說得唐突了,因而破壞了與他人溝通的氣氛;在陌生人麵前一部分人考慮再三,戰戰兢兢地僅僅說一兩句話居然還是沒有表達得十分流暢自然,真是恨不能咬掉自己的舌頭。可是,這種“自恨”隻能使自己更緊張,絲毫無助於人際關係能力的提升。

為了避免由於怯生而給語言交流造成尷尬,拓展人際關係,大家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實現與陌生人的完美溝通。

1.輕鬆探微法

假如你想結識一位陌生人,有時隻需抓住對方工作或生活上的某個細節,就會很順利地叩開雙方的溝通之門。

你可以用眼睛的餘光打量一下身邊的陌生人,看看他們是否有比較特別的地方,比如,對方穿著上是否有異族風情的配飾;對方使用的手機款式讓你十分的青睞;對方所抽香煙的牌子……談論這些細節很可能立刻吸引對方的興趣。聊天的話題最好選擇節奏感那些輕鬆明快的、無需費盡思量的話題,這樣別人就不容易對你的搭話產生反感情緒了。有時,即使無語,隻需向對方抱以會心的一笑,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假如與陌生人初次搭話順利過關,就給第二次見麵進一步地溝通做好了鋪墊;再次見到對方時,你就不妨直呼對方的名字,講一些無傷大雅的笑話。但不管講什麼,話都宜少不宜多,話一多,露了怯,你就很難贏得對方的尊重了。

當對方有意與你溝通時,無論對方的話是對是錯,切忌否定對方,畢竟你們還不是很熟。一旦對方的話被否定,溝通就很難繼續進行了。

2.問話探路法

你可以試著把對方假設成一般的過路人,然後像問路一樣,找一些自己心裏有數卻假裝不知的問題請對方來回答,這樣你就會取得雙方交流的主動權。無論對方的回答對與錯,你都需認真地洗耳恭聽。即使對方說錯了,你也應該“將錯就錯”地表示謝意。因為,這種問話探路的目的並不是要找到什麼答案,而是為了打開你與對方語言交流的閘門。

一旦你們之間對話的閘門被打開,順流而下,原先那種陌生感就會自然消失。

通常很少有人會拒絕一個陌生的虛心請教者。隻要對方樂意搭你的話,你所預期的社交方案便已成功了一半。當然,這種方式聽起來似乎有點虛偽,但對怯生者來說,卻不失為樹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3.開門見山法

假如你通過他人介紹與一個陌生的群體初識(或你剛到一個團隊上班),你所麵對的是很多陌生的麵孔。這時,你的心跳甚至會比參加應聘麵試時還要快。盡管這些新麵孔都和藹可親地紛紛圍上前來,主動與你搭話,但你依然緊張得手心出汗不止,搜腸刮肚也找不到一句恰當的話。

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心裏不要有顧慮,更不要回避大家的提問。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假如第一次你就怯生不語,就根本不會有第二次相熟。由此,你要想盡快地與一個群體相熟,不說話是不行的,但說話也要看怎麼說。麵對你一言我一語的探問,你可千萬別忙著去應答任何一個問題,這樣你就很容易失去語機,由於你還沒答完一個問題,第二個、第三個問題就又在等著了。

為了使自己更有效地把握好與陌生群體對話的語機,你可以采取幾種開門見山的“開場白”。比如“初來乍到,請大家多關照”;“今後我們要一起共事了,我有什麼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包涵”;比如“作為新人,能得到大家如此熱情的迎接,我真是感動不已”;“很高興認識大家”……

對一個陌生的群體來說,你的故意回避或有問不答,都被視作對這個群體的拒絕;當然,也別忘記一個人說話太多也難以讓陌生的群體所接受,並且還會讓人感到害怕。第一印象是帶有根本性的,假如你沒有管好自己的嘴,在一個陌生群體當中出現“失言”或過分表現自己所謂的口才,那麼,你在這個群體當中會很難生存。

“一回生、二回熟”,你一定要克服自卑的心理,改變自己在陌生人麵前怯生的懦弱性格,並且掌握一些與陌生人搭話的技巧。這樣,你很快就會與陌生人熟識起來,從而擁有更廣闊的人際關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