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虛幻境(2 / 3)

舒拉說:“這個和尚也真厲害。”

白蕾說:“明代的詩人、書畫家唐寅,才貌雙全,他在明弘治十一年29歲時考取鄉試第一名,成了南京解元。依他的才華很有希望在會試上奪魁。當時吳寬在朝中做官,對於唐寅的才華在公卿之間遍加讚賞,唐寅的名聲已在京中傳遍。第二年進京應試時,遇同舟應試的徐經,因徐賄賂會試總裁程敏政的家僮,科場作弊,牽連了唐寅,使唐寅不但未能奪魁,反而被捕入獄。後來經吳寬為他求情,才得以赦免。本來躊躇滿誌的唐寅,遭到這突如其來的意外打擊,精神上所受到的刺激很大;由於他仕途失利,又引起夫妻之間的反目,他夫人與他離婚,嫁給中了進士的都穆了。一連串的打擊,使他的性格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祝枝山與唐寅是好友,好友科場失意,才誌難展,產生了同命相憐之情。漸漸地,他們的思想由入世的追求功名、經世治國的儒家思想轉變到出世的遊戲人生、獨善其身的佛、道思想、唐寅晚年從寧王府佯狂回蘇州後,便自號”六如“,表示皈依佛門。祝枝山晚年自稱”枝山道人“,表示皈依道家。祝枝山在《再挽子畏》詩中就有‘少日胸懷天下奇,中來出世也曾期的詩句。中年後期,他的思想性格已變成出事超凡、任達放誕、不拘於時了。唐伯虎與張夢晉、祝枝山都任達放誕,有一次他們三人在雪中扮做乞丐擊節唱《蓮花落》,用討得的錢沽酒到野寺中痛飲,並高興地說:’這種樂趣可惜李白沒有嚐過。‘文征明與唐、祝交情甚厚,但性格迥異。祝枝山和唐伯虎經常想捉弄他,一天,他倆邀文征明同遊竹堂寺。唐伯虎預先對使女說:’這次來的文君青樓中素稱豪俠,隻是他的性急難狎,你們要好好伺候他。‘使女在暗中窺視文征明的到來。唐、祝兩人故意與文征明故意經過那狎邪之地,並用眼色暗示使女,使女馬上出來硬拉文征明進去不肯放手。生平從來就不接近婚外女色的文征明羞得麵紅耳赤,很不高興地說:’是你們在捉弄我吧!‘祝枝山與唐伯虎覺得開心,大笑而散。這年夏天,唐伯虎去訪祝枝山,祝枝山當時大醉,赤裸身體在縱筆疾書,對於唐伯虎的來訪一點也不理會。唐伯虎對他戲謔說:’天下無褐,何以卒歲?‘祝枝山立即回答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可見祝枝山反應敏捷。他這是引用’竹林七賢‘之一劉伶的故事,劉伶縱酒放達,有時在家赤身裸體,屋中人譏笑他,他說:’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祝枝山之所以也能成為傑出的書法大師,吳門書派的領袖,被譽為’一代之冠‘,是因為他書藝既博且精,達到了當時人無與倫比的程度。人們爭相購藏他的墨跡,視若拱璧,因此商賈藝匠大量偽造,兜售祝枝山書法作品,造成了祝枝山贗書遍天下的局麵。《書林紀事》中說他’海內索書,贄幣踵門,輒辭弗見。他嗜酒好色,喜六博,有人想得到他的墨跡,就趁他到青樓去狎遊時,賄賂妓女,讓妓女向他索書,則能得到他大量的墨跡。”

舒拉笑著說:“中國有句俗話:逢才子必風流,這些風流才子的佳話確實讓人回味。”

白蕾說:“我再跟你說一個書家,有個青藤書屋坐落在浙江紹興,是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徐文長的出生地和讀書處。徐文長謝世後,明末大畫家陳洪綬慕名到底居住。從此,這間小小的書屋,成了中國繪畫史上‘青藤畫派’的發源地。徐文長,名渭,別號:天池山人、天池生、青藤道士、田水月;他生於明正德十六年,卒於明萬曆二十一年。他擅長書法、繪畫、詩文和戲曲,才華橫溢,自謂:書一、詩二、文三、畫四;但後人對他的繪畫與書法評價最高。他在繪畫上反對擬古,注重寫意,大膽創新。所作破潑墨花卉,淋漓瀟灑,別具一格,成為‘青藤畫派’的始祖,他對陳洪綬,鄭板橋、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等都有深刻影響。他的書法,蒼勁中姿媚欲出,結體茂密富有魄力和氣勢,卓然自成一家。《南詞敘錄》和《四聲猿》,是他的戲曲作品。在文學方麵,他的作品傳到晚清,對於開辟趨向反應現實的道路,起過積極的作用。徐文長以教書、當幕友和賞詩文書為生,他曾參加過抗倭戰爭和反對嚴嵩的鬥爭。但性格耿介,落落寡合,不為時人所重。他在《葡萄》畫軸中自題雲:‘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殘年受逼成狂,坐牢7年,9次自殺,異常悲慘。他的遺著在清代還遭壓製,乾隆編修《四庫全書》時,列入禁銷書目。但是徐文長的成就並沒有被時間的長河所沒。萬曆二十六年,袁宏道辭去吳縣令,到紹興訪同年陶望齡時,偶讀徐文長的遺作,驚呼奇絕。由於袁宏道的推崇,陶望齡、商浚和陳汝元等盡力搜集他的遺稿,出版了《徐文長三集》。接著,又有杭州鍾人傑刻印《徐文長全集》,張岱刻印《徐文長佚稿》,其他遺作亦相繼問世,隨著名聲的不斷擴大,他的故居青藤書屋開始被人們所重視。青藤書屋本來叫榴花書屋。屋前有池,方不盈丈,不涸不溢,號稱‘天池’。旁邊有大安石榴樹,書屋因此得名。池邊有青藤一株,為徐渭手植,枝幹蟠屈,大如虯鬆,覆蓋方池,池上圍以石欄望柱,近北橫一小平橋,其下以方柱承托,上刻‘砥柱中流。’橋上原有石台,台上築亭,柱上刻楹聯:一池金玉如如化,滿眼青黃色色真;背題‘未必玄關別名教,須知書戶孕江山’,額題‘天儀分源’,背刻‘自在岩’,都是徐文長的手書。徐文長20歲時考中秀才,入贅潘家,從此離開了榴花書屋。嘉靖二十三年,他的長兄徐淮故世,榴花書屋也出賣了。幸虧崇禎六年山陰進士金蘭友發起保護,在大雲坊建碑,上刻‘徐文長先生故裏’,並以書屋為學舍,授徒講學。崇禎末年,陳洪綬從諸暨遷居徐文長故宅,手書‘青藤書屋’匾,從此榴花書屋易名為‘青藤書屋’。明朝滅亡後,陳洪綬移居城南薄塢,削發為僧,青藤書屋蕩為荒煙蔓草。到康熙二十一年,施勝吉從潘姓那裏購得青藤書屋,重新修葺。黃宗羲還寫過一篇《青藤行》,詩中雲:‘乃斯世乃人棄文長,文長不忍一藤棄,吾友勝吉加護持,還見文長如昔比!’嘉慶年間,陳無沒從施氏那裏購得青藤書屋,進行重建和擴建,把它氛圍八景,天池、壺藤阿、自在岩、孕山樓、渾如舟、酬字堂、櫻桃館、柿葉居,還請錢大昕、鄭板橋題匾,阮元撰寫《陳氏重修青藤書屋記》刻於石上。青藤書屋曆經四百多年曆史,幾經變遷,雖一度荒蕪,但方池、石欄、題刻、青藤、楹聯、徐文長親筆‘一塵不到’匾、陳洪綬手書‘青藤書屋’匾,都保存下來。書屋三間,單披平房,陰陽合瓦,青磚鋪地,雖然經後人改建,但部分構件還是原物,後麵是內室,與書屋僅一壁之隔。屋前為小園,古樹蔽日,修竹婆娑,假山和月門點綴其中,卵石小徑,還有桂、梅、石榴、芭蕉,雖非奇化異石,倒也清幽不俗,是遊覽的勝地。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有一顆印章,上刻:‘青藤門下走狗’,用來蓋在他作品上,大畫家齊白石作詩說‘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他們如此謙虛,一般書畫家對青藤更會有仰止景行之想。”

舒拉說:“白小姐,你對我講了中國曆史上這麼多有趣的人和故事,但是我始終弄不清楚。中國幾種書法特點,你能講講嗎?”

白蕾說:“練習書法可以陶冶性情,中國書法是獨特的藝術,外國文字無法比擬,因為中國文字是從象形字而來,複雜、象形、多變,便於創作發揮。心理學家對書法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字體可能投射了書寫者不同的心理體驗,那麼反過來說,長期練習某種書法也對人的性格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對不良性格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應。篆書的筆劃分布均勻對稱,結構環抱緊密,具有團聚內向的精神。篆書平正安穩、行筆緩留的特點,尤其適合於焦慮、緊張和躁動者的心理治療。隸書筆劃一波三折,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充滿曲線美和柔性美,而且形象豐富,書寫從容酣暢。因此,隸書有助於培養人的柔性與韌性,因此適合焦躁不安、固執偏執的人練習治療。草書體勢放縱,筆勢連環回繞,離合聚散,大起大落,變化無窮,特別適合與情緒壓抑的抑鬱者練習治療,可收到抒情達性之效。楷書端莊公正,結構緊密,四滿方正。因此,對於培養循規蹈矩的人格很有作用。楷書提按、行頓如鬆似鍾,沉著穩重,適合於疑慮、恐懼者的練習治療。行書字體靈活多變,書寫便捷,下筆收鋒,起承轉合,多順勢而為,一帶而過。因此,行書縱橫任意,發抒性靈,尤其適合培養人的靈性和應變能力,宜於抑鬱或強迫性人格者的練習治療。魏碑豪放有力,雄渾陽剛,蒼勁古樸;適合於情緒壓抑,意誌衰退,行為退縮者的練習治療。”

白蕾又帶他來到畫宮,畫宮兩側也有一副對聯,左聯是:梅須遜雪三分白;右聯是:雪卻輸梅一段香。

二人進入殿內,隻見一個中年書生披頭散發正伏在案上畫鍾馗。

白蕾指著那個人說:“這個人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正在畫中國唐代的神奇人物鍾馗。鍾馗考中文武狀元,因像貌醜陋,唐皇沒有封他為官,鍾馗不堪受辱,撞階自盡。唐皇後悔,感其忠勇,追授他為驅魔大臣。鍾馗到了地獄,閻王封他為討鬼大將軍,交給他三百鬼卒,殺向陽間,驅魔打鬼。許多畫家以鍾馗為素材,留下不少佳作。他們筆下的鍾馗通常不是為了驅除邪惡,而是借畫鍾馗以寄寓內心情誌,抒發磅礴之氣勢。清人鄭績《夢幻居畫簡明》中說:‘實借筆墨以寫胸中懷抱耳。若尋常畫本,數見不鮮。非假鬼神名目,無以舒磅礴之氣。’元代著名畫家陳琳和王蒙有《寒林鍾馗圖》,他們借畫鍾馗以寓自己的孤傲、恬淡和淒清。名人錢穀的《歲朝鍾馗》,畫的是鍾馗手持笏板,帽翅間插著幾朵春花,喜從心來,歡騰欲舞。這可能是明代中葉城市經濟活躍,畫家騰踔於藝苑之中,欣然揮毫時歡悅心情的體現。傑出畫家陳洪綬也是畫鍾馗的高手,他畫鍾馗強調並誇張了頭部,麵部怪異卻很慈祥,很有神仙氣概。但從其神情中似乎窺察到鍾馗尚有無限心事。本來足以鎮服鬼魅的鍾馗,如今已老態龍鍾,看來是力不從心了。王伯敏在其《中國繪畫史》中寫道:‘明亡之後,老蓮懷念故國,心情沉鬱,時而吞聲飲泣,時而縱酒狂呼。當清軍攻入浙江時,不幸被俘。清軍逼他作畫,把刀擱在他的脖子上,而他堅決不動筆。清兵入浙東,老蓮毅然在紹興雲門寺削發為僧一年餘。後自號老遲,也稱悔遲,在杭州、紹興一帶賣畫。另一位明代著名畫家戴進,一生坎坷,心中塊壘重重。他畫的《鍾馗夜遊圖》是寒山衰草、淒景迷離,那在破傘遮掩下身著不合體的寬大玄衣,裹頭赤足的鍾馗,麵帶苦澀的病容,憂憤鬱悶之情流露在眉宇之間,但他依然強支身體,夜出捉鬼,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很能打動人的心靈,這期間顯然是融注了畫家本人身世飄零之感。試想,傳說中的鍾馗雖有蓋世英才卻不為重用,這與畫藝絕倫卻不能在畫苑立足的戴進,何其相似。因此,與其說戴進畫鍾馗,倒不如說戴進借著鍾馗在表達自己的心誌和情思。清代鍾馗畫的創作達到鼎盛時期,許多著名畫家如顧見龍、高其佩、華新羅、金農、黃慎、閔貞、居廉、徐祥、趙之謙、仁熊、吳友如、任伯年、吳昌碩、錢慧安等人,藝術水平也很突出。高其佩幾乎每年都要畫若幹幅鍾馗,因此傳世作品很多,僅故宮博物院收藏他畫的《鍾馗變相畫冊》便有各類鍾馗12頁,計有觀劍、罷宴、騎鬼、鏡中、登壇、風雷、降魔、抱膝、封章、掩口、讀書、瞌睡等內容,幾乎涉及到人們所能想象到鍾馗生活中的一切。這一切已不限於從習俗、辟邪惡和驅鬼怪了,其中融入了畫家對現實的憎恨,對為富不仁的揶揄。可見,畫家心目中的鍾馗是頗有寓意的。這些感慨顯然是他很多年的宦海浮沉感觸而致。高其佩在一首題畫詩中說:’江上西風幾夜狂,西風才往月昏黃;畫中意趣愁中味,夢裏關河醉裏鄉。同時作為首創指頭畫的高其佩,用指頭蘸墨在絹素上一口氣畫成12幅不同姿態的鍾馗,或文或武,或喜或怒,或酣醉如泥,或威風凜凜,或仙袍飄逸,或朝服楚楚,技法靈便,令人叫絕。他的《騎鬼鍾馗圖》,群鬼被鍾馗降服之後,隻得任其役使。鍾馗將群鬼當作蠢驢騎坐其上,一副勝利者的得意神色在他的麵龐中蕩漾流溢,而枯瘦如柴的小鬼們懾於鍾馗的神威,不得不馱著氣勢如虎的鍾馗,一個個呈現出招架不住卻又不敢怠慢的情態,實在惹人發笑,這些畫都是有其思想寄托的。徐悲鴻一生奔波勞碌,身心憔悴。他畫過很多鍾馗,一個個都是瘦骨嶙峋、神情矍鑠的模樣,他畫的鍾馗不正是他自己嗎?”

舒拉指著吳道子畫的鍾馗說:“鍾先生穿著大紅袍真威風!”

白蕾說:“這是朱砂鍾馗,鍾馗本身是鎮宅之物,驅魔辟邪,朱砂是避重邪的。”

吳道子把畫好的這幅畫置於一旁,又開始畫一幅畫。他畫的畫麵上是一個書生模樣的男人坐在山石上,抱著一部書籍看,書名是《紅樓夢》。

白蕾說:吳先生畫的第二幅畫是中國清代著名文學家、《紅樓夢》一書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的祖先是江寧織造,曹雪芹13歲時家裏被抄家,家道中落。曹雪芹一生窮困潦倒,他看破世情,決絕官場,忍受著貧困生活和家庭巨大變故帶來的精神上的折磨,專心寫作《紅樓夢》。《紅樓夢》的寫作前後經曆了十年。這期間,曹雪芹邊寫邊讓朋友邊看邊抄。有時寫一回,朋友們拿走一回去抄錄和傳閱。這樣一來,該書還沒有寫完就已經在世上流傳開了,而且廣為人們喜愛傳頌。當時就流傳一句話:士人不看《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傳抄、爭閱《紅樓夢》的人中有王爺、宰相、封疆大吏、沒落的宗室後裔,也有一般士子。據說乾隆年間的大軍機阿桂和雪芹是好朋友,他們最初交往時,阿桂還沒進軍機處,隻是一個知府,而曹雪芹則在北京西鄰的黃葉村著書。因曹雪芹家裏十分窮困,所以阿桂和其他朋友常常到他家,資助一些錢物,當然也要爭先抄閱《紅樓夢》最新的手稿。有一次,阿桂從外地知府任上回京述職,辦完公事,立即趕往黃葉村來看望曹雪芹。曹雪芹家徒四壁,寒氣逼人,屋裏連點煙火氣兒都沒有,隻在炕上放一張炕桌,曹雪芹就是在這張炕桌上,在油燈下用血淚寫著不不朽的名著。阿桂非常感傷,他拿進自己帶的酒菜,曹夫人下廚,兩人邊吃說。阿桂說:‘雪芹,你過於性傲這一點我不敢恭維,像你這樣的大才,隻略屈一屈身,哪道門進不去呢?書是要寫,可也要兼顧一下生計,太苦了自己,於著書也無益嘛!’曹雪芹淡然回答:‘別的朋友也都這樣勸我,大家都是好意,我難道不知?不過哀莫大於心死!我這一生是注定不會再入官場了。那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舞台已讓我的心涼了!’阿桂說:‘就算官場汙濁,但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嘛!正所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頭;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曹雪芹說:‘倒也不全在清濁二字。一入官場,人就得自動剝掉常性,喜怒哀樂全要看上司的臉色,他喜你也必須喜,即使妻兒重病,你也得歡天喜地;他悲你也得悲,即使是今晚洞房花燭,你也得如喪考妣。反之,你對你的下司也是這把尺子,他違了你的尺度,你隻能在心裏罵他無禮。好好的一個人,一入官場,上天所賦、父母所賜的本性都要剝奪幹淨,活得還有什麼趣味?當年陶淵明就為此才作《歸去來辭》。’阿桂突然覺得他對《紅樓夢》的理解一下子加深了許多,歎息一聲道:‘每次都是這樣,本想勸你,最後反被你說服。你說的官場上情形半點不假,拿我來說,見州縣則吐氣,見道台則低眉,監督撫大人茶話須臾,隻解說幾個:是是是。’曹雪芹突然哈哈大笑:‘你竟不自覺間說出了一個上聯,我來對你下聯,你上聯盡說你的苦衷,其實你對你的下司和部屬卻必是另一種境況,所以我的下聯是:有差役為爪牙,有書吏為羽翼,有地方紳董巴結小意,不覺笑一聲:哈哈哈。’阿桂哈哈大笑:今天酒喝得有趣,這話題談得也有趣!拿紙筆來,你把這副聯子寫下來,我要掛在書房。

舒拉說:“這位曹先生算是看破官場了。”

白蕾歎道:“與事則迷,旁觀者清。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都是為別人做嫁衣裳。盡管有熱鬧看清了,但還是硬著頭皮往裏鑽,就跟吸大煙玩女人一樣,上癮了。”

舒拉說:“因為權力能夠給人帶來利益,官場的爭鬥往往是最高智商的爭鬥!”

白蕾說:前麵有一間密室,我帶你去看看。

舒拉問:“那裏藏著什麼?”

“到那裏便知。”

走過一條短廊,穿過一片梅樹,來到一座小巧玲瓏的白色的宮殿前,上書“座右銘”三個黑體大字,兩側也有一副對聯,左聯是:聞譽而喜其譽轉浮;右聯是:聞毀而喜其毀自銷。

二人進入殿堂,這是一片碑林,每座碑上都有銘文。

白蕾引舒拉來到第一座碑前,隻見上麵是篆書,舒拉分辨不清。

白蕾念道:“人生禍區福境,皆念想造成。利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航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疏,可不慎乎?”

舒拉有些疑惑:“這是什麼意思?我不太懂中國的古文。”

“這是哲人所言,意思是說,人生所處的所謂禍之區域或福之境地,其實都是所思所想造成的。貪圖財物的欲望火燒火燎,就是跳進了火坑;貪圖性愛沉迷於女色不能自拔,便是入了苦海,然而一旦念頭清淨,欲望的烈焰就會變成平靜的池水;一旦念頭覺醒,智慧的航船就會登臨光明的彼岸。人的念頭稍微有些差異,心底的境界就會出現巨大的差別,人難道可以不警惕自己的思想念頭嗎?”

白蕾又來到第二塊石碑前,上麵刻著隸書。

舒拉念道:“聽靜夜之鍾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白蕾說:“這句銘文的意思是,聽到了寂靜之夜的鍾聲,便喚醒了人生夢中的各種虛幻不實之夢。看到了清澈澤水中的月影,便看到了肉體軀殼之外的本性之身。”

舒拉喃喃自語:“我不是在夢裏吧?”

白蕾說:“這段銘文的意思是,古時候的人閑情逸致的時候,如今的人卻在忙忙碌碌的過一生。古時候的人實際享受之處,如今的人卻又虛度過了一生。其實這些都是因沉迷於空幻,追隨於虛妄,看不破軀殼是個皮袋囊,認不清世界的真麵目。”

白蕾又引他來到第4座石碑前,這是行書。

舒拉念道:“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豔,牡丹令人豪,蕉與竹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鬆令人逸,桐令人情,柳令人感。這段話比較好理解,梅花讓人覺得高傲,蘭花讓人覺得高雅,菊花讓人覺得荒野,蓮花讓人覺得淡雅,春海棠讓人覺得豔麗,牡丹讓人覺得豪華,芭蕉和翠竹讓人覺得有風韻,秋海棠讓人覺得嬌媚,鬆樹讓人覺得灑脫,泡桐讓人覺得清淡,垂柳讓人覺得感動。”

白蕾點點頭,露出了微笑,她又引他來到第5座石碑前,這是草書,舒拉又不認得了。

白蕾笑了笑,念道:“進退有命,去就有義。仕宦有守,遠恥有禮。翔而後集,色斯舉矣。這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寫的座右銘,意思是說,進和退是有命運的,去就根據義來決定。當官應有操守,遠離恥辱,按禮來行事。人行事應該像鳥一樣,回翔審觀而後落在樹枝上,看到一人的臉色不懷好意,立刻飛走。”

白蕾又引他來到一座石碑前,上麵銘刻行草書,舒拉還是認不清楚。

白蕾念道:“大賢之度,何所不完?一能而動,是謂淺中。汪汪萬頃,撓之不濁,充量以識,進識以學。意思是,大賢的肚量,有什麼不能容納?一碰就動,這叫做心胸狹窄。一望無際的萬頃水麵,攪合它也不會渾濁。擴充肚量靠見識,增進見識靠學習。”

舒拉歎道:“海納百川,其容乃大。”

白蕾點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她又引舒拉來到一座石碑前,是楷書。

舒拉念道:“守口如瓶箴:吳君以時書:守口如瓶以自警,征予言,為作箴曰:維人有口,瓶亦有口。瓶口弗守速厥咎。口乎!口乎!其禍福之門而一身之軀紐乎!人有瓶也,尚克守之,胡然有口,而不知度之。維言如泉,維口如堤。有出弗稽,為河為溪。激石揚泥,追不可回。故曰: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守口如瓶,永矢勿諼。”

白蕾說:“這是中國明初著名政治家劉伯溫所寫的座右銘,原文的意思是,吳以時先生寫‘守口如瓶’以自警,征求我的話,為他寫箴說:人有口,瓶也有口。瓶口守不住裏麵的東西都要倒出來,人的口受不住,很快就招來災禍。口啊,口啊,它是禍福的門,一身的樞紐。人有瓶,還能守著,為什麼有口,卻不知衡量著說話,話像泉水,口如堤壩。隻往外流出,而不控製,就會變成河變成溪。衝擊石頭,揚起泥土,追也追不回來。所以說:好話從口出,壞話從口出。君子不輕易說話,隔牆有耳。守口如瓶,永記不忘。”

舒拉說:“禍從口出。”

白蕾點點頭,“對,你領會的很好,我們再看下一個石碑。”

他們又來到一座石碑前,是行書。

舒拉搶先念道:“白居易續座右銘並序,崔子玉《座右銘》,餘竊慕之。雖未能盡行,常書屋壁。然其間似有未盡者,因續為座右銘雲:勿幕富貴與富,勿憂賤與貧。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雲。聞毀勿戚戚,聞譽勿欣欣。自顧行何如,毀譽安足論。無以意傲物,以遠辱於人。無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遊於邪分歧,居與正為鄰,於中有取舍,此外無疏親。修外以及內,靜養和與真。養內不遺外,動率義與仁。千裏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不敢規他人,聊自書諸紳。終身且自勖,身歿殆後昆,後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孫。”

白蕾說:“白居易是中國唐代著名文學家,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陝西渭南人。他被貶官做江州司馬時,曾做著名的長詩《琵琶行》,與一名歌姬對酌,反映了一個失意官人仕途的孤獨和苦悶。他的墓至今還在廬山腳下。白居易這段座右銘的意思是:崔璦的《座右銘》,我很敬仰。雖然沒有全部實行,但也常寫在屋裏的牆上。但裏麵好像又有沒說完的東西,因而續寫座右銘,說:不要羨慕富貴,不要憂慮貧賤。應該問問自己道德怎麼樣,貴賤不值一提。聽到誹謗不要憂傷,聽到讚譽不要高興。應該考察自己做得怎麼樣,誹謗和讚譽不值得談論。不要驕傲自滿,瞧不起別人,以便遠離別人的侮辱。不要用諂媚的臉色乞求侍奉別人,以便自己尊重自己。出遊要和邪惡分開,居家要與正直為鄰。從中有取舍,此外沒有親疏。休養外部以及內部,靜靜地保養和順與純真,休養內部也不要遺漏外部,行動要遵循義和仁,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高山是由微塵積累起來的。我們的道德也是這樣,實行它貴在每天都自新,不敢要求別人,姑且自己牢記。要一輩子自我勉勵,死後傳給子孫。子孫如果違反了它,就不是我的子孫。”

他們又來到一座石碑前,是楷書。

舒拉念道:“心願源未徹,縱博覽群籍,徒號書櫥。根氣不清,雖誦說三乘,隻如木偶。”

白蕾解釋說:“這段座右銘的意思是說,靈性不通,悟性不透,即使博覽群書,也隻能稱得上是個書櫃。頭腦不清楚,氣質不明朗,雖然能背誦幾大車的書,也隻不過像個木偶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