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改變了1921年開始的基本策略方針的進程。在如何看待社會民主黨的問題上,共產國際主席季諾維也夫在大會的報告中明確宣稱:“社會民主黨已經成了資產階級第三黨”,“事實上他們已經成了法西斯主義的一翼”。布哈林在大會上作報告時也說:“法西斯主義和‘工黨主義’都是資產階級統一戰線的表現,而在戰時損失重大、階級鬥爭十分尖銳的國家,這種統一戰線便采取了法西斯主義的形式”。這就把社會民主黨同法西斯主義相提並論。五大通過的決議強調,“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機會主義傾向有了預料不到的加強”,“統一戰線策略的主要目的在於反對反革命的社會民主黨領袖,並使社會民主黨中的工人擺脫這些反革命領袖的影響”,認為過去對社會民主黨搞“上層”統一戰線是錯誤的,而必須改變為發展“下層”統一戰線的方針。
1928年8月,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即將爆發,世界局勢急速變化的情況下召開的共產國際六大對形勢作了新的估量,提出了“第三時期”理論,認為在新的時期裏,將發生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帝國主義戰爭,帝國主義反對蘇聯的戰爭,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戰爭。戰爭引起革命,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本主義製度的總崩潰,社會主義革命將取得世界性的勝利。這種對客觀形勢過於樂觀的估計,不可避免地導致在策略上進一步“左”傾。
共產國際對社會主義國際和各國社會民主黨采取了極“左”的方針。他們把反對社會民主黨的鬥爭看作是“階級反對階級”的鬥爭,認為社會民主黨是“最危險的敵人”,要求各國覺把主要的打擊矛頭對準社會民主黨,要“加緊反對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的支柱——國際社會民主黨”,並要特別注意加強反對社會民主黨“左”翼的鬥爭“因為它是共產主義在工人運動隊伍中的最危險的敵人”。他們認為這是擺在共產國際及其各支部麵前的一項“特別尖銳”的任務。
共產國際在議論法西斯問題時,又進一步將社會民主黨同法西斯直接聯係起來,認為社會民主黨是“建立法西斯主義專政的主要支柱和基本力量,是反蘇戰爭的主要組織者”,稱社會民主黨是“社會法西斯主義”。這樣,共產國際把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和各國社會民主黨置於完全敵對的地位。
在共產國際日益“左”傾的同時,社會主義工人國際也發展了右傾。他們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的形勢下,大肆宣揚“有組織的資本主義”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原則上越來越同社會主義經濟原則相一致;他們積極推行“聯盟政策”,同資產階級實行合作,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民主國家”不再是階級統治的工具,而是工人階級可以用以“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工具”,通過實行“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等辦法就可達到工人階級的目的。在1924至1931年間,先後有14個國家的社會民主黨參加了資產階級政府,對資本主義體係走向穩定起了重要作用。他們對共產國際采取了不接觸、不談判、不聯合、肆意攻擊的對抗態度。
1925年6月,當英法等國先後發生大規模罷工之際,共產國際和紅色工會國際曾建議同社會主義工人國際舉行會議,商討如何支持罷工和采取聯合行動問題,社會主義工人國際不但予以拒絕,而且要求所屬各黨不要在各自國內同共產黨采取聯合行動。同年8月,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在馬賽召開的第二次代表大會竭力反對共產國際關於戰爭與資本主義有不可分割的聯係的觀點,稱“這種相對的命題,即:資本主義是故,爭,社會主義就是和平,它在今天已經非常不夠了”,因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過渡到共和國的形式,“現在,勞動居民群眾已經參與政治”,“在這種共和國的形式中,一部分上層建築已經受到無產階級有覺悟、有組織力量的影響”,這種“政治建築的變化”為反對戰爭開辟了新的前景並要求采取新的鬥爭方法。
1928年8月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三次代表大會進一步宣揚階級調和論。大會改變了過去章程中規定的“工人階級解放的手段在於體現為政治行動和經濟行動的階級鬥爭”的提法,不再把剝奪剝奪者作為目標,隻是要求“把資本主義壟斷量於公共機關和有組織的工人階級監督之下”。大會提出各國社會民主覺要在本國範圍內加強對資產階級國家的影響;在國際範國內參加、推動國際經濟組織的發展。同時主張依靠國際仲裁法庭和帝國主義各國的全麵裁軍來製止帝國主義戰爭,確保世界和平。
社會主義工人國際攻擊共產國際所主張的無產階級專政實質上與法西斯專政一樣,誣蔑蘇俄政權同法西斯政權一樣,“都是專製主義的政權”。早在1925年,社會主義工人國際的思想領袖考茨基在致國際的備忘錄《國際與蘇維埃俄國》中就公然煽動說,蘇俄是“無產階級最危險的敵人”,“甚至比卑鄙的匈牙利霍爾蒂政府、意大利的墨索祖尼政府還要壞”。他聲稱正如所有其它的軍事獨裁主義隻有通過暴力才能消滅一樣社會民主黨應參加消滅蘇維埃製度的鬥爭。他的觀點得到了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右翼領導人的支持,並使一些社會民主黨對共產黨采取敵對行動。1929年5月,執政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就曾下令槍殺共產黨在柏林祖織的“五一”示威遊行的徙手工人,當場死亡25人;德共中央機關報《紅旗報》被禁止發行三周。
這樣,在1924—1931年間,共產國際與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一直處於對抗和對立狀態。
第三階段,1933—1940年,兩個國際為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而有所接觸,但鴻溝依然存在。
法西斯希特勒上台及其反革命白色恐怖,使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工會無一幸免地遭到打擊和鎮壓。嚴酷的事實使共產黨人和社會民主黨人逐漸從工人運動分裂的教訓中醒悟過來。反對審訊季米特洛夫的群眾運動促使世界範圍內的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入、無黨派人士、小南民、農民和知識界逐漸地聯合起來。形勢的發展要求兩個國際改變敵對的態度而實行聯合,建立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
1933年2月18日,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執行局發表宣言,號召全世界工人,尤其是德國工人“停止相互攻擊,一致同法西斯主義進行鬥爭”,聲稱“無產階級兄弟鬩牆是削弱它的力量的最基本的原因,因而是法西斯主義最得力的盟友”。宣言聲明願意為共同克服分裂而工作,建議就建立社會民主黨人和共產黨人戰鬥共同體一事“與共產國際舉行談判”。
3月5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也向各國工人發出關於共同反對法西斯的呼籲書,表明了共產國際準備同社會民主黨采取共國反對法西斯的意向。但對社會主義工人國際舉行談判建議的誠意持懷疑態度,認為“社會主義工人國際迄今為止的整個政策和活動,使共產國際有理由不相信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局……的聲明的誠意。”呼籲書隻建議共產黨同社會民主黨在民族國家範圍內簽訂協議,停止相攻擊,采取聯合行動。
3月19日,針對共產國際執委會的呼籲書,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再次發表聲明,一方麵繼續表示希望同共產國際舉行談判,以實現“反對法西斯主義和資本家的反動進攻的聯合行動”,另方麵要求社會主義工人國際所屬各黨在兩個國際之間沒有舉行正式談判之前,不要參加任何單獨談判。
這樣,兩個國際雖都意識到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應實行反法西斯聯合行動的必要,但又各自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不肯稍作讓步同年5月,共產國際執委會在《五一宣言》中向全世界無產者責怪社會主義國際,說“多年來就向你們說過,第二國際把你們領向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無產者,你們要記住,世界社會民主黨寧願闊法西斯主義建立保衛和挽救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而不要工人階級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推翻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