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是人類曆史上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偉大運動,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曆史必然性的產物,也是不斷迎接各種挑戰、遭週各種挫折、經受各種考驗的發展過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運動。
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從表麵來看,是同社會主義聲望下降、資本主義各國共產黨的力量影響衰退、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出現失誤,特別是蘇聯瓦解、東歐劇變等種種現象相聯係的,但從實質上看,是同戰後資本主義發展變化、新科技革命興起,特別是當代世界主題轉換等對社會主義運動提出的挑戰密切相關的。應該看到,近幾十年來,由於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和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關係方麵所作的某些調整,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國內階級相對地有所緩和;隨著一係列殖民地國家在政治上逐漸獲得獨立,原來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那種赤裸裸的剝削與被剝削、侵略與被侵略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它們之間的矛盾鬥爭已主要表現在經濟上的滲透與反滲透、控製與反控製、掠奪與反掠奪的矛盾鬥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製度之間的矛盾鬥爭形式已由過去的武力對抗為主轉變為和平竟爭為主;各國間的激烈競爭,已主要體現為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竟爭,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所有這些發展變化,能否準確及時地調察和正確地對待,不僅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的出現發生了作用,而且直接影響到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社會主義運動的曆史經驗表明,隨著時代曆史條件的變化,往往伴隨著運動發展的曲折和一定時期的低潮現象,由低潮轉向高漲,關鍵是把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聞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知道,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無論是資本主義世界還是各國革命的具體條件,以及國際政治都發生了一係列新的變化,時代的轉換呼喚著把馬克思主義同變化了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馬克思主義。但第二國際的大多數黨沒能適應這一要求,而出現了混亂和嚴重分歧,在大戰爆發之際,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導致了社會主義運動的低潮。當時唯有以列寧為首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時代條件的變化相結合,同俄國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回答了新時代條件下提出的一係列問題,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並取得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帶動了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
當前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長期存在教條主義、思想僵化、認識落後於時代條件的變化所致。因之,人們將總結曆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世界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社會主義的新道路,這是今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
世界社會土義運動的曆史經驗還表明,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囯家,能否保證生產力高度的發展,能否吸收資本主義一切肯定的成就,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趕上和超越資本主義,建設比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關係到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衰。長時期以來,由於主客觀的種種原因,社會主義各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趕不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物質技術基礎落後,勞動生產力低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高。因之,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不快,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難以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吸引力不強,在同資本主義的競爭中就難以取勝,這是60年代以來社會主義運動陷人低潮的重要原因。所以,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不等於一切問題會自動解決,尤其不等於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能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而是必須走改革開放之路,大力提高生產力,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這是推動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重要環節。鄧小平同誌說得好,如果“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入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
由此可以看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發展的具體實際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確定具有本國特色的路線、方針、政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使社會製度和生產關係。按照社會主義方向變革,將是今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總趨勢。
鄧小平同誌正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在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麵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世界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提出了一係列創造性的新思想、新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鬥,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不僅避免了中國象其它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那樣遭致的挫折和倒退,而且創造出其它社會主義圍家不曾有過的新型體製模式和驚人的發展速度,不僅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崛起,騰飛指明了航程,規劃了藍圖,而且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開辟了新天地。
當然,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處於低潮,國際局勢複雜多變,我們必須采取持久的、積極的防禦戰略,采取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絶不當頭的策略方針。也就是說,我們要立足於國內,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要堅定不移地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南,一心一意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經濟搞上去,勵精圖治,富國強民,要收斂鋒芒,隱藏實力,而不要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不要千涉別國內部事務。這決不是表明我們的軟弱、退讓、放棄原則,而是矢誌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陣地。在中國這樣一個有12億人口、960萬平方公裏土地和5千年文明史的國度裏穩住了社會主義陣地,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就是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很大貢獻。正如江澤民同誌所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必將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幾年來由於世界各國共產覺人和進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蘇東劇變所引起的動蕩、滑坡和混亂已基本過去,轉入了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前迸、謀求發展的階段,顯示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形勢、新特點:
第一,現有社會主義國家積極地進行政策調整,確定了從本國實際出發的發展道路,情況不同地實行了改革開放、持續不斷地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推向前進。不僅中國在改革發展方麵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越南、古巴等國的革新建設也成績斐然。越南1991年以來,逐步地調整了內外政策,全力貫徹以經濟建設為重心的革新路線,既堅持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又堅持革新和對外開放,在經濟、政治、外交各方麵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生產連年增長,1991至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48.3%,年均增長率為8.2%。最近召開的越共八大,在全麵總結革新事業基礎上,製定了越南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今後五年計劃和2020年的發展目標,堅定地朝著社會主義方向奮勇前進古巴頂住了美國的封鎖和蘇東劇變的雙重打擊,穩住了局勢,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步伐,在改革開放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內政外交取得了顯著成就,經濟走出了低穀,開始回生升,現正在保持社會安定、政冶穩定的局麵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循序地把改革進行下去,經濟前景將越來越好。朝鮮也頂住了西方“和平演變”的壓力,堅持了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保持住社會穩定,並響起了開放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