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買衣服時如何砍價:貨比三家
點子緣起
當你買了一件新上衣,在朋友麵前興高采烈的展示了一番之後,朋友問你價錢,你如實一說,朋友一吐舌頭,對你說了一句:“太貴了!你沒砍價呀”? 一聽這話,你心裏肯定一涼,心說:“不會吧?又被宰了”!
生活中,你肯定有過如此的經曆吧? 買東西的時候,因為不會和商家“砍價”而花了很多的冤枉錢。和商家討價還價,確實需要點技巧與招數,不亞於和敵人鬥智鬥勇。
如果你看上了一件東西,而它的價格和你能夠接受的價位有差距,而你又非常的想得到。那麼你唯一的辦法,就是和那些商家們費一番唇舌了。
情景案例
一﹑郭敏從小受母親的熏陶,清晰地知道各種服裝麵料的價格,她說:“服裝麵料一摸就知道,什麼樣的麵料該多少錢是有數的”。但現在市場上很多服裝也就款式新一點,麵料一般卻漫天要價,都知道服裝裏麵水分大,但就是不知道衣服本身該值多少錢,商家的心理價位是多少,一般人也就不知道怎麼砍價。
正因為郭敏對服裝的熟悉,每次室友上街買衣服都要拉上她,因為心理有底,每次郭敏砍價時都理直氣壯。
3月15日是商家促銷的旺季,郭敏更加忙碌,這一天她又陪幾個室友逛了一天。
“這件衣服不值180元,麵料是純棉的,雖然說款式新了點,但價格絕對不值那麼多,郭敏在和商家討價還價時針針見血,毫不留情。她還曆數了其他幾家店裏同樣衣服的價格,說的老板心服口服,最後180元的衣服,郭敏隻用了70元的價格就幫朋友買了下來。
隻要是朋友看中的衣服,就由郭敏出麵砍價。這一天,郭敏的感覺就是太累嘴了,但是隻要朋友們能夠滿意而歸,郭敏就心滿意足了。
二﹑年初,鄒誠摯的妻子因為要買一套衣服,商家標價650元。無論怎麼砍價,老板一分也不肯少。無奈之下,鄒誠摯親自出馬了。
鄒誠摯先試著在網上查找這款時裝的品牌,再以進貨者的身份給廠家打了電話,了解到這套服裝的進貨價隻有260元。隨後他直奔服裝店,直截了當地對老板說:“這款服裝的進貨價隻有260元!”當場讓對方呆住。
經過討價還價,這一套衣服最終以300元成交,直接省了350元。
點子支招
買衣服時,最好對你所買衣服的質地、款式有所了解,再去和商販們去討價還價,像郭敏和鄒誠摯的經驗不妨學習一下。如果你對要購買的衣服不是太了解,不妨請自己身邊比較內行的朋友,陪你一起去購買。商販一看你們是識貨的主,也就不會漫天要價了。
如果你是在一些個性十足的服裝小店,不經意間發現了令人眼前一亮、並且一見鍾情的衣服。此時千萬不可以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立馬眉開眼笑,跑去向老板詢問價錢。如果讓老板察覺到你對這件衣服喜歡得死心塌地了,那麼他往高裏喊價的風險也就隨之增大了許多。的確,從剛剛開始發現喜歡的商品,並且有了購買欲望的時候,和老板的心理戰就打響了。那麼比較“行家”的做法是發現好衣服的喜悅要藏在心裏,臉上要不露聲色。你可以漫不經心地先摸摸衣服的料子,或者對老板提出試穿的要求。價錢大可不必急著問。穿上之後,還可以再和老板過幾招,比如問問這個款式還有沒有別的顏色,即使身上穿的這個顏色你已經非常喜歡了;或者說“要是袖子再長點就好了”之類雞蛋裏麵挑骨頭的話。這時,老板多半會打圓場,說這件衣服的好話,但你千萬不能就隨著他的思路走了。當他的好話說得差不多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問價了。讓老板覺得你對這件衣服不是特別喜歡,但也能湊合賣了,所以開的價錢一般不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