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總比問題多08(2 / 2)

當試穿後發現沒有什麼問題,一切中意後,和老板之間關於數字的拉鋸戰就拉開了帷幕。這段時間,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心慈手軟,要知道心軟了,就得多掏銀子,這沒二話。有些時候,看準的衣服自己要有個心理價位,什麼麵料,什麼款式,以及商店所處的地段,是否為繁華地段等等因素,都與商品的價格直接掛鉤。一件純棉的長袖T恤衫,一般質量再好的也就40-50元,可是很多老板會喊出100元以上的價格。此時,你大可以做出掉頭就走的架勢,以示老板是不是誠心想賣衣服。如果是,老板們則會拉住你,向你說這是有牌子的正宗貨,或是出口轉內銷的外貿貨,質量有多好等等。而你卻不必理會這一套,因為誰都知道真正名牌的衣服都在大商場,小店買衣服圖的是個性和時髦。所以,你可以喊出比自己心理價位稍微低點的價格,也許是他喊出價錢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此時,老板必然會向你加價,而你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價錢不能鬆口,大不了不買。幾個回合下來,老板隻要拗不過你,多半會在你開出的價錢上稍微加點,這也許就正好是你的心理價位,你也就給個台階,點頭付錢收貨吧。

眾所周知,小店裏的衣服是跟著一陣陣流行風而來的,很多時候在這家店裏看到的衣服,在另外一家店裏也能看到,有時也隻是在細節的地方有些無礙大局的小變化而已。“想跟風的話,就要多多了解一些行情,當然就必須要腿腳勤快,要貨比三家。同樣風格的衣服在不同的小店就會有不同的價錢,當然這也和衣服的麵料、小店所處的位置相關。對於此類的衣服,可以多在幾家商店逛逛,若其中有店主流露出想和你商量商量價格的意向後,你也不必急著和他開始口水仗。你可以很輕鬆地說在別家店也看到過這樣的衣服,質量不見得差,價格比你低一半,即使你以前根本就沒有問過價錢,不是都說兵不厭詐嗎?此時,小店老板們會很急切地表明你不識貨,以那樣的價格絕對買不到。當然,你可以很輕鬆地說一句去別家再看看,即使沒有買到衣服,起碼也摸清楚了行情。來到下一家店和老板理論的時候就有了心理準備,還下來的價錢也差不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