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何如何購買稱心如意的房子:考慮周全
點子緣起
購買一套房屋,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要花費一輩子的積蓄。所以,特別希望能住得舒心。
如何買到稱心如意的房子,就成了所有購房者麵臨的重大問題,在購房的過程中,你又會何去何從呢?
情景案例
李輝購買的是商品房中的期房。他買的時侯想到的主要還是價格上能便宜一些,而房屋的本質是一種商品,肯定有其議價的空間,這也是他購房過程中很看重的地方。
因為在一些小的細節上,開發商即使做出讓步,而卻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吃虧的還是自己,這好比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李輝通過分析商品房價格的構成得知,商品房的銷售價格是由成本費用、期間費用、稅金、依法應當繳納的其他行政性、事業性收費和利潤組成,其中期間費用和利潤是有彈性的,開發商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相應的調整,這也就是李輝買房時砍價的關鍵所在。
李輝是個善於砍價的人,銷售人員最初基於房子的某些不足之處,對李輝提出的讓價要求,也就是在權限範圍內每平方米讓個幾十元。對此,李輝並不滿足於這個價格,而是提出了進一步讓價的要求。這樣,銷售人員就請出業務主管來和李輝談具體價格,李輝知道,隻有讓銷售人員請出業務主管,才有可能進一步把價格給談下去。因為一般銷售人員沒有進一步讓價的權利了。
當李輝和業務主管談價時,他從挑剔房屋著手,對公共設施的計算、相關管線的設計、營建成本等方麵提出了合理的看法。對小區綠化、房屋朝向、電梯數量等挑出了合理的毛病後,業務主管終於做出進一步讓價的考慮。
點子支招
大多數人購房前都會有“理想家園”的標準,但如果標準太多太零亂,沒有明確的主線或主次,就很容易被樓市中各種眼花繚亂的假象和千變萬化的差別所左右,變得無所適從。
作為住宅,無論用來投資還是自住。住,始終是第一位的。要住得舒適,這一點不能淡化,也不能本末倒置。價格、房型、麵積、朝向、外觀、質量和物業服務等,一切均需圍繞“住在其中”展開。
價格是第一要素,它的引申意義就是“值與不值”的問題。不要強求“用4000元住5000元的樓盤”,“4000元就值4000元”,這是應該的,能夠“在4000元的地段上實現5000元的居住價值”則更好。
地段、生活配套等都應納入“外部條件”。樓市中的“地段”其實最具泡沫和虛假性,除非是“為身份而買房”,否則應該看到,日新月異的交通狀況的改善,已使大多數“地段內涵”失去了生命力。就“住”而言,現時和未來才是更重要的,至於過去,大可不必太在意。
再比如質量,開發商的良好品牌,可視為你購房時的“放心指數”,它可使承諾的含金量、樓盤的真實性和確定因素都要大大高於普通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