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合群”時。
1.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發怵,那就多培養他的勇敢和自信。如果因為孩子內向,父母就盡量幫孩子一個一個地找朋友。如果是因為自己討人嫌,那麼就幫孩子糾正小毛病。如果孩子不知道該怎樣合群,那麼父母就得幫孩子找到解決問題具體的突破口。
2.告訴孩子具體的合群方法。一次在一個朋友家裏,朋友11歲的女兒甜甜麵對當時才3歲的甜妞,說她不知道該怎麼和這麼小的孩子打交道。朋友真是個睿智機敏的媽媽,她鼓勵甜甜:“現在就開始嚐試吧,你將來如果大學實習或者工作了,需要接觸小孩子,年齡懸殊肯定比現在還要大。試試看把童心當成你的小妹妹。”
朋友細致處理了這個小問題,不僅使姐姐喜歡上了妹妹,而且也讓姐姐收獲了很美好的體驗:原來小妹妹這麼可愛,原來自己也會這麼開心。這種愉悅的相處,如果不是媽媽的及時幫助,有可能姐姐就窩在自己房間裏看書了。
不合群,從孩子的性情培養方麵來講,個人覺得是一種缺失。父母和孩子首先得從態度上重視它,然後慢慢嚐試,很多性格內向的孩子不合群,父母就得多花心力幫孩子慢慢打開心扉,建立“自信體製”,品嚐和人友好相處的甜蜜感和幸福感。還有些孩子不屑合群,覺得不合群是有個性,有創意,其實這是一種誤區,這些孩子隻是沒遇到他真正喜歡的朋友而已。
童年小貼士
怎樣讓孩子交更多好朋友?
尊重別人,準時赴約。
認真傾聽,做個好聽眾。
帶著欣賞交朋友。
雙贏思維:多多鼓勵、激勵。
不要總抱怨、指責別人。
學會交流,與人協作。
善待他人,寬容是交友之道。
尊重別人的隱私。
用小禮物充滿愛與感激。
稱讚別人的優點。
怎樣讓孩子更開朗樂觀?
別抑製童心,讓孩子從小就能享受選擇權。
鼓勵孩子多交同齡、開朗樂觀的朋友。
不背後議人,讓孩子學會融洽相處。
簡單生活,不追求、不比較物質條件。
讓孩子愛好廣泛,樂在其中。
引導孩子學會擺脫困境。
發現孩子的長處,擁有自信。
創建快樂的家庭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