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工作效率:像魚遊泳一樣
一條小魚,調動了它身上所有的器官,協調一致進行遊泳,所以它才能遊得又快又好,並且逐漸成長為一條大魚。而那些遊得慢的小魚,便隻能作大魚的口中食。身在職場,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奮力遊泳的智慧魚一樣,調動全身的熱情,我們每天的工作將會是怎樣呢?
搶先一步才會贏
在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上,每天都存在著競爭,速度的競爭。比如在草原上,羚羊和獵豹每天都在進行生命的賽跑,誰跑得快誰就贏得生存的權利。羚羊慢了,就會被吃掉,獵豹慢了就會被餓死。而在人類中,這種競爭更是屢見不鮮。
當年,貝爾在研製電話時,另一個叫格雷的人也在進行著同樣的研究。結果,兩人同時取得了突破!但貝爾還是先行了一步,他在專利局贏了——比格雷早了兩個鍾頭。當然,他們兩人在當時是不知道對方的,但貝爾就因為這120分鍾而一舉成名,譽滿天下,當然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香港知名的財富大亨霍英東憑借慧眼處處搶占先機,獨步商界的故事更是給我們以很好的啟示。
霍英東的成功之道在於習慣比他人先行一步,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二十世紀50年代初期,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剛剛興起,霍英東慧眼頓開,迅速行動的習慣使他一下子感覺到發財的機會來了,並立即設立了立信置業公司。同行之中的人都紛紛投來懷疑的目光。
他的第一招就令人刮目相看:在香港,房地產都是出售“整棟樓宇”,而霍英東卻推行住宅與高層商廈結合的方式,並且采用“分層”銷售、預定樓房、分期付款等新方法,很快成為香港知名的房地產商人。就在同行紛紛效仿他時,他又先行一步轉戰他處。
霍英東看到大家都在全力修建房屋,於是又把眼光盯在了蓋房子需要的沙子上。想到他就開始做,他馬上花重金到國外買回來了大型挖沙船。這種大型挖沙船二十分鍾就可以挖出二千噸沙子,沙子進船就近卸貨,白花花的“銀子”就到手了。很多人看到霍英東“發”了,急忙奮起直追……可是,此刻的霍英東已經取得香港海沙供應的專利權了。
在激烈的競爭中,霍英東心裏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寸土寸金,填海造地大有前途。這一招他下了快棋!立即從荷蘭、美國等地購買各種設備,放開手腳,開始了香港規模最大的國際工程——海底水庫淡水湖第一期工程。這一工程的開始,標誌著外國壟斷香港產業的格局被打破,霍英東也因此財源滾滾……
這個世界瞬息萬變,沒有超前的意識和過人的膽識,隻能被市場的洪流所淹沒。大浪淘沙,留下的永遠是精品。先行一步,在變化到來之前,當別人還在徘徊之際,你已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樣的生命,才活得精彩。
成功在於先行一步,而失敗者的悲哀就是,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在商戰中,如果你思維敏捷,眼光獨到,並能積極行動,你就能掌握先機,大獲全勝。在職場中亦是如此。
每個人的成功都取決於某個關鍵時刻,這個時刻一旦猶豫不決或退縮不前,機遇就會失之交臂,再也不會重新出現。
“快!快!快!為了生命加快步伐!”這句話常常出現在英國亨利八世統治時代的留言條上用以警示人們,旁邊往往還附有一幅圖畫,上麵是沒有準時把信送到的信差在絞刑架上掙紮。當時還沒有郵政事業,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發送的,如果在路上延誤要被處以絞刑。
在古老的、生活節奏緩慢的馬車時代,用一個月的時間曆經路途遙遠而危險的跋涉才能走完的路程,我們現在隻要幾個小時就可以穿越。但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不必要的耽擱也是犯罪。文明社會的一大進步是對時間的準確測量和利用。
馬薩諸塞州的州長安德魯在1861年3月3日給林肯的信中寫道:“我們接到你們的宣言後,就馬上開戰,盡我們的所能,全力以赴。我們相信這樣做是美國和美國人民的意願,我們完全廢棄了所有的繁文縟節。”
1861年4月15日那天是星期一,他在上午從華盛頓的軍隊那邊收到電報,而第二個星期天上午9點鍾他就做了這樣的記錄:“所有要求從馬薩諸塞出動的兵力已經駐紮在華盛頓與門羅要塞附近,或者正在去往保衛首都的路上。”
在某些情況下,一分一秒就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甚至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其實,人生也是如此,在一些關鍵時刻,任何的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都會使你的人生從此黯然無光。
快,為了生命加快步伐,機遇一旦錯失,也許你就從此與成功無緣。
拿破侖非常重視“黃金時間”,他知道,每場戰役都有“關鍵時刻”,把握住這一時刻意味著戰爭的勝利,稍有猶豫就會導致災難性的結局。他說,自己之所以能打敗奧地利軍隊是因為奧地利人不懂得五分鍾的價值。
然而,在滑鐵盧戰役中,那個性命攸關的上午,拿破侖自己和格魯希因為晚了五分鍾而慘遭失敗。布呂歇爾按時到達,而格魯希晚了一點。就因為這一小段時間,拿破侖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勒拿島上,從而使成千上萬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那種你認為在以後任何一個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遠都不會有時間去做。與其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務千方百計地拖到明天,還不如用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務拖得越後就越難以完成,做事的態度就越是勉強。在心情愉快或熱情高漲時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遲幾天或幾個星期後,就會變成苦不堪言的負擔。
所以,有了目標就馬上行動吧!每個人的成功故事都取決於某個關鍵時刻,這個時刻一旦猶豫不決或退縮不前,機遇就會失之交臂,再也不會重新出現。
要聰明,不要拚命
智慧魚在魚缸裏飛快遊動著,攪和得水花四濺。
這是它每天必做的功課,據說是為了鍛煉遊泳速度。
“我們智慧魚是遊泳速度最快的魚類,”它總是驕傲地說,“我必須為我們的族類保持住這一紀錄!”
我對此很不以為然:“老實說,如果你要展開一場長途旅遊,我不認為速度是最重要的。相比而言,持之以恒的耐力才是能做好任何事的關鍵。”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特意把愚公搬了出來。並一再強調愚公精神曾鼓舞了中國曆代勤勞勇敢的人們。所以說愚公精神要比辦事的速度更重要!
智慧魚沉默了一會,搖搖頭說:“愚公精神雖然難能可貴,但是在現代職場可並不適合愚公的生存。無論你是個人還是一個公司,都是要靠最後的結果來產生效益,來實現自身發展的,而愚公的做法隻意味大量的投入,雖然精神和勇氣可嘉,但是卻不一定就能產生相應的結果,這是有悖於老板的用人規則的。所以,像惠普這樣的跨國公司,他們從來不提倡員工要努力拚命地工作,而鼓勵員工要聰明地工作(Work smart,not hard),在工作中開動腦筋,不斷地用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完成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為了讓我有個更為感性的認識,智慧魚還講了下麵一個寓言故事。
獅王要毛驢負責開墾一塊五百畝的荒窪地。
毛驢接到命令後馬上行動起來,它領著眾毛驢們起早貪黑,幹得非常起勁。
過了幾天,獅王前來視察,看後對毛驢說:“怎麼這麼長時間了,還沒開墾出來,要抓緊時問,爭取下個月完成。”
毛驢一聽傻了眼,自己沒白沒黑地幹,還落不是!
下個月完成?這怎麼可能呢?還剩下這麼大一片呢……
毛驢整天愁眉不展,茶飯不進,又加上日夜操勞,瘦了一大圈。一天,一隻狐狸悄悄來對毛驢說:“毛驢兄,你幹活也要講究點策略,你沒見獅王每次來都在公路上轉一圈便走嗎?什麼時候到地裏去看一次了!你若聽我的,先把路邊的地開墾好了,至於裏邊的,你再慢慢來嘛!”
“唉,也隻好如此了!”毛驢無奈.便聽從了狐狸的建議。隻把路邊的地開墾了出來,並種上了莊稼。
一個月後,獅王又來視察,它看見地已開墾出來,莊稼也已長出了小苗,很高興,當即表示獎勵毛驢十萬元錢。
毛驢用這些錢雇了幾十台機械,把餘下的荒地也開墾了出來。
第二年,毛驢因“政績突出”,被調到了獅王府。
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像“小毛驢”這樣的情況:費力不討好。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效率呀。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一種人:他們努力工作,甚至賣命地工作,但是卻不出成績,也得不到老板的激賞,反倒是那些整天看上悠哉遊哉的人把手上的業務做得風聲水起,加薪、晉級、獎勵,一樣都不落。相比這下,那些老實賣命的人感到無限委屈:難道勤奮努力、踏踏實實地工作也會出錯嗎?
搜狐首席執行官張朝陽給出的答案是:努力工作當然沒有錯,但是如果隻顧低頭努力工作,而不考慮如何聰明地工作那就大錯特錯了。這裏所說的“聰明”並不是耍什麼小伎倆,而是指要講究工作方法,要注重提高工作的效率。在這位明星管理者眼中,一個員工是否優秀,不但要看他工作的結果,也要看他的工作方式。真正出色的員工不但能給出好的結果,而且會讓過程也盡可能地簡單、節省。所以,很多職場人士把“努力+聰明”視為自己的生存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