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與青海毗鄰的一個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羌人遷徙到藏北高原。因此,後人稱藏北高原為“羌塘”。“羌”即羌人。“塘”在藏語中為高寒草原之意。故“羌塘”為羌人居住的高原。這裏也有羊圖騰觀念存在。《新唐書·吐蕃傳》載:“其俗重鬼右巫,事兇羝為大神。”“兇”即大角羊,“羝”即牡羊。吐蕃尊奉大角公羊為大神的觀念在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中有具體的體現。苯教在佛教傳入西藏後受到了佛教的很大影響,但它延存下來了,現在仍有一定的影響。民間藝人演唱的故事中有關於苯教的神話、傳說。其中提到了苯教卜師使用的羊毛占卜繩。這種占卜繩是用從前長在大頭羊肩上的羊毛撚成的。人稱這種大頭羊為“長毛神羊”。這種羊可以使青稞麥生長,能產生羊奶和酥油。三百六十尊魔神品嚐之,他們感到非常興奮,大聲喊叫“啊啦啦”。據說,普遍用來表示滿足的歡呼即源於此。
綿羊是怎樣誕生的呢?它出自益門國王——統治生靈山的閻王的祝願。益門國王看到大地上的寶石、黃金、白銀及所有財富都被視為對人類無益的頑石而深感痛心。他根據妻子(水母)的建議前往生靈山頂峰思考實現其心願的方式。他於本身中集中了天、地和五行的所有營養及所有維持生命的物質,希望有一生靈誕生並能使眾生從饑渴中解脫出來。三天之後,綿羊出現在他麵前。占卜所用的羊毛出自該綿羊肩上的羊皮。這塊羊皮在任何地方都固定不住,而且開始飛翔。起初落到了一棵神樹上,後來又落到一種鷹——鵬的身上,接著又落在圍繞世界的七座山上,又落到了一隻保護世界的烏龜身上,最後回到了生靈山並落在神綿羊身上。神以羊毛編成六條細繩,占卜繩叫做“大帳篷”,並被置於曼答辣(四大天王)之上。它被恰羊嘎即神奇的有先見之明者用來對過去、現在、將來、吉凶、疾病、死亡等進行占卜。在這裏,綿羊不僅被視做一種占卜所必需的用具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還被視做一種最初的生靈及最早誕生的生靈之一,被認為是社會存在的基礎和原則,被賦予了宇宙起源的意義。而這正是圖騰崇拜的核心思想——以圖騰為萬物之源、人類祖先的反映。至今在西藏人心目中,羊和羊毛都是有靈的,神聖的。過年時人們用酥油塑一羊頭,以示吉祥如意;茶壺、盛酒器皿上要係白羊毛;祭祀時也要在祭祀杆上係白羊毛;巫師們頭戴染成五色的羊毛纓子從事巫術活動;喇嘛的法帽用羊毛編製而成,上麵還用羊毛線縫三個線結代表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佛;甲達爾是寺院頂上的飾物,是用黑色羊毛線製成的圓錐體物,其上部為一根戟,還配有羊毛織物的橫幅或豎幅。
分布於青海、四川、西藏等地的羌族是從古羌演化發展而來的,近、現代仍有羊圖騰繁殖儀式的殘餘形式。他們要專門為舉行繁殖儀式準備一隻羊,這隻羊不殺不賣,也不用做祭品,每天要喂好的食物,和人一樣對待,直到它老死。羌族的婚禮、葬禮、冠禮也有濃厚的羊圖騰色彩。如冠禮,每年10月至12月,為舉行冠禮時期。程序是:諸親族圍火而坐,冠禮人身穿新衣;巫師跪下,手持一杉杆,杆頂有紙製人類始祖像;冠禮人向人類始祖跪下;另一巫師則給冠禮人頸上圍一條係五色布條的白公羊線,此物代表始祖的贈品。然後巫師們跪下禱告,禱畢,將始姐贈品分賜在場的所有人,各佩戴一份。接著族長開始談祖先曆史,而端公念經祭家中諸神。祭羊神時要用一隻羊,巫師如對人一樣將始祖贈品也替它戴上一份,祝多多生育。祭後此羊不殺不賣,要吃幹白菜等特殊的食物,直至老死。這隻羊被人們稱為神羊。羌人的冠禮,明晰可見羊圖騰民族入社儀式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