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與石也有著神秘的聯係,許多地方都流傳著羊化石,石化羊的神話傳說。究其原因,可以說和羊為土神一樣,都是羊是山神神話的變異。因為山上多石,山由石堆積而成,所以人們自然會有這樣的聯想。《初學記》卷二九引葛洪《神仙傳》講了黃初平叱石為羊的仙話:黃初平,丹溪人,十五歲時,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善良謙恭,便將其帶至金華山石室中。初平四十年不複念家,可憐其兄初起遍山尋索之而曆年不得。後來初起遇見一道士,求其卜問弟弟之生死所在。道士曰:金華石室中黃姓牧羊兒定為卿弟。於是兄弟相見,悲喜語畢,初起問羊何在?答曰:羊近在山東,初起起往視之,但見白石。初平曰:羊在而兄自不見之。二人俱往看之,初平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化為羊,達數萬隻。這雖是一個求道成仙的故事,但其中的白石化羊卻反映了古人崇拜山、石的觀念。
流傳在阿昌族中的是一個羊石互化並救人一命的故事。《雲中記往·阿昌傳》載,一位阿昌老人打獵時誤射一人,那人死了。於是酋長要治老人的罪。但告之老人的兒子猛仰,以羊可以贖罪。猛仰求一老婦人,願賣身買羊以贖父罪。老婦說:我吃飯尚且困難,哪裏有羊?猛仰大哭:我父親活不了了。老婦很同情他,卻無力相助。送他出來時,卻見門外數石皆化為羊。猛仰高興至極,趕著羊去救父親。次日,羊自己跑回原來的地方又化為石。據說那個地方的名字現仍為羊石溝。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一〇二六引《枙溫州府枛舊誌》記錄了一個叫“來斯灘”的地方,本以“牛羊來斯”而得名,卻因一老姥指羊為石,道破天機,致使此地現無羊而唯有石存。書中說:“來斯灘在北沬仙溪。昔有神人,驅石之海,祝曰:‘蒼蒼為牛,鑿鑿為羊,牛羊來斯,曰驤而驤。’石皆群奔,鞭之流血。既出穀,見老姥,問之:‘見吾羊否?’姥曰:‘奔石也,羊吾不知。’又問:‘見吾牛否?’曰:‘奔石也,牛吾不知。’神人曰:‘惜為汝道破。’因忽不見,惟群石存焉。”
在一些與古羌有著淵源關係的民族當中,山神、土神、石神現仍被視為家神、保護神,受到人們的尊崇,而這都是遠古時代山神、土神、石神和羊神為一體觀念的殘餘。彝族有祭“山伯”的風俗,山伯被視為是地方保護神,人們殺牲獻祭,並對山祈禱,請求山伯保佑族人興旺、牛羊不遭野獸侵害;羌族每家平頂房最高層的石塔頂上,一般供奉著一塊或幾塊白色的石英石。傳說白石神曾幫助羌族先人阻擋追兵,使羌祖幸免於難。於是白石成了羌族的標誌,人們視之為保護神,虔誠祭祀;廟頂藏族視白石為天神與保護神,有的甚至認為它是最古老的祖先。他們家家戶戶屋脊正中都端放著兩三塊乳白色的石英石,凡嫁女娶妻,則搭梯上房,以酒肉敬獻白石,並恭恭敬敬向白石磕頭祈禱。他們相信,白石可驅鬼避除,保佑家庭幸福、人畜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