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馬上得天下(10)(2 / 3)

多鐸這邊似乎是立功心切,他既不待阿濟格來西安會師,又不等多爾袞的指令,於二月初即離開西安,由潼關再入河南,二月十四日前後得到多爾袞的指示,決定三月初五日率軍南下。

阿濟格則似乎有些時運不濟。他本來就耽誤了軍機,入邊後又在榆林、延安一線遭到李過、高一功部的堅決抵抗。大順軍堅守了二十天,直到彈盡糧絕,聽說李自成已撤出西安,這才從延安突圍,向漢中轉移。這樣,阿濟格占領延安後向西安挺進,大約已是二月中旬的事。這時,阿濟格已經接到多爾袞的命令,於是不敢再耽擱,繼續進軍,追擊李自成。

李自成二月初進入河南,在內鄉歇馬十餘天,但聽說多鐸部也進入河南,阿濟格軍又尾隨而來,於是趕忙進入湖廣,從襄陽經武昌到九江。在這期間,大順軍先後與追擊的清軍大戰八次,均告失利,劉宗敏等被俘犧牲,牛金星、宋獻策等投降,起義軍遭到重大損失。五月初,李自成途經湖北通山縣境內的九宮山,他先率二三十人前去觀察地形,不料遭到當地鄉紳程九伯的武裝鄉團襲擊,由於大隊遙遠,救援不及,因此全部殉難。李自成犧牲的消息傳到後麵的大隊人馬中時,全體將土痛哭失聲,然後對通山的這股敵人實行了大規模的報複。這之後,大順軍略事休整,分道進入湖南,不僅與從延安撤下來的李過,高一功部會師,而且與南明何騰蛟部結成抗清聯軍,繼續進行著轟轟烈烈的抗清大業。

三、弘光權利的覆滅。

三月初七日,多鐸的兵馬乘勝前進。清軍分兵三路:一路由多鐸自己統率,從虎牢關出;一路由固山額真拜尹圖指揮,從龍門關出;一路由尚書韓岱統領,走南陽。三路殊途同歸,直指歸德。本月二十二日,清軍克歸德,南明的河南巡按淩駟被俘,不屈自縊而死。河南、開封、歸德三府也為多鐸分別安插官員,以示撫綏。多鐸在歸德期間,清軍已進入安徽,占領了潁州、太和。四月初五日,多鐸軍經過十數天休整,再度出發南進,經毫州、泗州,直抵淮河,南明將領燒斷淮河橋後逃走,清軍則夜渡淮河。十七日,清軍已迫近揚州,搜羅了三百多條船,準備渡江。十八日,大軍兵臨揚州城下,南明弘光權利已經危在旦夕了。

在清軍鐵蹄踏踏、矛頭直指南京之際,弘光權利雖然開始恐慌,但並未有所舉措。由於三月份有個自稱崇禎太子的人來到南京,使各個黨派為了自己的利益又跳出來爭鬥。遠在武昌的左良玉也接連上疏,為“太子”爭地位,甚至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率軍順江而下。兵至九江時,左良玉病死,其子左夢庚統領隊伍繼續東來。這時清軍已入安徽境內,史可法飛章告急,請求增援,文武臣僚大多請求弘光派兵防禦淮揚一線。但馬士英卻指著這些官員大罵,“你們這夥東林黨,想借防江縱左軍進犯!清兵到了還可以議和,左逆到了,你們是大官,我君臣卻得死!我們寧可死在清兵手裏,也不死在左兵手中。”抽調黃得功、劉良佐部抵禦左軍,而守江北之史可法實際上是個光杆司令。《鹿樵紀聞》卷上。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崇禎元年進士。他身材矮小,皮膚黝黑,精力過人。崇禎末年,他一直在安徽一帶與農民軍作戰,是明朝統治者的忠臣。弘光權利建立後,他以南京兵部尚書的身份入閣,但不久就被排擠出朝,到揚州去督師。這時候,黃得功、劉良佐被馬士英支去抵擋左夢庚,高傑已被叛將許定國在睢州殺掉;劉澤清在清兵渡淮之前,也已率兵鼠竄,實際上在揚州的隻有高傑的殘部,以及少數增援兵馬,總共不過一萬幾千人,而他將要麵對的是七八倍於他的清軍。

多鐸在泗州渡淮之後,從天長、六合一線逼近揚州西北,他對史可法先行招誘,但遭拒絕,於是在圍困了一星期之後於四月二十五日開始攻城,揚州軍民雖拚死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為清軍衝入城內。史可法自刎不成,被俘犧牲,其他文武官吏壯烈殉難者在兩百人以上,揚州人民死難的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清軍亦為攻破此城付出了死數千人的代價!多鐸為了報複,下令屠城十天,數以萬計的百姓死在清兵的屠刀之下!時人有詩曰:

“……殺戮不分老與少。城中流血迸城外。十家不得一家在。到此蕭條人轉稀。家家骨肉都狼狽。亂骨紛紛棄草根。黃雲白日晝俱昏。仿佛精靈來此日。……”邢?:《石臼後集》2,轉引自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卷1,邢?,第98、97頁。

五月初,清軍至瓜州,與弘光權利隔江相峙。南京城內人心惶惶,鎮江、丹陽、常州、無錫等地百姓也紛紛外逃避難。初七日,馬士英召集百官議事,大家或竊竊私語,或默無一言,直到散會,才有人說,“顧不得那麼多了,隻好投降。”初八日夜,多鐸放草船點火,吸引南岸的炮火,初九日晨戰船過江,守江的鄭鴻逵、鄭彩水師拉起帆篷東逃。次日,弘光帝與宦官四,五十人倉皇出走,到太平府去投奔黃得功。馬士英則保太後逃往杭州。十四日,多鐸兵到石頭城外,忻城伯趙之龍等首先迎降,南京不戰而克。就在兩,三天後,叛將劉良佐率清軍追至蕪湖,擒弘光帝。二十五日,將其押往南京,成為多鐸的階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