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馬上得天下(12)(1 / 3)

金聲桓原是左良玉的部將,後隨左夢庚降清。他奉命招撫江西後,所到之處,“殺害立威”,使江西各地紛紛起義反抗。魏源:《聖武記》卷1,“開國龍興記”4.在征服江西的過程中,他先後攻破明益王朱由本據以反抗的建昌、永寧王朱慈炎據以反抗的撫州,隻剩下舊明兵部侍郎楊廷麟在贛州堅守。順治三年十月,金聲桓以破吉安之師乘勝圍贛,用雲梯四麵攻城,守城者死戰不退,但終因寡不敵眾,城被攻破,楊廷麟在守城中被殺。金聲桓十分得意,認為贛州一破,南安自在掌握之中,江西全省就指日可平了。《明清史料》丙編第6本,第573頁,“江西捉督金聲桓等揭帖”。這之後,他一直以為自己勞苦功高,沒費滿洲一鬥糧,攻取十三府、七十二州縣,以數千裏土地奉送給新朝,希望在論功行賞時,能夠被封個王侯之爵。

但他並未能如願,因此不免大失所望。徐世溥:《江變紀略》卷1,上海,錦章圖書局,民國間鉛印本。何況多爾袞對這些手握重兵的降將十分警惕,另使招撫孫之獬、巡撫章於天等對其加以監視和節製。孫之獬還暗地授給金聲桓部下、副將劉一鵬以總兵職銜,企圖分化其部下,急得金聲桓上書多爾袞,大罵孫之獬顛三倒四,做事乖張,全無大臣之體,高喊“兵權不可牽製”。《明清史料》丙編第6本,第575頁,“江西總兵金聲桓殘書本”。恰在此時,江西各股義軍在永曆權利和農民軍餘部聯合抗清勝利的推動下,又紛紛而起,到順治四年十二月,“贛州則有瑞、石各縣之餘孽,吉安則有龍泉、永豐之狡賊,撫州則有宜黃、樂安之小約,廣信則有曹、劉等逆之巨寇。且饒州則接壤徽屬,建昌則逼近福建,跳梁窺伺,無日不報”。《明清史料》丙編第7本,第648頁,“江西巡撫章於天揭帖”。金聲桓左征右剿,疲於奔命,也企圖趁勢反清。

順治五年春,金聲桓與手下副將王得仁等起兵反清,王得仁本是金聲桓標下副將王體中手下的遊擊,因王體中企圖殺金聲桓,奉明保寧王起事反清,被王得仁揭發,因此頗得金聲桓信任,後也成為剿殺反清義軍的劊子手。見《明清史料》丙編第6本,第497頁。殺巡按董成學,脅迫巡撫章於天一同倒戈,先後下九江,饒州、南康諸地。但他們缺乏政治遠見,隻在江西省內盤踞,不敢順長江出擊,結果多爾袞派譚泰、何洛會等進討,迅速圍困南昌,順治六年正月十九日攻下該城,金聲桓身中二箭,投水而死,王得仁也被擒處斬。《明清史料》丙編第8本,第706頁,“征南大將軍固山額真譚泰等殘奏本”。其反清鬥爭曆時一年,宣告失敗。

金聲桓的起兵雖然震動了清廷,客觀上牽製了清軍很大一部分兵力,構成全國抗清鬥爭的一部分。但是,他的起兵幾乎完全是出於私利,和那些為了民族大義而舍棄身家性命奮起抗清的誌士根本不能同日而語。由於他降清之後,到處殺害反清的仁人誌士,自己不得意才反清,勢必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李成棟和金聲桓歸清後的經曆幾乎一樣。他原是史可法的部將,在徐州降清,後打壓反清力量頗有成績,攻破崇明,嘉定屠城,大敗黃蜚和吳誌葵的水師,鬆江也陷沒於其手,後來又參與了對江陰的殺害。順治三年底,他率兵南下廣州,連克肇慶、梧州,嚇得桂王朱由榔忙於逃避。可以說,在清軍下江南後對人民起義的曆次大殺害中,都有李成棟在內,他的雙手沾滿了反清豪傑們的鮮血。

他的反清也是對清統治者給他的待遇不滿意,加上廣東地方義軍的起義此平彼興,金聲桓又在江西倒戈,使他也不由怦然心動,心想此事若成便可封侯,若敗也留下個忠義之名,於是抓住清兩廣總督佟養甲,宣布反清。徐:《小腆紀傳》卷65,“列傳”中華書局,1958年。永曆皇帝見成棟派使者來奉正朔,便仔細詢問他棄清歸明的原因,而使臣支支吾吾,到底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計六奇:《明季南略》卷11,“李成棟歸明”。實際上,他這種勢利小人,又怎能說出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呢?

李成棟的再叛還不如金聲桓。他在廣東毫無進取,反而急於受功領賞,最後出兵增援金聲桓,在贛州城外大敗,自己騎一匹騾子,冒著大雨,一口氣從庾關逃過梅嶺。順治六年二月,李成棟再度出師到信豐,為清軍所圍,戰敗後丟盔卸甲,落到澗水裏淹死了。

對於金聲桓的反叛,多爾袞頗為重視,因此派譚泰、何洛會等重兵征剿,這主要是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所決定的。因為江西一叛,在湖南、廣西以及雲貴堅持抗清的南明和農民軍的局勢就活了,可以往來策應,而順江直下,可達南京一線,威脅江南各省的政治、經濟中心,而兩廣、福建的初定局麵也勢必重新不穩。李成棟廣東一叛,雖使多爾袞頗為不快,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他不反叛,廣東、福建也總會有人起來響應江西的,況且廣東僻在一隅,要想打出來,經江西北上是一條要道,所以多爾袞並未另派大軍,而把這一任務也交給了譚泰等人,意欲在江西同時殲滅金、李,結果也正是如此。

但是,大大震動了多爾袞的竟是大同薑壤的叛變。

(二)薑壤之叛。

薑壤原是明朝的大同總兵官,李自成向北京勝利進軍時,他自知不敵,便開門迎降。李自成山海關敗後退出北京,薑壤又殺掉大順軍製將軍張天琳,隨後便投降了清朝。多爾袞見他“忠誠為國,擒殺偽將,平定大同、陽和”,十分高興,仍令他鎮守大同,處理當地的軍政大事。《明清史料》丙編第6本,第401頁,“大同總兵薑條陳”。說起來,薑是個反複無常、朝秦暮楚的小人,在打壓反清起義的過程中,對清朝統治的“貢獻”也無法與李成棟和金聲桓相比,他的反叛究竟是出自何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