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在整個攝政時期,正藍旗大半時間屬於兩黃旗勢力,小半時間屬於兩白旗勢力,不屬於中間勢力。當然,對其中本屬於正藍旗的滿、蒙、漢曆任固山額真、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等,多爾袞也做了大量拉攏、分化、摻沙子之類的工作,提拔博洛即是一例。從另一方麵來說,像本旗王公宗室嶽樂、固山額真伊拜、郎球、巴顏、鄂羅塞臣之類,也不是活動能量和野心都大的人,因此實力也比較薄弱。
(二)正紅旗:代善家族的衰落。
正紅旗是禮親王代善的旗。努爾哈赤死後,他本是四大貝勒中最有地位的人,後來他又推立皇太極為君。在皇太極勢力強大、排斥兩藍旗以後,他退了下來,沒有像阿敏和莽古爾泰那樣搞得劍拔弩張,因此不僅沒有落得後者那樣身敗名裂的下場,而且地位一直較高,掌握著兩個紅旗的勢力。崇德三年秋冬,鑲紅旗旗主、代善之子嶽托死於攻明的行伍之中,嶽托之子羅洛渾繼管旗務,力量已有所減弱,但代善的正紅旗卻依然實力雄厚,在皇太極死後誰人繼位的問題上便有很大發言權。前曾說過,他曾在繼統問題上支持立豪格,後又把支持多爾袞登基的第二子碩托和第三子薩哈廉的兒子阿達禮揭發出去,交多爾袞殺了。這一血的代價雖然有力阻止了多爾袞登極的企圖,但也使自己的實力大為削弱。到這一年,代善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且又有足疾,行動不便,因此在多爾袞攝政初年,他就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了。由於旗主的地位下降以至於銷聲匿跡,這個旗本身的作用就大大削弱了。
這時正紅旗中較有影響的王公當中,有代善第七子滿達海,薩哈廉第二子、被處死的阿達禮之弟勒克德渾等人。順治元年十一月,多爾袞認為其兄阿達禮雖然因作亂被殺,但勒克德渾當時年幼,沒有參與陰謀,因此現在將他封為多羅貝勒。《清世祖實錄》卷11,順治元年十一月庚戌。實際上也是多爾袞拉攏之舉。滿達海隨多爾袞入關後,被封為固山貝子。在進一步撫定全國的過程中,這二人基本上經常處在戰鬥的第一線。順治元年十月,滿達海隨阿濟格攻打李自成,一直追擊李自成到湖廣,獲得大捷,後來又隨豪格征張獻忠。順治五年,代善死,四個月後,多爾袞便命滿達海襲爵,為和碩禮親王,很可能便由他來接管正紅旗。順治六年到七年間,他與博洛、尼堪等先後參與了大同平叛的戰鬥,又一同擔任理事王,管六部事。後來因事博洛等三人均降為郡王,隻有滿達海仍為親王,僅罰銀了事。這說明正紅旗也為多爾袞所籠絡。而勒克德渾則更予以重任。江南初定後,多爾袞即令勒克德渾率兵接替多鐸,一方麵和明朝殘餘勢力作戰,一方麵又要與農民軍餘部周旋。後來大順軍相當一批主要將領,如田見秀、吳汝義、張鼐等便降在他的手裏。多爾袞聞訊後非常高興,連忙下諭鼓勵,說這一大勝,全是你與諸將士同心協力,為國盡瘁,沒有讓軍隊多費力氣,就削平醜逆,即令班師。《清世祖實錄》卷25,順治三年四月己卯。七月班師,十月賞他黃金百兩,白金二千兩。順治五年九月,多爾袞封他為多羅承順郡王。幾天後,勒克德渾又隨濟爾哈朗出征,在擒殺何騰蛟、打敗李過的戰鬥中頗有勞績,然後繼續進軍廣西,直到順治七年初才班師回朝。是年五月,多爾袞又命他參與議政,他也作為多爾袞信任的人從軍界走進政界。
但是,不管滿達海、勒克德渾這些人地位如何提高,他們利用旗的力量操縱政治的機會卻幾乎沒有。勒克德渾基本上是個武將,長年在外打仗,攝政末年才參與議政。滿達海是入關前的老臣,參與政治的機會多些,承襲了王爵、又成為理事三王之一。但多爾袞一方麵要拉攏他、利用他,一方麵又要限製他、防範他。順治六年六月,滿達海對喀爾喀貢使送馬給多爾袞而不送他頗為不滿,被人揭發出來,遭罰俸一年和罰銀,被多爾袞寬免。《清世祖實錄》卷44,順治六年六月丙申。一年後多爾袞出獵,滿達海屬下行列不整,議削其爵,其他人分別降黜。多爾袞發話說:“滿達海罪大,姑念其父的麵子,免此一次,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呀!”
最後罰銀千兩。下屬吞齊、尚善、紮喀納等貝勒、貝子等也分別處罰。《清世祖實錄》卷49,順治七年六月己醜。這些小事的處理,不過是警告他們,讓他們時刻注意自己的地位,不可忘乎所以。這種時擒時縱的控製手法,看來效果不錯,因為代善死後,正紅旗這些王公大臣被多爾袞抬到較高的位置,但又從未發生過威脅多爾袞統治至尊地位的事情。這樣,正紅旗這個當年頗有實力和影響的力量,在多爾袞攝政時期已被多爾袞牢牢地控製住了。
(三)鑲紅旗:不同勢力的混合體。
前麵說過,鑲紅旗的旗主曾由代善長子嶽托擔任。嶽托是清初功臣,負責過兵部事務。崇德元年封為和碩成親王,後因罪降革,死後又追封為多羅克勤郡王。嶽托死後,崇德四年九月,其子羅洛渾襲封多羅貝勒,代為旗主;順治元年十月福臨登基大典時,又被封為多羅衍禧郡王,成為濟爾哈朗、豪格、阿濟格、多鐸等親王之下地位最高之人。碩塞是皇太極的第五子,也屬鑲紅旗下,這一年他不過十六歲,雖然沒什麼戰功,但餘蔭可庇,也被封為郡王,日承澤親王,倒是名頗副實。鑲紅旗下還有個有名人物,就是努爾哈赤之孫、褚英的第三個兒子尼堪,順治元年十月被晉封為多羅貝勒,而早在這之前,他就已經參與議政。另外嶽托第三子喀爾楚渾、褚英之孫、杜度之子杜爾和特爾祜、薩弼等許多宗室王公也隸此旗內。這一旗大致可分為三部分:一是代善的係統,如旗主羅洛渾,二是皇太極的勢力,如其子碩塞,三是褚英的子孫,如尼堪、杜度諸子等。因此這一旗內部力量紛雜,成為太祖諸子後裔雜居的一旗,而主要人物羅洛渾、碩塞和尼堪都先後被多爾袞封為郡王,可以平起平坐,互相牽製。
羅洛渾運氣不佳,順治三年正月隨豪格赴四川征張獻忠,八月就死在軍中,年僅二十三歲。他的王爵倒是由他的兒子羅科鐸在順治五年承襲了,但由誰繼為旗主,就不得而知了。他的弟弟喀爾楚渾在順治二年封為鎮國公,也曾隨豪格征四川,順治五年回師之後,被授本旗的滿洲固山額真。六年率師到大同平叛,十月晉封為多羅貝勒。喀爾楚渾到處征戰,政治上沒有什麼地位,但命運也和他哥哥一樣,順治八年死時也是二十三歲,襲爵的兒子克齊這時才一歲。所以鑲紅旗代善――嶽托的勢力在攝政期間一直較弱,對多爾袞形成不了威脅,因此多爾袞也沒把他們放在眼裏。
碩塞不知是何時放入鑲紅旗的,是不是兩黃旗企圖摻沙子、在紅旗勢力中安插自己的人馬?不得而知。但他無疑是多爾袞的白旗勢力一手提拔起來的。清朝入關以前,碩塞年紀輕,沒什麼功勞,順治元年十月,多爾衰卻讓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躋身郡王之列。為什麼在太宗諸子、除了福臨和豪格以外的其他六個兒子(還有三子夭折)中挑選了他呢?也是個謎。但是,多爾袞著力培養他卻是無疑的。碩塞封王之後,便隨多鐸攻打李自成的大順權利,南明福王權利,歸來後被賞金二千兩、銀二萬兩。這之後,他先後隨多鐸征蘇尼特部叛人及喀爾喀部兵,隨阿濟格鎮守天津地方農民起義,又隨阿濟格駐守大同,打壓薑、劉遷的山西反清鬥爭,基本上都在白旗諸王的控製之下,這樣,如果碩塞在鑲紅旗內部勢力增大,甚至控製了鑲紅旗,也不過是為白旗添翼。
褚英的後代加入鑲紅旗,是褚英天命建國之前被殺以後的事。褚英的兒子杜度有七個兒子,都隸鑲紅旗,其中有爵者五:杜爾祜、穆爾祜、特爾祜、杜努文、薩弼。這些人都是武將,隨諸王東征西討,用史書上的話說:“杜度諸子,唯第六子杜努文無戰功”。《清史稿》,卷216,列傳3,諸王2,第8970頁。但他們都沒有什麼政治野心,在多爾袞的麾下指南打南,指北打北,頗為聽話。另外他們是罪宗的後代,和掌握權利已經多年無緣,因此無心且無力覬覦政柄。但我們不要忘了他們的三叔尼堪。此人在入關前就戰功卓著,入關後即晉封多羅貝勒。隨後,征李自成、征南明,征張獻忠、征天津農民軍等都有他在內,一個大功接一個大功。順治五年九月,他被封為多羅敬謹郡王。平定薑之叛後,他亦被命為理事三王之一,總管六部事務,成為褚英之後其家族中第一個翻身進入最高統治階層的人,這和他積極靠攏多爾袞是分不開的。所以總的來說,鑲紅旗中原來代善的勢力最大,現在已幾乎等於無,新的實力派尼堪、碩塞也成為多爾袞的附庸,圖此對多爾袞也構不成什麼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