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讚美的關鍵在於把握適度原則(2 / 2)

有一個年輕人曾經給恩格斯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稱讚恩格斯是一位無與倫比的革命導師,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甚至稱其為馬克思的再現等。恩格斯並沒有因為這封信而有絲毫的感動,反而生氣地回信說:“我不是什麼導師、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

恩格斯作為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不喜歡別人在讚美他時用似乎有些誇張的詞彙,又因為他和馬克思近幾十年的友誼,他是非常尊敬馬克思的,當然忌諱別人稱他為“馬克思的再現”。

曆史上有一位臭名昭著的馬屁精馮希樂,他是一個熱衷於誇張拍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訪長林縣令,讚歎道:“仁風所感,猛獸出境。昨日入縣界,見虎狼相尾而去。”剛誇過不久,就有村民來報告:“昨夜大蟲連食三人!”長林縣令很不高興地責問馮希樂究竟是怎麼回事,馮希樂麵紅耳赤地回答說:“是必便道掠食。”

馮希樂誇張得脫離了實際情況,無視野獸吃人的本性,信口雌黃,說野獸已被縣太爺的仁義教化所感動,所以離縣而去,結果是掄起巴掌,自己打自己的臉,這就是所說的輕言取辱。

要做到點到為止、褒揚有度是有技巧的。

1.比較性的讚美

兩個人或兩件事相比較,在誇獎對方的同時,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存在的差距,使對方對你的讚美深信不疑。

有一次,漢高祖劉邦與韓信談論諸將才能高下。劉邦問道:“你看我能指揮多少兵馬?”韓信回答:“陛下至多能指揮十萬兵馬。”劉邦又問:“那你能指揮多少兵馬呢?”韓信自豪地回答:“臣多多益善耳。”劉邦笑道:“既然你帶兵的本領比我大,卻為什麼被我控製呢?”

韓信很誠實地說:“陛下不善於指揮兵,但善於駕馭將,這就是我被陛下控製的原因。”

劉邦自己也曾說過,指揮百萬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不如韓信。這是他做了皇帝以後對自己的評價。韓信的讚美,首先肯定了劉邦控製大臣為自己效命的能力,但又指明了他在帶兵作戰方麵與自己相比有不足之處,正與劉邦的自我評價相吻合。話說得很實在、很坦誠,劉邦不但不怒,反而很滿意。此時,韓信與劉邦關係已很緊張,如果他違心地恭維劉邦,調兵遣將無所不能,恐怕劉邦不願意聽,甚至會懷疑他在吹捧、麻痹自己。

2.根據對方的優缺點提出自己的希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所保留的讚美既要看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同時還要看到他的弱點和不足,講究辯證法。常言道:“瑕不掩瑜。”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並提出一定的希望,不僅不會損害你讚美的力度。相反,卻使你的讚美顯得真誠、實在,易於為人接受。尤其是領導稱讚下屬時,要一是一、二是二,既把握分寸,又有所保留。可以多用“比較級”,千萬慎用“最高級”。領導可以在表揚時,把批評和希望提出來。

有效的讚美不應該總是絕對化。像“最好”“第一”“天下無雙”這類的帽子別亂戴。有個企業的廣告詞說:“隻有更好,沒有最好。”就顯示了企業的真誠承諾,而不是嘩眾取寵、華而不實,在消費者中影響很好。實際上,一般人都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如果你的讚美毫無遮攔,就會讓人感覺你曲意奉承,難以接受。讚美時必須記住:一個人的成績和優點畢竟是有限的。許多偉人看自己時,也都是有所保留。毛澤東曾說過,他能夠做到三七開就可以了,更何況一般人呢?因此,讚美別人,應當一分為二,有成績肯定成績,有不足也要說明不足,控製好讚美的度。

過分的誇張對於被讚美者來說是有害無利的。高爾基曾說:“過分地誇獎一個人,結果就會把人給毀了。”因為過分地誇獎,往往會使被讚美者不思進取,誤以為自己已經是完美無缺了,從而停止前進的腳步。眾所周知的方仲永,小的時候因為天資聰慧、出口成章,被鄉裏稱為天才,其父則帶他四處去為人作詩。結果等到他長大後,才能泯然眾人矣,跟別的人沒有什麼兩樣了。讚揚最好輔之以鼓勵,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讚美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