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談到(《馬恩選集》卷3第560頁):物質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這是指三維空間是如此的。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物質有六態,還有“能量態”、“離子態”和“生物微波態”;其實在九維空間中,物質是有九態的。“人類的感覺器官有很大的局限性,是有限的,螞蟻具有和我們不同的眼睛,它們能看到化學物質上的光線,而我們人眼是看不見的,人眼的特殊構造並不是人們認識的絕對界限”。可見恩格斯早就說過“人眼看不見的東西不等於它不存在”。有人以為能用儀器驗證實驗的,才叫“科學”,這是片麵的。
那麼既然人類不能用後天的感官感知外宇宙的存在,又怎麼能認可它的存在和研究它呢?
瑞士的榮格教授是本世紀(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他提出了“無意識心理學”的概念,無為,而無不為,而無可不為,觀點恰是中國傳統生命學理論的核心。榮格在呂祖著的《太乙金華宗旨與分析心理學》一書中回憶說:“1913年以來,我一直埋頭於研究‘無意識’的過程,也得了一些結論,但其中很多地方讓我不能肯定……因為沒有可能的旁證,我十五年努力研究的成果似乎還不能作為定論。以前我根本不知道還有一個人類體驗的王國(修煉內丹),憑藉它,我多多少少可以自信地堅持自己的發現……就在這時候,衛禮賢給我寄來這部著作(呂洞賓著《太乙金華宗旨》),後來由德國尼黑大學威廉海姆教授就是衛禮賢譯成德文後又被許多國家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在歐洲書店很容易買到,這是一部練‘內丹生命學’的書,使我從困境中擺脫出來了。它正好包含了我在諾斯替教中,費盡心機也找不到的東西,這部文獻使我有可能發表一些基本的研究成果。”他又說,“我當時開始對生命科學研究時,我對於中國哲學是一無所知的,隻是後來,我的職業經驗告訴我,我在技術方法上已經被‘無意識’地引向了一條神秘的道路。這條道路,其實早已被東方的賢哲捷足先登了達幾個世紀之久了。這些煉丹術士們的自身體驗也曾經是我的體驗,而他們的世界,在一個特定意義上,也就是我的世界。我找到了‘無意識心理學’的曆史對稱物了,‘無意識心理學’從此建立在一個曆史基礎上了。”榮格認為中國“內丹”思想不僅對他學術思想是有力的旁證,簡直就是他堅實的“曆史基礎”。
“心智”的修煉,事實上是為了將我們出生後所學到的“感知功能”暫時停止活動,進入定靜狀態,這時,我們先天(生前的)“超本能意識”才能顯現而發揮作用,“無意識”才能激活“超意識”,“超意識”就是人們大腦功能產生的異因。道家稱之為“識神退位,元神就位,元神就位,識神退位”。《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和“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種種觀點,都是證明早在數千年前,人類通過修煉心性就能體驗到還有宇宙外的另外宇宙空間,佛家稱這種宇宙世界(“世”是時間,“界”是空間)叫“空界”和“無界”;道家稱之為“虛界”和“無界”。“心性”的修煉到高層次稱為:煉神還虛,煉虛還無。這都是為了使人們能感知另一個精神宇宙的存在,如果有物質世界和反物質世界,必還有一個“合”的世界,這個合的世界就叫“無界”,佛家又稱為“真如一界”,道家又稱之為“大羅金天”。這些道理,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感知了,曆史的循環圈卻給人類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這就是現代科技的發展,如尖端的科學,如“超弦理論”,怎麼突然暗合或反證了古代神秘王國裏得到過的啟示,西方最著名的科學家都在紛紛研究《易經》、《道德經》、《佛經》,這不是偶然的,現在東方的哲理學、道學、佛學日益為西方文明所崇信,可是東方的一些人卻還在看不起自己祖先的成就,總是步西方的後塵,真叫人不是滋味。科學固然應當學,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性命學”和修正,更應該學和練,因為它們是尖端的科學。科學包容在文化中,文化是高於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