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約翰遜是一位平凡的美國人,他以母親的家具做抵押,得到了500美元貸款,開辦了一家小小的出版公司。他創辦的第一本雜誌是《黑人文摘》。為了擴大發行量,他有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組織一係列以“假如我是黑人”為題的文章,請白人在寫文章的時候把自己擺放在黑人的地位上,嚴肅地來看待這個問題。他想,如果請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莉諾來寫一篇這樣的文章是最好不過了。於是,約翰遜便給羅斯福夫人寫了一封請求信。
羅斯福夫人給約翰遜回了信,說她太忙,沒有時間寫。約翰遜見羅斯福夫人沒有說自己不願意寫,就決定堅持下去,一定要請羅斯福夫人寫一篇文章。
一個月後,約翰遜又給羅斯福夫人發了一封信。夫人回信仍說太忙。此後,每過一個月,約翰遜就給羅斯福夫人寫一封信。夫人也總是回信說連一分鍾的空閑也沒有。約翰遜依然堅持發信,他相信,隻要他堅持下去,總有一天夫人是會有時間的。
一天,他在報上看到了羅斯福夫人在芝加哥發表談話的消息。他決定再試一次。他打了一份電報給羅斯福夫人,問她是否願意趁在芝加哥的時候為《黑人文摘》寫那樣一篇文章。羅斯福夫人終於被約翰遜的堅忍性感動了,寄來了文章。結果,《黑人文摘》的發行量在一個月之內由5萬份增加到15萬份。這次事件成為約翰遜事業的重要轉折點。後來,約翰遜的出版公司成為美國第二大的黑人企業。1973年,約翰遜又買下了芝加哥市的廣播電台,經營起了新潮婦女化妝品。約翰遜認為他的成功得益子母親的教誨:“取得成功總得去努力,有時候要經過許多失敗。你應該像長跑運動員那樣,不斷向前,堅持下去,也許你會勤奮地工作一生而一事無成,但是,如果不去勤奮地工作;你就肯定不會有成就。”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坎坷和波折。世界上之所以有強弱之分,究其原因是前者在接受命運挑戰的時候說:”我會堅持下去。”後者說:“算了,我承受不住。”
堅持下去,已經成為所有卓越人物的共同點,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個基調。每一個成功的人,在確定了自己的正確道路後,都在不屈不撓地堅持著,忍耐著,直到勝利。成功者認為“唯有埋頭,乃能出頭”。這是作家羅蘭在《羅蘭小語》中寫的至理名言。她還說:“急於出頭的,除了自尋煩惱之外,不會真正得到什麼。像一粒種子,你要它長大,就必須先經過在泥土中掙紮的過程。不肯忍受被埋沒的苦悶的話,暴露在空氣中一個短時期之後,就會永遠地完了。”波斯作家薩迪在《薔薇園》中寫道:“事業常成於堅持,毀於急躁。我在沙漠中曾親眼看見,匆忙的旅人落在從容者的後麵:疾馳的駿馬落後,緩步的駱駝卻不斷前進。”可見,堅持對於一個人成就事業是相當重要的。
1883年,富有創造精神的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著手建造一座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橋。然而橋梁專家們卻說這計劃純屬天方夜譚,不如趁早放棄。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也確信這座大橋可以建成。父子倆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構思著建橋方案的同時也說服了銀行家們投資該項目。
然而橋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的大腦也嚴重受傷。許多人都以為這項工程因此會泡湯,因為隻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盡管華盛頓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但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銳,他決心堅持要把父子倆費了很多心血的大橋建成。一天,他腦中忽然一閃,想出一種用他唯一能動的一個手指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隻手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堅持著用一根手指指揮工程,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ML〗〖BT3〗17.笑對挫折的習慣
讓我們來看一個美國人的遭遇到的挫折:21歲生意失敗;22歲角逐議員落選;23歲再度生意失敗;26歲愛侶去世;27歲精神崩潰: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這個美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在這無數次的挫折麵前,亞伯拉罕·林肯沒有被嚇倒,相反卻激發了強大的信心與熱忱,終於使得他在52歲時登上了總統寶座。
無論是中國內地還是海外的中文報刊和出版社,在退稿時通常都比較客氣。相比之下,外國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些後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就曾得到過這種待遇。
葉芝(1923年得主,愛爾蘭詩人)被退回作品為1895年的(詩集)。編者說他的作品:“念起來毫不悅耳,又不燃燒想象力,而且不啟迪思考”。
蕭伯納(1925年得主,英國劇作家)被退回作品為其代表作《人與超人》。退稿人說:“他永遠不會成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點錢都賺不到。”
高爾斯華綏(1932年得主,英國小說家)被退回作品為其代表作《福爾賽世家》第一部。退稿人說:“作者寫這部小說純屬自娛,全不理會廣大的讀者,因此可以說毫無暢銷因素。”
福克納(1949年得主,美國小說家)被退作品為其代表作之一《避難所》。出版商說:“老天爺,如果出版這本書,我們要一塊去坐牢。”
明威(1954年得主,美國小說家)被退作品為短篇小說集《春潮》。出版商說:“如果出版這本書,那我們不但會被視為品質惡劣,甚至會被視為異常殘忍。”
貝克特(1969年得主,愛爾蘭戲劇家及小說家)被退作品為其小說代表作《馬龍死了》。編輯部認為這部小說:“毫無意義,又不吸引人。”
辛格(1978年得主,美國猶太小說家)被退作品為《在父親那裏》。評論是:“太過平凡。”
戈爾丁(1983年得主,英國小說家)被退回作品為其成名作《蠅王》(1954)。評論是:“你未能將看起來有潛質的構思成功地發揮出來。”後來戈爾丁以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從上麵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林肯,還是這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們在挫折麵前都沒有被嚇倒,而是始終堅持下去,最終戰勝了挫折,從而成就了自己。
挫折作為一種情緒狀態和一種個人體驗,各人的耐受性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經曆了一次次挫折,能夠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有的人稍遇挫折便意誌消沉,一蹶不振,甚至痛不欲生。有的人在生活中受多大的挫折都能忍耐,但不能忍受事業上的失敗;有的人可以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卻不能經受生活中的不幸。
其實,當一個人身處順境時,尤其是在春風得意時,—般很難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弱點。唯有當他遇到挫折後,才會反省自身,弄清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以及自己的理想、需要同現實的距離,這就為其克服自身的弱點和不足、調整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因此,挫折是人生的催熟劑,經曆挫折、忍受挫折是人生修養的一門必修課程。雖說一個人經受一些挫折有一定的好處,可以鍛煉人的意誌,培養在逆境中經受挫折失敗後再接再厲的精神,但不斷地讓人經受挫折,經常陷於挫折之中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是這樣,則對一個人的壓力太大,會使其人格發生根本性變化,從而變得冷漠、孤獨、自卑,甚至執拗。
所以,麵對挫折,既不文過飾非,也不委過於人。隻要認真分析,了解挫折產生的原因,正確地采取應付挫折的辦法,別被挫折嚇倒,同樣可以變逆境為順境,化失敗為成功。
麵對挫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BT4〗1)充分認識自己。
自悲自憐者因幼時的過分依賴和競爭中的過多失敗,得出的結論是“你行我不行”,於是束縛自我,貶抑自我,結果是增加焦慮,毀了自己。〖JP+1〗自暴自棄者不甘心說“我不行”,而又無正確的方向,亦缺乏能力來表現自己,於是放縱自我、踐踏自我,結果是反抗社會、害人害己。自傲自負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卻連自己也不認識,結果是欺人一時,欺己一世。自信自強者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充滿自信,對他人深懷尊重,他們認為在認識自己的前提下,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於是走上了“你行我也行”的康莊大道,結果是充分認識了自我,發揮了最大潛力。〖JP〗
〖BT4〗2)換位思考。
換個角度想一想經曆挫折,換個角度講,是對人的意誌、決心和勇氣的鍛煉,是對人綜合實力的檢驗。失敗乃成功之母,楚漢之爭,劉邦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終於在垓下一戰,十麵埋伏,將項羽打敗。人是經過千錘百煉才成熟起來的,重要的是吸取教訓,不犯或少犯重複性的錯誤。
〖BT4〗3)重新選擇一下。
如果不是急事大事,索性放下不去管它,過幾天再說,或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更合理的打算。重要的是把握好眼前的時光,莫讓它白白流逝。必要時可放棄原來的打算,重新安排其他事情。有得必有失,想在方方麵麵都有建樹很難,經過慎重選擇後,得到的會心安理得,失去的會心甘情願,沒有緊張和焦慮,沒有沮喪和失望。
〖BT4〗4)和別人比一比。
〖JP+1〗與同鄉、同學、好友相比,雖說比上不足,但可能比下有餘。及時調整心態,不因小敗而失信心,不因小挫而失銳氣。要找出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想想是否都得到充分地發揮了:找找別人的長處,以取長補短。人生的轉折點往往始於失敗,失敗會使人猛醒、冷靜、理智和振作,使生命之帆重新揚起。〖JP〗
〖BT4〗5)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要工作也要休閑工作的最大意義不限於由此獲得的物質報酬,它對個體還具有兩方麵的意義:一是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二是能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以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然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情緒長期緊張。因此要學會合理安排休閑時間,變換休閑方式,讓休閑日豐富多彩,恢複體力,調整心態,獲得身心健康。
〖BT4〗6)適應現實環境。
成功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方麵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環境,以求外界現實符合自己的主觀願望,另——方麵,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又能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現實環境。
〖BT4〗7)多與人交往。
人是群居動物,在人群中不僅可以得到幫助,獲得信息,還可使喜怒哀樂得到宣泄和分享,從而保持心理平衡、健關係,是善待挫折重新崛起、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ML〗〖BT3〗18.堅持到底的習慣
想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者全力的奔馳,唯有堅持到最後一秒,方能獲得最終的金牌。讓我們在這裏重溫一下探險之王哥倫布的傳奇:
當水手們在尋找新大陸的航行中害怕、退縮時,隻有哥倫布勇往直前;當水手恐嚇要殺了他時,他的答複仍然是:“前進啊!前進!”
哥倫布發現美洲,是曆史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每年10月12日,我們都要來一個例行的紀念。
哥倫布年輕的時候,曾經過著海盜生活,這不是值得驚奇的事。因為當年一些良好的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到海盜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長一點見聞,嚐嚐人生,而且還可以多賺一點錢。
在他們看來,這種事情不被官方捉住,也就無所謂羞恥與卑賤,要是不幸被逮著了,也隻好自歎命運不濟了。
哥倫布還在求學的時候,偶然讀到一本畢達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圓的,他就牢記在腦子裏。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研究後,他大膽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圓的,他便可以經過極短的路而到達印度。許多有常識的大學教授和哲學家們都取笑他的想法。因為,他想向西方行駛而達東方的印度,豈不是傻人說夢話嗎?
他們告訴他:地球不是圓的,不是平的,然後又警告道,你要是——直向西航行,你的船將駛到地球的邊緣而掉下去……這不是等於走上自殺之途嗎?
然而,哥倫布對這個問題很有自信,隻可惜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讓他實現這個冒險的理想,他想從別人那兒得到一點錢,助他成功,但一連空等17年,還是失望,所以他決定不再向這個“理想”努力了。
因為使他憂慮和失望的事太多了,竟使他的紅頭發完全變白了——當時他還不到50歲。灰心的哥倫布,這時隻想進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過後半生。正在這時候,羅馬教皇卻慫恿西班牙皇後伊莎貝露幫助哥倫布。教皇先送給哥倫布65元,算是路費。但他自覺衣服‘過於襤褸,便用這些錢買了一套新裝和一匹驢子,然後啟程去見伊莎貝露,沿途窮得竟以乞討糊口。
皇後讚賞他的理想,並答應賜給他船隻,讓他去從事這項冒險的活動。
困難的是,水手們都怕死,沒人願意跟隨他去,於是哥倫布鼓起勇氣跑到海濱,捉住了幾位水手,先向他們哀求,接著是勸告,最後用恫嚇手段逼迫他們去。
另一方麵他又請求女皇釋放了獄中的死囚,答應這些死因如果冒險成功,就免罪恢複他們自由。一切準備妥當,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開始了一個劃時代的航行。
航行沒幾天,就有兩艘船壞了,接著剩下的一艘船又在幾百平方公裏的海藻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險境。哥倫布親自撥開海藻,才使船得以繼續航行。
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見大陸的蹤影,水手們都失望了,他們要求返航,否則就要把哥倫布殺死。哥倫布用鼓勵和強壓手法,總算說服了船員。
天無絕人之路,在繼續前進中,哥倫布忽然看見有一群飛鳥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立即命令改變航向,緊跟這群飛鳥。因為他知道海鳥總是飛向有食物和適應它們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預料到附近可能有陸地。果然哥倫布很快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當他們返回歐洲報喜的時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風暴,船隻麵臨沉沒的危險。在十分危急的時候,哥倫布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發現,於是,他將航行中所見到的一切寫在羊皮紙上,用臘布密封後放在桶內,準備在船毀人亡後,使自己的發現能夠留在人間。哥倫布他們總算很幸運,終於脫離危險,勝利返航了。
無須贅言,哥倫布如果沒有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新大陸”能被他發現嗎?
哥倫布的探險成功了。
可惜哥倫布甚至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美洲新大陸,他還以為,自己隻不過是發現了一條到達印度的新航路而已,所以把美洲紅皮膚的土人,也稱呼為“印度人”。他那種無畏、勇敢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
當水手們畏懼退縮的時候,隻有哥倫布還要勇往直前;當水手們惱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叛變殺了他的,他的答複還是那一句話:前進啊!前進!”’
缺乏恒心是大多數人最後失敗的根源,一切領域中的重大成就無不與堅韌的品質有關。成功更多依賴的是一個人在逆境中的恒心與忍耐力,而不是天賦與才華。布爾沃說:“恒心與忍耐力是征服者的靈魂,它是人類反抗命運、個人反抗世界、靈魂反抗物質的最有力支持。”
因此,你應把挫折隻當作是使你發現你思想的特質,以及你的思想和你明確目標之間關係的測試機會。如果你真能了解這句話,它就能調整你對逆境的反應,並且能使你繼續為目標努力,挫折絕對不等於失敗——除非你自己這麼認為。
〖ML〗〖BT3〗19.根除日常陋習要靠毅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習慣於遵循老傳統,恪守老經驗,寧願平平淡淡做事,安安穩穩生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從事別人為他們安排的重複性勞動。他們的生活毫無波瀾,更乏創造。這種人思想守舊,循規蹈矩,心不敢亂想,腳不敢亂走,手不敢亂做,凡事小心翼翼,中規中矩,雖然辦事穩妥,但一般不會有多大出息。
毫無疑問,在我們的身上,有著許多好的習慣,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壞習慣。在我們處事交際過程中,應該保留這些好的習慣,而戒除那些壞習慣。
在我們的性格中有許多惰性的東西。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的民族文化中消極的思想就不少,從老子的清靜無為到佛教的四大皆空,從道教的返璞歸真到民間中的夢幻風俗,中國人從感情上到思想上,從想象中到行動上有著太多的雷區。習慣成為一種時髦的東西,一種處世原則,一種思想哲學,“難得糊塗”是一種習慣,“明哲保身”也是一種習慣,“各人自掃門前雪”是一種習慣,“無為而治”是一種習慣,習慣是一種浸入骨髓的中國人的性格,更是一種情商痼疾。
因為害怕失敗,我們沒有對成功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為害怕破滅,我們沒有對幻想寄托更大熱情。總之,正是這種從眾的習慣心理,使得安於現狀,安於習慣的心理傳承,同時習慣心理一旦有了“群眾基礎”,往往就把消極的思想和習慣同道德與文化及所謂的經驗積澱熔鑄在一起,成為社會的超穩定力量。
《孟子》這部書裏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晉國的大臣趙簡子有一次讓他手下一位很有名氣的駕馭能手王良給他自己最寵信的家童駕車去打獵。王良完全按照過去的規矩去趕車,結果整整一天這位家童連一隻禽獸也沒打到。於是這位家童回來就向趙簡子報告說:“誰說王良是最優秀的馭手呢?照今天的情況看,他實在是一個頂蹩腳的車夫。”後來有人把這話偷偷地告訴了王良,王良便去找這位家童,說是希望再為他駕一次車。這位家童開始不肯,經王良再三請求,最後才勉強答應。誰想結果這一次與上次大不相同,僅僅一個早晨就打到了好多獵物,家童很高興,趕緊跑去又向趙簡子彙報,說是:“這回我明白了,王良確實是天下最好的車把式。”
後來趙簡子又讓王良替這個家童趕車,王良卻拒絕了,他對趙簡子說:“我替他按規矩駕駛車輛,這個人卻射不到獵物,我不按規矩辦,他卻能打到禽獸,這說明他是個破壞規矩的小人,我不習慣給這樣的人趕車,請允許我辭去這個差事。”其實王良是一個好馭手。他既能按規矩趕車,也能不按規矩趕車,可他已經長時間習慣了老的趕車方式,心裏隻想墨守成規,一輩子按老框框辦事,所以對破壞習慣的人心裏充滿了反感,自己不創新卻到頭反說別人破壞規矩。我們知道馭手的主要職責就是給獵手創造條件,讓他打到獵物,如果隻能按規矩辦,而不管獵手收獲如何,那還叫什麼本事呢?況且地形與道路千變萬化,車子必須隨機應變,根據當時的具體條件去駕駛,又怎麼能光憑習慣趕車呢?一個趕車的都這麼守護自己的習慣,這個世界怎麼可能向前發展呢?
然而,這個故事所說明的情況又確實帶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普遍意義。現在許多下崗工人不願去民營單位工作,說是不習慣,不願意,寧願回家吃救濟,這些人不都是和王良一樣,不但自己不懂變通,也不想變通,到頭來還埋怨別人標新立異,不守規矩。
因襲舊習慣的中國人可能不知道習慣勢力對中國社會會產生怎樣的消極影響。一項理論,一個道理,一種看法,一旦長期宣傳,就會使人們從小耳濡目染,深入心底,結果就會形成習慣。而且,一旦形成習慣之後,就是很難更改、很難變通,以後就會時時刻刻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對問題的分析,以及對是非的明辨,而這樣人就會變得更麻木,而作為管理者就會變得更容易,但另一方麵,習慣的觀念可能會使社會停止前進,甚至倒退。
人類的習慣固然有文明的、科學的、健康的一麵,例如對尊長的敬重,對晚輩的慈愛,對朋友的恪守信用,對工作的盡職盡責。
一隻大雁和一隻狐狸都落入獵人設下的陷阱。它們各自都在思考如何逃過獵人的“魔掌”,死裏逃生。不久,獵人來了。
飛遍大江南北、見多識廣的大雁知道,既然成為獵物,求饒是沒用的,於是快速躺在地上裝死。獵人以為是被狐狸咬死的,就抓了出來,扔在地上。
狐狸想,民間有“不打笑臉人”一說,於是嬉笑著說:“大哥,咱們是好兄弟,您就饒了我吧。我不像大雁,老是糟蹋您的莊稼,我幫您懲罰它。”但獵人根本不予理睬:“狡猾的東西,我不會上你的當!”一棍子就打死了它。再回頭打大雁,誰知,大雁早拍拍翅膀飛了。
在這則寓言中,我們看到狐狸雖然狡猾,但畢竟目光短淺,思想陳舊,缺乏創新意識,隻知沿用老辦法,終於難逃一死。而大雁卻通過分析獵人的心理,認識到了自己與狐狸的強弱關係,於是力求創新,采用欺詐的辦法,誘導獵人犯錯誤,最終逃過一劫。
又例如:尊敬長輩,服從上級這也是好習慣,古代儒家經典興起一種好習慣,君主賜給熟食,一定要擺正坐席先嚐一嚐。君主要是賜給生肉,那就得煮熟了供奉祖先。君主賜給活物,一定要盡心盡力地養起來。侍奉或陪著君主吃飯,在君主舉行飯前祭禮的時候,要先嚐一嚐飯菜。試想,總照這樣辦,誰又受得了呢?但作為習慣的一部分,如果一直流傳下來,那麼今天的文明世界就會出現咄咄怪事了。習慣對一個人來說可能談不出好壞,但如果習慣成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阻礙時代前進的借口和砝碼,那麼,這樣的習慣是應該扔出去喂狗了。
〖ML〗〖BT3〗20.改變陋習的十二個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壞習慣雖然是不好的習慣,但壞習慣卻並不是無法改變的。隻要你高度地重視它,持之以恒地摒棄它,就沒有不能改變的壞習慣。
任何改變的發生都離不開一個決定性的要素。事實上,成功的改掉壞習慣的先決條件便是那高於一切的品質——堅韌。
事實上,改掉習慣的能力與我們的自律能力是成直接的正比關係。而我們的自律能力的高低可以從我們的堅韌中看出來。正如溫斯頓,丘吉爾曾說過的那樣:“我們行動時,自律就表現為堅韌。”
要改變壞習慣,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BT4〗1)認識到自己有什麼壞習慣必須改掉。
例如使你逃避麵對問題的習慣,使家人、朋友或同事厭煩的習慣,你覺得並不能帶來愉快但又不能自拔的習慣等等,都是必須改掉的壞習慣。
〖BT4〗2)設法改變自己周圍的環境。
例如在辦公桌邊掛上悅目的圖片,可以引起你對工作的興趣。參加一個俱樂部,可以醫治你的工作狂。
〖BT4〗3)找一些有益的新朋友。
例如你要改掉暴飲暴食的習慣,就和飯量小的人一起吃飯。想戒煙就盡量少和大煙槍在一起。
〖BT4〗4)一理有成就馬上肯定自己。
買點禮物慰勞一下自己,提醒自己正在接近成功。
〖BT4〗5)向別人介紹成果。
讓自己產生成就感,避免重蹈覆轍。
〖BT4〗6)多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
不要把自己的快樂活動限製在你喜歡的那一兩項中。
〖BT4〗7)凡事不必看得太嚴重。
從日常平淡的生活中發掘樂趣,與你周圍的人共享生活的甜美。
〖BT4〗8)不可裝著自己什麼都懂。
不知道就說不知道,誠懇地問人家,更容易給人親切感。
〖BT4〗9)學會提問而且問得恰當。
問別人私事要適可而止,切不可追根問底。對別人關切的事能表示關懷,有誠意對他人作進一步的了解。
〖BT4〗10)自認為自己是個風趣機智的人。
設想別人與你談話都覺得很愉快,樂意聽你說話,並點頭表示讚同。
〖BT4〗11)多提別人好的一麵。
對人,多提優點,少提缺點。對事,多提光明麵,少提陰暗麵。指責別人的失敗,別忘了提對方曾努力過。
〖BT4〗12)把握機會多交朋友。
無論參加任何聚會,都要盡量帶給人愉快,不斷與人建立新的、有益的友誼。
當然,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付出努力,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堅韌對於改變我們的習慣,實現我們的目標至關重要。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改掉習慣是件挺難的事情,而且也很清楚習慣之所以難以改變有著多方麵的原因。為了改掉壞習慣,我們必須關注、溝通、並訓練我們的潛意識,一遍又一遍地加以練習。
〖ML〗〖BT3〗21.性格是習慣的積累
美國心理學家及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如果我們當真要改進自己,我們就必須養成新的習慣。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性格不過是我們習慣的積累,我們的習慣就是我們自己。”
培養新的習慣應做到以下幾點:
〖BT4〗1)以你所能有的全部熱忱開始。
談到如何培養新習慣,還沒有人提到本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在年輕的時候就訂出一張表,列出他要自己培養出來的13種特性,他稱之為13種美德。他每個星期專心培養一種美德,12個星期以後,再從頭開始,一再反複做。他了解習慣隻是重複——而重複就是習慣。
〖JP+1〗我們之中大多數人,有時候會下很好的決定,但不多久我們就把它忘了。富蘭克林不會忘,日複一日保持下來。他把這種努力當作一種遊戲競賽,永遠不讓自己的熱忱冷卻下去。因此,我們從富蘭克林那裏學到的第一個原則是:如果你想培養新習慣,那你就得以你所有的全部熱忱開始,把培養新習慣看成是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然後,新習慣自然會帶給你美好的事物,並不斷地提醒你。新習慣或許會增強你的健康,或許會增加你的人緣、收入或你的自尊。繼續利用這些好處提醒你自己,直到你的熱忱達。〖JP〗
〖BT4〗2)抓住每一個機會實行你的新決定。
一個叫威廉·史丁哈德的人,他是個悶悶不樂的人,但是有一晚一個心理學博士對他談到微笑的好處之後,他決定開始學習微笑,而他毫不猶豫地就開始了。
第二天早上他就開始學習微笑。從這天開始,每天吃早飯的時候都能看到他微笑。那天早晨,他對他所遇到的每個人微笑,他對那些從來沒有看到過他微笑的人微笑。
〖BT4〗3)不要允許自己有一次失敗。
範·溫克每次喝醉了就說“這一次不算”。你不可以學他的樣子。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經指出:“一次失足就像把毛線球掉到地上一樣。線球是要花很多時間仔細繞起來的,因此,你把它掉在地上一次,你就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夠再把它繞起來。”
〖BT4〗4)燒掉你後麵的橋。
愷撒渡過英吉利海峽,領著他的軍隊登陸在今天叫做英格蘭的地方,他就是照這個原則去做的。當然,他燒的不是橋,而是破釜沉舟,把他的船都燒掉了。他告訴他的軍隊,他們在敵人境內,沒有撤退的工具,他們隻能夠前進、征服,而他們也確實做到了前進、征服。
如果我們想要培養一種新習慣,那就學愷撒的辦法,使我們沒有辦法向後退縮。
〖ML〗〖BT3〗22.好習慣要用心去培養
也許你會說:“努力突破創新是很不容易的,我又不是科學家,又能有什麼創造呢?”其實,創新意識是我們每個人都固有的,隻是有的人有意識地加以運用,而有的人則任其消長。
一個美國女醫生在非洲援助,她的丈夫林肯準備去看她。女醫生在信中告訴丈夫,這裏非常寂寞,大多數援助人員都忍受不了這裏的生活,他們紛紛提前回國了。
在信中,女醫生還告訴丈夫林肯,這裏除了一些當地土著人,就是荒蕪的土地,除此再沒有什麼可看的了,沒有交流,沒有娛樂,該有的這裏都沒有。讓林肯做好充分的準備。
林肯不信,他到了目的地後才發現,當地的生活環境,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他和愛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裏,又不會當地土著語言,離開翻譯,寸步難行。而翻譯也隻是在有病人時,才陪著病人出現。也就是說沒有病人的時候,也就沒有翻譯。
這裏無人對話,沒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禿禿的土地。晚上到處一片漆黑,沒有路燈,隻有滿天的星星和討厭的蚊子。
林肯這時才相信,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離開了這裏。原來誰也受不了這種可怕的孤寂。好在,林肯還是有準備的,他帶了許多閑書供自己消磨時間。
這天,林肯從書中翻到一段關於“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的精辟論調。
林肯放下書本,望著赤裸的非洲大地想,這種論調真是可笑,難道這種理論在這裏也能適用嗎?在這裏,人能發財或是經商嗎?林肯搖頭。結論是否定的。
當然,林肯是特別希望這種論調能夠成為普天下的真理的。真能如此,他也能換換自己的生活了。
“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林肯雖然否認它,但還是極力試圖這麼去做,因為除此之外,他無事可做。“讓自己換個想法”,他在這樣努力。
接下來,他開始了一連串驚人的發現。在他試圖改變想法的同時,他的視角開始變化,移向自己從不注意的世界。他真的有了新的發現。首先他發現了土著人的手工藝品。他想,這能不能運往外界販賣?他還發現這裏的泥土非常特別,能不能用來做陶器?
他開始離開小屋,去發現更多。結果就有更多的驚喜發現。他發現這裏有一種芨芨草,治療外傷非常神奇,抹上之後,傷口就會慢慢愈合。那麼多抹一些,加強濃度會怎樣?
林肯為這些發現興奮不已。從此,他不但不再寂寞,反而有做不完的事。
非洲沒有變,荒蕪的土地沒有變,土著人沒有變,星星更沒有變。變化的隻是林肯。他的想法有了不同,一切也就隨之有了不同。
〖JP+1〗在後來的幾年裏,林肯成了美國商界大富翁。他扣開了非洲市場,為非洲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許多新奇的玩意兒被他發現。林肯如同我們許多人一樣,他的改變不在別人和外界,而在自己內心的想法發生了巨變。〖JP〗
據世界科學協會對500例重大科學貢獻的調查證明,許多科學奇跡早就存在於世。艱難的是,我們固有的看法必須打破。我們的目光,是否能跟隨我們的想法轉移。
“換個想法”,直到現在,科學家們每天所做的種種探索,90%仍然如此。要打破的、最難打破的,就是換個想法。我們的想法能否改變?隻要改變,跟隨而來的就是那些早已存在於世的無窮奇跡!
可見,在工作中不墨守成規並不是一定要去改變什麼,它隻是希望我們去做一個有心人,用雙眼去觀察,用心靈去領悟,如果你每天都堅持不懈地去探索,日積月累,你會更加靈活,你的工作效率會隨之提高,總有一天,你會令自己都驚歎不已。所以,創新不是專家們的專利,平凡的你一樣可能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在我們的周圍,很多人盡管沒有顯赫的學曆和卓越的天賦,但憑著細心的觀察與探索,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別人能做到的,相信我們也能夠做到。
18世紀的時候,雷電曾作為“神”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引起巨大恐懼。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決心揭示雷電之謎。
有一次,富蘭克林有幸參觀了美國某學者的電學實驗,受到很大啟發。這以後,他便開始動手做實驗。
〖JP+1〗在實驗中,富蘭克林發現放電現象與天空中的閃電極為相似:當雷暴之中正電荷區和負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大到一定程度時,兩種電荷就要發牛中和並放出火花。這種現象叫火花放電;在火花放電時不但發生強烈的光,並發出巨大的響聲。富蘭克林認為:這強烈的光就是閃電,響聲就是雷鳴。〖JP〗
但是,這種實驗還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於是,富蘭克林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在巴黎豎起了一根40英尺高的鐵杆,在鐵杆上裝了一根尖銅棒,把它和一直通到地下的銅線連接,以進行雷電試驗。試驗成功了:雷電雖然打在鐵杆上,但是從尖銅棒上經過銅線一直通到地下。這個裝置就是現在常用的避雷針。
為了進一步增強說服力,富蘭克林還要把大氣中的雷電接引下來。
1752年盛夏的一天,美國費城的上空,黑雲滾滾,雷聲隆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趕到郊外用風箏接引雷電。風箏用銅手帕做成,在其頂上裝了一根小尖鐵棒,並用麻繩係住風箏。風箏放到天空後,富蘭克林握著線繩,站在屋簷下觀察。他明白,這種“引火燒身”的實驗是很危險的。因此,他對威廉說:“萬一不幸,你替我填寫好實驗報告書。”
當大雨傾盆,雷暴雲來到風箏上空時,風箏因有鐵線,立即從雲中吸取了雷電,加之牽引的麻繩已全濕透,因而雷電直傳到把柄上。富蘭克林發現,麻繩原先鬆散的纖維全向四周豎起來,與實驗室中毛皮帶電的情況完全一樣。當他用手指靠近把柄時,火花立刻向手上撲來。富蘭克林感到一陣麻木,被摔到地上。
“威廉,我受到電擊了!”富蘭克林興奮地跳起來,大聲喊道:“但找終於證明了:閃電就是電!”
請看,為科學試驗的成功,甘於冒險,個人生命都在所不惜,這是多麼可貴精神!
富蘭克林的這種貢獻精神,和巴斯德一樣,都是出於造福人類的誌願!正因為他們具有這種造福人類的誌願,所以他們才能甘願冒險!因此,我們要有創新精神,就要具有甘願冒險的精神。
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裏,要想適應這種一日千裏的發展,僅僅靠埋頭苦幹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敢於拋棄枷鎖,打破不適宜的常規,努力扣緊時代的脈搏;誰能將這兩者完美結合,誰注定是當今的時代驕子。
當然,人創造奇跡常常是在瞬間,可是沒有一個創造奇跡的人是依靠瞬間的,成功在於平時的積累。
〖LM〗〖HT〗
〖BW(S(Z-48mm,-5mm,-3)〗〖XCS.TIF〗〖BW)〗
〖BW(D(Y-48mm,-5mm,-3)〗〖XCX6.TIF〗〖BW)〗
〖BW(S(X4mm,,)〗〖JZ〗〖XCYM.TIF〗〖BW)〗
〖BW(D(X4mm,,)〗〖JZ〗〖XCYM.TIF〗〖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