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回 設陰謀臨產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2 / 3)

陳林千捧妝盒,一腔忠義,不顧死生,直往禁門而來。才轉過橋,走至禁門,隻見郭槐攔住道;“你往哪裏去?劉娘娘宣你,有話麵問/陳公公聞聽,隻得隨往進宮,卻見郭槐說:“待我先去啟奏。”不多時,出來說:“娘娘宣你進去。”陳公公進宮,將妝盒放在一旁,朝上跪倒,口尊:“娘娘,奴婢陳林參見,不知娘娘有何懿旨?”劉妃一言不發,手托茶杯,慢慢吃茶,半晌,方才問道:“陳林,你提這盒子往哪裏去,上有皇封,是何緣故?”陳林奏道:“奉旨前往禦園采揀果品,與南清宮八大王上壽,故有皇封封定,非是奴婢擅敢自專的。”劉妃聽了,瞧瞧妝盒,又看看陳林,複又說道:“裏麵可有夾帶?從實說來!倘有虛偽,你吃罪不起。”陳林當此之際把生死付於度外,將心一橫,不但不怕,反倒從容答道:“井無夾帶。娘娘若是不信,請去皇封,當麵開看。”說著話,就要去揭皇封。劉妃一見,連忙攔住道:“既是皇封封定,誰敢私行開看!難道你不知規矩麼?”陳林叩頭說:“不敢,不敢!”劉妃沉吟半晌,因明日果是八千歲壽辰,便說:“既是如此,去吧!”陳林起身,手提盒子,才待轉身,忽聽劉婦說:“轉來!”陳林隻得轉身。劉妃又將陳林上下打量一番,見他麵上顏色絲毫不漏,方緩緩地說道:“去吧。”陳林這才出宮。這也是一片忠心,至誠感應,始終瞞過好妃,脫了這場大難。

出了禁門,直奔南清宮內,傳:“旨意到。”八千歲接旨人內殿,將盒供奉上麵,行禮已畢。因陳林是奉旨欽差,才要賜座,隻見陳林撲簌簌淚流滿麵,雙膝跪倒,放聲大哭。八千歲一見,唬得驚疑不止,便問道“伴伴,這是何故?有話起來說。”陳林目視左右。賢王心內明白,便吩咐:“左右回避了。”陳林見沒人,便將情由,細述一遍。八千歲便問:“你怎麼就知道必是太子?”陳林說:“現有龍袱包定。”賢王聽罷,急忙將妝盒打開,抱出太子一看,果有龍袱;隻見太子哇的一聲,竟痛哭不止,仿佛訴苦的一般。賢王爺急忙抱入內室,並叫陳林隨入裏麵,見了狄娘娘,又將緣由,說了一遍。大家商議,將太子暫寄南清宮撫養,候朝廷諸事安頓後,再做道理。陳林告別,回朝複命。

誰知劉妃已將李妃生產妖孽,奏明聖上。天子大怒,立將李妃貶入冷宮下院,加封劉妃為玉宸宮貴妃。可憐無靠的李妃受此不白之冤,向誰申訴?幸喜冷宮的總管姓秦名鳳,為人忠誠,素與郭槐不睦,已料此事必有奸謀;今見李妃如此,好生不忍,向前百般安慰。又吩咐小太監餘忠:“好生服侍娘娘,不可怠慢。”誰知餘忠更有奇異之處,他的麵貌酷肖李妃的玉容,而且素來做事豪俠,往往為他人奮不顧身,因此秦鳳更加疼愛他,雖是師徒,情如父子。他今見娘娘受此苦楚,恨不能以身代之,每欲設計救出,隻是再也想不出法子來,也隻得罷了。

且說劉妃此計已成,滿心歡喜,暗暗地重賞了郭槐與尤氏,並叫尤氏守自己的喜。到了十月滿足,恰恰也產了一位太子,奏明聖上。天子大喜,即將劉妃立為正宮,頒行天下。從此人人皆知國母是劉後了。待郭槐猶如開國的元勳一般,尤氏就為掌院,寇珠為主宮承禦。清閑無事。

誰想樂極生悲,過了六年,劉後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嗚呼。聖上大痛,自歎半世乏嗣,好容易得了太子,偏又夭亡,焉有不心疼的呢?因為傷心過度,竟是連日未能視朝。這日八千歲進宮問安。天子召見八千歲,奏對之下,賜座閑談,問及世子共有幾人,年紀若幹。八千歲一一奏對,說至三世子,恰與劉後所生之子歲數相仿。天子聞聽,龍顏大悅,立刻召見,進宮見駕。一見世子,不由龍心大喜,更奇怪的,是形容態度與自己分毫不差,因此一樂,病就好了。即傳旨將三世子承嗣,封為東宮守缺太子。便傳旨叫陳林帶往東宮參見劉後,並往各宮看視。陳林領旨,引著太子,先到昭陽正院朝見劉後,並啟奏說:“聖上將八千歲之三世於,封為東宮太子,命奴婢引來朝見。”太子行禮畢。劉後見太子生的酷肖天子模樣,心內暗暗詫異。陳林又奏還要到各宮看視。劉後說:“既如此,你就引去;快來見我,還有話說呢。”陳林答應著,隨把太子引往各宮去。

路過冷宮,陳林便向太子說:“這是冷宮,李娘娘因產生妖物,聖上將李娘娘貶入此宮。若說這位娘娘,是最賢德的。”太子聞聽產生妖物一事,心中就有幾分不信。這太子乃一代帝王,何等天聰,如何信這怪異之事?可也斷斷想不到就在自己身上,便要進去看視。恰好秦鳳走出宮來,(陳林素與秦鳳最好,已將換太子之事悄悄說明:“如今八千歲的世子就是抵換的太子。”秦鳳聽了大喜。)先參見了太子,便轉身進宮奏明李娘娘,不多時,出來說道:“請太子進宮。”陳林一同引進,見了娘娘,太子不由得淚流滿麵。這正是母子天性攸關。陳林一見,心內著忙,急將太子引出,乃回正宮去了。

劉後正在宮中悶坐細想,忽見太子進宮麵有淚痕,追問何故啼哭。太子又不敢隱瞞,便說:“適從冷宮經過,見李娘娘形容憔悴,心實不忍,奏明情由,還求母後遇便在父王跟前解勸解勸,使脫了沉埋,以慰孩兒淒慘之忱。”說著,便跪下去了。劉後聞聽,便心中一驚,假意連忙攙起,口中誇讚道:“好一個仁德的殿下!隻管放心,我得便就說便了。”太子仍隨著陳林上東宮去了。

太子去後,劉後心中哪裏丟得下此事,心中暗想:“適才太子進宮,猛然一見,就有些李妃形景;何至見了李妃之後,就在哀家跟前求情!事有可疑。莫非六年前叫寇珠抱出宮去,並未勒死,不曾丟在金水橋下?”因又轉想:“曾記那年有陳林手提妝盒從禦園而來,難道寇珠擅敢將太子交與陳林,攜帶出去不成?若要明白此事,須拷問寇珠這賤人,便知分曉。”越想愈覺可疑,即將寇珠喚來,剝去衣服,細細拷問,與當初言語一字不差。劉後更覺惱怒,便召陳林當麵對證,也無異詞。劉後心內發焦,說:“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他二是如此心毒,哪知橫了心的寇珠,視死如歸。可憐她柔弱身軀,隻打得身無完膚,也無一字招承,正在難分難解之時,見有聖旨來宣陳林。劉後惟恐耽延工夫,露了馬腳,隻得打發陳林去了。寇宮人見了陳林已去,“大約劉後必不幹休,與其零碎受苦,莫若尋個自盡。”因此觸檻而死。劉後吩咐將屍抬出,就有寇珠心腹小宮人偷偷埋在玉宸宮後。劉後因無故打死宮人,威逼自盡,不敢啟奏,也不敢追究了。劉後不得真情,其妒愈深,轉恨李妃不能忘懷,悄與郭槐商議,密訪李妃嫌隙,必須置之死地方休,也是合當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