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感恩客戶——互惠互利才能雙贏(1 / 3)

客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感激客戶的滿意,那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感激客戶的挑剔和抱怨,那將會為我們帶來新的市場和發展機遇。客戶就是我們的上帝,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客戶,設身處地為客戶的利益著想,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同時成就我們事業的輝煌。

客戶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生意要一筆一筆地做,麵對麵地做,推心置腹地做。

“一個堆滿了大石塊的玻璃瓶,看起來似乎已經沒有空間,實際上大石塊的空隙之間,還可以容納一些小石子,接著,你在小石子的縫隙裏,還能繼續填滿細沙。”

這是如家連鎖酒店的創辦者季琦關於經濟型酒店如何占領市場的一個比喻。

如家在所有客房裏提供免費的寬帶上網服務,還在書桌上擺放精心挑選的經濟管理暢銷書,最特別的是,床單、枕套拋棄一貫的白色,改用碎花的,毛巾也是分不同的顏色。從細節處,讓賓客有如臨自家的感覺。

如家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加細致的服務,專門設定了自己的客戶消費數據庫,在酒店促銷期間,從數據庫中挑選符合條件的客戶,把各種房費打折或者免房費的優惠券郵寄給他們,還推出了讀書月以及新春嚐鮮活動等。

當今的酒店業發展勢頭並不樂觀,在淡季,五星級以下的酒店大多處於虧損狀態,加上眾多經濟型酒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夾在其中的如家,並不是各方麵條件最具優勢的一個,但它卻能保持較高的客房出租率。

如家與其他酒店的區別就在於,始終將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作為自己在行業內生存立足的指標和保障,始終感恩客戶給予的生存機會,一切以滿足客戶基本需求為經營出發點,即以住宿為出發點,而不是通過擴建各種娛樂設施來讓客戶額外消費。而在售後服務方麵,如家的各種促銷及會員服務也並不比五星級酒店差,他們一貫平等善待所有的顧客。

當你旅途勞累,入住一家連鎖經營的酒店,在房間裏聞到自己最熟悉的那種香水味,再到其他城市時會不會仍舊選擇它在當地的連鎖店呢?因為人人都有“走在哪裏都把家裝在口袋裏”的念頭,安全又踏實。

如果你一輩子隻在一家超市買最便宜的牙刷,超市也能從你身上得到可觀的銷售收入。如家連鎖的創始人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才會有信心和勇氣在縫隙中填沙求生存,因為客戶才是生存之本。

有個著名的營銷故事,講兩個人被公司派到島上去賣鞋,可是島上的人從來都是赤腳行走的,其中一個人覺得在此處賣鞋毫無生存空間,就回來了。而另一個人卻滿懷信心地留了下來,因為自己可以獨自霸占這個市場,島上的人不僅能給他提供生存的基礎,更能讓他發家致富。客戶都在眼前了,怎麼能說沒有生存空間呢?看不到生存空間的人,自然不懂得對客戶感恩的意義。

萬象電子從小鋪麵經營電纜、接插件等小活起家,後來轉做IC類產品,漸漸從南京走向了全國,這樣的速度和他們所堅持的原則是分不開的:把客戶視為企業生存發展之根本。

依著這個原則,萬象不斷地分析客戶的需求差異,終於選擇成為ALTERA、XILINX兩個世界領先的可編程邏輯器件品牌的專業分銷商,確立了產品線優勢,保證了供應優勢,還掌握了這兩個品牌的老客戶。

除了根據客戶需求創新經營思路,售後服務也要緊跟客戶的要求。曾經有客戶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條件下要求退貨,萬象把良好的客戶關係放在第一位,把產品拿回原廠檢查審核。客戶們都說:“萬象做生意做得厚道,做得有人情味!”

客戶留下的“厚道”二字就是指萬象就算“損”自己的一點利益也要讓客戶滿意的服務態度,大多數的客戶都是明事理的,“厚道”的服務態度能讓他們對企業的產品更加信賴,從而使商家的生存發展與客戶的需求達到統一。

有時候,不能等到利益兌現的時候才想起對客戶的感恩,否則客戶永遠不會買賬。隻有和萬象一樣,從一開始就抱著感恩的態度來麵對客戶各方麵的問題,不論是交易之前,還是交易之後,都要以客戶為先,才能達成長遠的利益。

如何將一次性客戶轉化為長期客戶,把長期客戶轉化為終身忠誠客戶,這是企業在行業內立足以及立於不敗之地的最終砝碼,企業生存取決於客戶價值的選擇,如果一開始就抓住了獨特的客戶價值,並且這種價值又具有長遠的增長潛力,那麼,企業一定會以超過管理者想象的速度發展。

無論優勢在於品牌還是在於技術,一流企業的成功都基於對客戶的優質服務態度。

話說從前有一個魔術師,沒有讀過多少書,從小就離家出走,艱難的生活讓他深諳人情世故,每次表演之前,不管是在舞台上重複過多少次的節目,他在台下都要一絲不苟地嚴格練習數遍。

最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其他魔術師都把台下觀眾當大白菜,而他每次上台都要告誡自己:我要為我的觀眾漂亮地完成這場表演,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現在的奢華生活。如果他緊張起來,就會反複地告訴自己:台下坐的都是我愛的觀眾,都是我愛的觀眾……

所以他一度成為百老彙最好的魔術師。

可見,抱著感恩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客戶,我們才能有效地分析和抓住客戶價值,創造先機,開發市場,獲取生存機會,證明自己在行業存在的價值。

客戶的好評是對我們的嘉獎

顧客的口碑勝過一切廣告。

有一個很聰明的小保姆,在返城之前,她讓自己的好姐妹給雇主打了一個電話:

“您好,請問您家需要鍾點工或者保姆嗎?”

接電話的是女主人:“不需要,我們家已經有保姆了。”

“我會刮痧和按摩,老人可能需要。”

女主人笑了:“我們家保姆會這個。”

“我會講很多故事,之前還在老家做過幼師。”

女主人很有耐心地說:“她也會講啊,格林的,安徒生的。”

“她的廚藝怎麼樣呢?您不會又說她和我一樣,川、粵、浙菜都拿手吧?”

女主人又笑了:“哈哈,你說對了。謝謝你啦,我們家有這個保姆就夠了。”

好姐妹掛了電話問小保姆:“他們家對你這麼滿意,你還想要我過去?”

小保姆的臉都紅了:“不是不是,我隻是想知道過了這一年,他們對我有什麼評價和看法,我沒想到,在他們心中,我這麼無可替代。”

小保姆返城後一定會更加全心全意地為女主人效勞,就像雇主全家坦誠無二地對待她一樣,也許在以往的工作相處中,雇主沒有正麵誇獎過她,甚至還有可能責備過她,這種間接讚揚的方式讓人覺得心窩暖暖的,畢竟雇主已經把小保姆當作家裏不可或缺的一員了。

得到這種肯定和認可,如何不令小保姆加倍忠誠地為雇主家服務呢?這就是感恩的力量。

這種關係不隻是表現在女主人和小保姆、經理和下屬之間,顧客與營銷員之間也存在這種微妙的關係。無論你賣出的是貨物還是知識,付出的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要體現出讓顧客放心的專業度和讓顧客滿意的銷售態度。

老板有炒魷魚的權利,顧客也有讓賣主丟飯碗的能力。當然,水能覆舟,但更多時候是載舟的。如果每個人進行銷售時都能懂得顧客對自己切身利益所具有的意義,就會認真對待每一次交易的全部過程。

這個“懂得”不是淺淺地心領神會,而是感恩戴德地珍惜。

可口可樂在1985年曾經做過一次市場調查,調查報告顯示,百事可樂的市場占有率比可口可樂高。羅伯特·郭斯達向當時的執行官伍德羅夫建議將可口可樂的配方加以改良。那時,可口可樂問世已有99個年頭了。

伍德羅夫逝世前兩個月終於同意改良。這個新配方通過無標誌飲料的口感品評,絕對勝過百事可樂。新可口可樂問世後,一連三個月,可口可樂公司的管理人員每天都會收到無數的反對信件,接到無數的投訴電話,美國民眾都是一致的意見:改變可口可樂的口味無異於上帝要把天空變成綠色的。

口味的改變讓可口可樂損失了400萬美元,公司隻好恢複了可口可樂原來的味道。這時,史無前例的事情發生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占有率20年來首次明顯提升了。

一場危機換來了一次驚喜:意外發現老可口可樂的忠實顧客。這些顧客對老味道難以忘懷,為可口可樂在民間做了一次廣告,占有率提升就是最明顯的廣告效果。

可口可樂公司的發展史證明了一個道理,沒有客戶的忠誠和口碑,就沒有品牌的建立。隻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用感激的態度去為客戶服務,與客戶發展出良好的合作關係。

當一種產品和服務得到一定的好評和褒獎後,它就不再隻屬於某個公司和銷售者個人,因為它已經成為一種品牌,成了顧客依賴的生活所需,也證明企業得到了顧客的忠誠。這給企業帶來的鼓舞和震撼是無法言喻的,所以企業隻能用更好的服務去回報市場,更加忠誠於客戶。

這些好評和褒獎,恰等於產品在市場中的良好口碑,是客戶對每個服務細節的感受。你付出的是耐心、仔細、真誠的服務,卻換來這千金不換的良好口碑,你如何能不感恩於客戶給你的超值回報呢?

雖然這些好評是對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肯定,但同時也對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對客戶的感恩也隨之加深了一層。當然,感恩的方式就是繼續按著顧客的要求不斷去改善和改進,以期得到他們長久的支持和擁護。這就需要更耐心、更仔細、更真誠的服務,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增加砝碼,讓客戶覺得自己的購買行為不僅物有所值,而且物超所值。

可口可樂能成為世界第一品牌,除了自身品牌推廣能力,還依靠了本土化策略的運用能力。多年來,可口可樂產品十分重視與各渠道客戶的溝通,並努力與他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為了實現它“無處不在”的特點,不斷地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為客戶服務的水平。這就是為什麼可口可樂公司能讓批發、賣場等所有渠道的客戶都滿意,並以與可口可樂公司合作為榮。

擁有了顧客的好口碑,企業的發展道路是寬敞的,當然,前提是要感恩於顧客給予的這種信任和榮譽,用更多的實際行動去回報顧客。

客戶的抱怨給我們的成功打開一扇窗

當今社會,企業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如果你對客戶十分挑剔,那麼就可能錯失許多商機,就會導致企業的效益下降,甚至拖垮企業。滿足客戶要求是我們的職責,我們隻有達到客戶提出的要求,客戶才能最終選擇我們。我們可以選擇客戶,但卻無法強迫客戶我們的要求。因此,要想立足於現代企業之林,我們就不應該挑剔客戶,而是應該感謝客戶給我們提供機會,因為客戶的抱怨有時會給我們的成功打開一扇窗。

廚師喬治在紐約郊外著名的卡瑞月湖度假村工作。

一個周末,喬治正忙碌時,服務生端著一個盤子走進廚房對他說:“有位客人點了這道‘油炸馬鈴薯’,他抱怨切得太厚。”

喬治看了一下盤子,跟以往的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仍然按客人的要求將馬鈴薯切薄些,重做了一份請服務生送去。

幾分鍾後,服務生端著盤子氣呼呼地走回廚房,對喬治說:“我想那位挑剔的客人一定是生意上遭遇困難,然後將氣借著馬鈴薯發泄在我身上,他對我發了頓牢騷,還是嫌切得太厚。”

喬治在忙碌的廚房中也很生氣,從沒見過這樣的客人!但他還是忍住氣,靜下心來,耐著性子將馬鈴薯切成更薄的片狀,之後放入油鍋中炸成誘人的金黃色,撈起放入盤子後,又在上麵撒了些鹽,然後請服務生再送過去。

沒多久後,服務生又端著盤子走進廚房,但這回盤子是空的。服務生對喬治說:“客人滿意極了,餐廳的其他客人也都讚不絕口,他們要再來幾份。”

這道薄薄的油炸馬鈴薯從此成了喬治的招牌菜,並發展成各種口味,今天已經是地球上不分地域、人種都喜愛的休閑零食。

喬治的成功,關鍵在於他在麵對批評的時候,不是滿腹牢騷地抱怨別人,而是能忍住怨氣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次一次地改進,讓顧客滿意。這不僅滿足了顧客,同時也成就了喬治的事業。

一位知名企業家曾講過他的這樣一段經曆:

我曾在一家豪華的四星級酒店住過(他們的收費不低於五星級酒店)。到達酒店時,我失望地看到登記處有五人在排隊,而接待桌前隻有一名員工。這個可憐的員工不僅得應付排隊的顧客,還得不停地接電話,而我足足等了30分鍾才拿到我的房間號。

負責登記的那個員工態度很好,對我的等待表示深深的歉意。然而,300美元一個晚上的高價卻買來如此緩慢的服務速度,這讓我很不愉快。我沒有為難那名員工——畢竟,這不是他的錯——我在酒店的意見卡上寫下了幾條中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