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感恩失敗——失敗是成功的奠基石(1 / 3)

失敗是成功的基石,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每一次失敗,都能磨煉我們的意誌,增強我們的勇氣,考驗我們的耐心,培養我們的能力,隻有經過一次次的失敗才能積累起獲取成功的經驗。失敗並不可怕,隻要我們坦然勇敢地麵對失敗,鍥而不舍地前行,成功就會出現在下一個路口。

失敗是一劑苦口良藥

一般來說,所有追求事業的人,無不在渴望著成功,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生樂章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有的人因失敗而沉淪,因為他們回避失敗;有的人因失敗而奮進,因為他們正視失敗。

失敗是一麵鏡子,它能讓我們發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當我們把造成失敗的溝壑填平後,成功便會奇跡般地出現在我們麵前;失敗是一劑苦口的良藥,它能讓我們由幼稚變成熟,由輕浮變穩健,由急躁變冷靜,由狂熱變清醒。

因此,從失敗中得到的體會將使我們終身受益,失敗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多一次失敗,便縮短一點通向成功的距離。隻要我們鍥而不舍地踏著失敗搭成的階梯不停地攀登,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擁抱我們。

人生並沒有真正的失敗,有些人多年後再回想起失敗時,他們是心存感謝的,因為沒有曾經的失敗,或許今日的他們,依然如昨日的他們一樣,依然不會成功。

一位有成就的女性民營企業家,在介紹經驗時,敘述了自己感謝的事:她感謝當年不錄用她的航空公司以及一些知名大公司對她的拒絕,正因為他們的拒絕,才讓她有了自己辦公司當老板的念頭,然後以積極的心態激昂地站在這個領域中繼續努力,從而取得了以前沒法想象的成功。

失敗既無可避免,也並非毫無益處。其實失敗是人生固有的,失敗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應該接受的。對一個尚未起步或剛剛起步的人來說,清楚人生的這些狀況很有必要,這樣就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製定更長遠的人生目標。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曾經這樣說:“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

一個成功的保險推銷員達比給拿破侖·希爾講了一個故事,並說他自己的成功得益於此:達比曾跟伯父去淘金,本來他們發現了一流的富礦,全家人高興極了,可是挖著挖著沒了礦脈,費了好大的勁也沒有再找到礦脈,於是他們把機器廉價賣給了舊貨商打道回府了。那個舊貨商找到了一個工程師,經過實地勘察發現這隻不過是一個斷層。於是舊貨商繼續開采,結果下掘三尺便又發現了礦脈,達比及其伯父輕易地放棄了一個發財的機會。

失敗有時距離成功也就隻有那麼三尺,有時或許隻差毫厘。所謂失敗,其實就是自己的一種感覺,是在通往目標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的行動多次受阻而產生的絕望感,是自己在心中滋養起來的“紙老虎”。對於這種嚇人的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你不打,它是不會倒的。

在前進的路上,我們可能會做錯,可能走了彎路,可能離原來的目標更遠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寶貴的體驗和收獲,如果我們願意進一步地嚐試和努力,那麼原來的錯誤就是我們前進的階梯。但是,如果我們在挫折之後對自己的能力或“命運”產生了懷疑,產生了失敗情緒,想放棄努力,那麼我們就真的失敗了。

“失敗是成功之母”,如果僅從字麵上考究,我並不同意這種說法,換個表達方式可能更好一些,那就是:錯誤和嚐試是成功之母,而失敗僅僅是自己的一種感覺,一種絕望的感覺。在客觀世界中,沒有什麼失敗。

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障礙、困難,遭遇很多失敗、痛苦。在失敗麵前,有的人會出現暴怒、恐慌、悲哀、沮喪、退縮等情緒,影響了學習和工作,損害了身心健康。而有的人卻笑對失敗,對環境的變化做出靈敏的反應,善於把不利條件化為有利條件,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失敗是為了下一個成功。”這是拿破侖說的話。成功固然重要,但是失敗的經曆也同樣重要,隻有在失敗之中我們才能找到獲取成功的經驗。失敗的經曆,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讓我們知道了如何讓未來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愛迪生說過:“我喜歡成功的感覺,但是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對於我來說成功與失敗都具有同樣的價值,隻是它們的取向不一樣。隻有在我失敗以後,我才能找到成功的方法。”這是他在許多次失敗以後總結出的一條寶貴經驗。從他的話中,我們應該得到這樣的啟示:隻有不害怕失敗,深知失敗意味著什麼,才有可能獲取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應該感謝失敗帶給我們的啟發和經驗。

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高考落榜時,應聘失敗時,股票狂跌時,公司倒閉時,所以,請你正視失敗。失敗並不意味著你是失敗者,隻是表明你該變換一下方向;失敗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放棄,隻表明你還要繼續努力;失敗並不意味著命運對你不公,它表明命運還有更好的給予。失敗生出沉甸甸的麥穗,等待著成功來收獲。

失敗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得沒有價值。一個人雖然犯了點小錯誤,但如果他能總結失敗的教訓,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並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錯誤,則錯誤對他來說是無價之寶,比成功的經驗還重要。一個人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如果不善於總結成功的規律,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就不可能保證永遠成功,則這種成功比失敗更可怕。

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在試製電燈燈絲的過程中,曾經試驗了幾千種材料。有人說他失敗了幾千次,他說:“不,起碼我知道這幾千種材料不能用來做燈絲。”對於這樣偉大的發明家來說,同樣一項試驗,站在這一角度可能是失敗,站在另一角度則可能是成功。甚至還可以說,失敗正在為成功鋪路。

可口可樂的發明就是源於一次配方失敗,X光的發現也是源於一次試驗失敗,但這些失敗的人最終從失敗中受益無窮,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對失敗進行尋根溯底的追問。知道為什麼失敗,就是成功。

因此,人隻有經過失敗,並利用失敗,才會走向成功。正像一位偉人所說,錯誤和挫折教育了我們,使我們變得聰明起來。

我們要保持沉穩的心態和昂揚的信念,敗而不餒,在失敗後用冷靜的目光審視失敗,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會重新獲得智慧和力量。失敗是暫時的,失敗並不能說明我們已與成功無緣,隻是說明我們暫時還與成功無緣。在失敗時不失去奮鬥的信心和勇氣,隻要敢於拚搏,就能擁有成功的希望。

失敗如同一劑苦澀的良藥,雖然苦口,但利於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

英國查爾斯王子說過:“人,如果不經曆失敗,那麼他的成功就是一個虛偽而又短暫的榮譽。”

任何成功的過程都難免遇到失敗,可以說沒有失敗便沒有成功。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清醒,讓我們排除一條走不通的路。失敗猶如一條繩索,堅強的人可以借助它攀高涉險,步入新的天地。

有成功就有失敗,有失敗也同樣會有成功。成功與失敗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沒有失敗過的成功者,不一定能守得住現有的成就;而一個失敗過的成功者,他定能守住自己現有的事業。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也隻有那些具有積極心態、意誌堅強、自信主動的人才能真正地領悟。

每個人都會遭遇失敗,我們不可能避免會受到這些失敗的纏繞,因為我們始終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前進的方向。有越高的追求目標,遭受的失敗也就越多,這是成功者們都經曆過的,也是我們所要麵對的。

失敗對於那些消極的人來說是滅頂之災,而對於那些領悟了失敗是成功之母所包含的意義的人來說,失敗隻會把他們鍛煉得更加成熟而堅強。

一位成功者充滿自信地說過:“失敗意味著三種情況:一是我們選擇的路不通;二是受某種原因的阻礙,我們還沒找到;三是差一點兒堅持。”是啊,即使當前失敗了,隻要有再來一次的勇氣,獲得成功並不是難事。

沒有經過痛苦與磨難的人,他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幸福之人不曾經曆過挫折與困難,也沒有任何一個成功者沒有經曆過失敗與磨難。翻開那些偉大成功者的創業史,就可以見證他們經過了多少風吹雨打,品嚐過了多少酸甜苦辣。

未曾有過失敗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因為隻有經過一次次的失敗才能積累起獲取成功的經驗。失敗是通往成功路上必須經曆的一道坎,跨過這道坎成功就會到來。

這是個成功者的故事,也是一個人失敗過18次的故事。

莎莉·拉菲爾是美國著名的廣播員,在她30年的廣播職業生涯中,她被辭退過18次,可是這18次的失敗換來了她更大的成就。

每一次的失敗莎莉都會鼓起勇氣,再一次放眼於最高處,確立比上次更大的目標。正因為她的這種折不斷、壓不彎的意誌,讓她獲得了兩次重要主持人獎項。莎莉這樣講述自己的失敗經曆:“我曾經被辭退過18次,在這18次辭退中,我曾想過退出,但我堅持走了過來,我反而讓它們成為鞭策我勇往直前的一種動力。”

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如果能利用種種挫折與失敗,來促使你更上一層樓,那麼一定可以實現你的理想。看過世上那些偉人的經曆就會知道,他們的功業彪炳史冊,但都經受過一連串的無情打擊,隻是因為他們都堅持到底,才終於取得輝煌成果。

一個人在職場中打拚,難免會遭受挫折與不幸,甚至失敗。然而,很多人都因失敗而成功。失敗,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筆巨大的財富;失敗,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感恩失敗,感恩它賦予我們獨特的人格魅力。

失敗算什麼?在挫折和失敗麵前,我們必須有一種永不言敗的心態。我們要感激失敗的考驗,讓我們從失敗中走出一條新路,這樣才有希望摘取成功的桂冠。

一家大公司要招聘10名職員,經過一段時間嚴格的麵試、筆試,公司從300多名應聘者中選出了10名佼佼者。

發榜這天,一個青年見榜上沒有自己的名字,悲慟欲絕,回到家中便要懸梁自盡,幸好被親人及時發現,他才沒有死成。

正當青年悲傷之時,卻傳來好消息:他的成績本是名列前茅,隻是由於計算機操作的失誤,才導致他的落選。

正當青年一家人大喜過望之時,卻又從公司傳來消息:他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簡單,公司的老板認為:“如此小的挫折都經受不了,這樣的人肯定在公司裏幹不成什麼大事。”

有人說,檢驗一個人,最好是在他失敗的時候,看失敗能否喚起他更多的勇氣,看失敗能否使他更加努力,看失敗能否使他挖掘自身潛力,看失敗以後他是更加堅強還是就此心灰意冷。

有人說過:“失敗不該成為頹喪、失誌的原因,應該成為新鮮的刺激。”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有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的勇氣和心態。

日本大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對他的員工說:“成功是一位貧乏的教師,它能教給你的東西很少;我們在失敗的時候,學到的東西最多。”“跌倒了就要站起來,而且更要往前走。跌倒了站起來隻是半個人,站起來後再往前走才是完整的人。”

人生的成功秘訣之一就在於如何麵對失敗。有些人將失敗看成打擊,他的前一次失敗就埋下了下一次失敗的種子,那是真正的失敗者。另一些人將失敗作為一種收獲,每一次的失敗都增加了下一次成功的機遇。屢敗屢戰,鬥誌便一次比一次更強,愈戰愈勇,最終勝利也就自然來臨。

感恩失敗對我們的磨礪

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當我們真正地明白了、理解了失敗的意義,我們便也懂得了:其實,我們應該感謝失敗對自己的磨煉。

人的一生難免會遭遇多次失敗,遭遇失敗並不可怕,失敗並不意味你一無所有,隻是表明你暫時尚未成功;失敗並不意味著你一事無成,隻是表明你得到了經驗和教訓。因此請你別忘記感恩你所經曆的失敗。

有的人心理素質較差,意誌力不強,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一遇到失敗,就漸漸對自己失去信心,這樣,即使有好機會使事情出現轉機,也被這拉長的苦臉嚇跑了。

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超越的機會,逃離失敗,躲避失敗,就會把一個人的活力與成長力剝奪殆盡,使人變成行屍走肉。所以,失敗是超越自我的重要推動力。

林肯在競選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失敗後說:“如果聖明的百姓用他們的智慧決定我該接受這個磨煉,那麼,我便會從失敗中學會某些真理,而不至於過分憤怒。”

每一次失敗,都能磨煉你的技巧,增強你的勇氣,考驗你的耐心,培養你的能力。

美國成功學專家拿破侖·希爾在總結了自己的七次失敗之後說:“看起來像是失敗的,其實卻是一隻看不見的慈祥之手,阻攔了我的錯誤路線,並以偉大的智慧強迫我改變方向,向著對我有利的方向前進。”失敗,是超越自我的坐標,一旦發現此路不通,便要另辟蹊徑,當許許多多這樣的坐標被明顯地標示出來後,通往成功之路就更加清晰了。

邁克爾·戴爾在培訓員工時常常說:“不要粉飾太平。”他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要試圖把錯誤的事情用各種理由來美化,即使暫時掩蓋了真相,問題也遲早會出現,所以直接麵對最好。每當他的經營出現問題後,他都會以積極的態度正麵迎接問題,而不是尋找理由逃避問題。他以這種斬釘截鐵的態度去麵對所有錯誤,坦白承認說:“我遇到問題了,我負有責任,因此我必須進行修正。”他很清楚,如果自己不這麼做,別人這樣做了,成功就會屬於別人。

幾年前,宜家不得不收回一種兒童玩具,並下令停止生產,因為這種玩具的眼睛有脫落的危險,對兒童的安全不利。幸運的是,宜家在發生問題之前就發現了這種情況。可是停產又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這種玩具由印度一家工廠生產,該工廠有600名雇員,一時間,600名工人無工作可做。因此,宜家先後派了幾名設計師到工廠去查看情況,看看有什麼解決辦法。前麵的幾個設計師去了之後都沒有提出任何建議,宜家總部陷入了恐慌。此時,一個平時不太引起大家注意的設計師安娜主動請纓,並相信肯定會有辦法來解決的。

安娜查看了工廠以及所用的材料,她與供應商一起工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論證。一條路線走不下去,再換一條,就這樣,安娜經過連續幾個通宵,開發出了一個全新係列的產品,取名叫“法姆尼”。兩個星期後,她帶著法姆尼返回了瑞典,這是一種帶有手臂的精美靠墊。該產品推出後,立即受到顧客的喜愛。法姆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值得一提的是,顧客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量很大,僅靠該生產廠家原有的600名雇員都不能滿足這個需求,後來工廠又招聘了許多新的雇員。

不敢失敗實質上是人生的真正失敗。一帆風順的人達不到創造的頂峰,他們的潛力也就不可能真正發揮出來。

失敗是一塊調色板,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絢麗燦爛。如果沒有失敗,就沒有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就少了那份執著,少了那份激情;失敗是一個熔爐,它可以把人身上的雜質都熔化掉,使人成為一塊純淨的好鋼。失敗是一塊試驗石,它可以鍛煉人的意誌和能力,使我們更加堅強,更加堅韌,我們的信心也會隨著那份執著更加堅定。失敗是一所好大學,我們可以學到不少知識,來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以適應當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既然失敗帶給我們這麼多寶貴的經驗,那麼我們就應該把失敗當作自己的財富,直麵失敗,感謝失敗。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經創下過這樣的紀錄,他們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遭遇138次冰山,118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

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及在保費方麵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後來,有一位律師來此處觀光,使這艘船得以名揚天下!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善良的律師十分苦惱這樣的悲慘結局。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很想用一種方法來避免這一災難,來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當這位律師來到英國觀光時,意外地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了這艘船,他忽然有了一種衝動,好像自己的難題得到了解決。他想: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艘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曆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裏,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它使我們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我們要永遠銘記傷痛,換一個角度看待失敗,永遠感謝失敗對自己的教訓,感謝失敗對自己的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