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硬度異常:硬甲時甲板增厚,越到指尖越加厚,可能是先天原因造成,也可在後天因長期刺激引起。軟甲則甲板薄軟,易變曲、變白,指甲尖易劈裂,見於先天異常、B族維生素缺乏、梅毒等。扁平甲、匙狀甲、鉤形甲、巨甲、小甲、甲萎病等大多是先天異常所致。杵狀甲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後天心髒病因素。
10.睡眠時間過少影響孩子智力
兒童正在長身體的時候,睡眠時間要適當,既不能睡懶覺,又不能缺覺,兩者都有礙兒童健康。
據調查結果證明,7~8歲學生每天晚上睡眠不足8小時者,有61%的人跟不上功課;39%的人勉強達平均分數線。每晚睡眠長達10小時者,隻有13%的人跟不上功課,76%的人成績中等,11%的人成績優良。長期睡眠少的兒童常伴有語言障礙,如口吃、嘴笨等。因此,孩子忌睡眠時間太少。
孩子睡眠時間少不但影響學習成績,而且妨礙智力發育,這一點應該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11.孩子聽力損害常見原因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近200萬人患有聽力障礙,其中孩子約占50%。聽力保健也需從娃娃抓起。以下6種因素是孩子聽力損傷的主要原因,家長應予以充分重視。
(1)掏耳:當孩子叫嚷耳朵癢時,有些父母會信手取來發夾、短木棒、毛線針等物,甚至直接用纖長的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裏盲目掏挖。這時,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極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處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這不僅會引起耳痛、出血,還會使外耳與中耳腔直接相通,細菌乘虛而入引起感染。鼓膜參與聲音傳導,若鼓膜穿孔會直接影響孩子聽力。
(2)中耳炎:由於耳咽管解剖結構上的特點,幼兒在傷風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惡心、嘔吐時,常常會引起中耳腔的細菌感染發生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當中耳腔內膿液不斷增多時,孩子會因耳痛加劇而大哭,中耳腔內膿液增多的壓力也會引起鼓膜穿孔、破裂。如果不及時就醫或治療不徹底,會造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如鼓膜不斷遭到破壞穿孔越來越大,對聽力的影響將日趨嚴重。
(3)藥物中毒:孩子患傷風感冒、頭痛發熱時,如醫生盲目給孩子注射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耳毒性藥物會導致少數過敏體質的孩子內耳聽覺器官中毒,聽力明顯下降甚至耳聾。如果病情發生在孩子學說話之前,孩子就可能變成聾啞人。據統計,因使用這類藥物引起的耳聾占藥物性耳聾的97%。因而,應盡量避免使用這些耳毒性藥物。
(4)外傷:耳外傷原因包括:孩子淘氣時,父母盛怒之下,不分青紅皂白給孩子幾巴掌;喜慶佳節,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邊爆炸,巨大氣浪直衝耳道內鼓膜;遊泳時,孩子一側耳朵先撞擊水麵等。以上外傷都會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導致聽力減退。
(5)耳周病變:耳朵周圍鄰近器官的病變,有時也會涉及中耳腔,從而引起聽力減退,如鼻炎、副鼻竇炎、扁桃體炎。
(6)噪聲:有些孩子在收看電視或收聽音樂時,往往喜歡把音量開得很大;有的孩子還喜歡聽立體聲音樂,戴上耳機一聽就是幾個小時,無論在行走或做功課時都不願取下。殊不知,長時間接觸高分貝的噪聲會對內耳聽覺器官的神經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對聽力的損害也很大。
12.不可忽視兒童運動不足
現在的兒童比以前的同齡兒童個子高、肩膀寬、身體重。可是不少孩子的肺活量小、臂力弱、動手能力差。個兒大、看起來很健壯的孩子往往是近視眼、平足,教師與家長抱怨這些孩子神經過敏、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大都是肌力衰弱,即活動不夠造成的。
孩子的體力活動雖多,但往往與他們對活動的需要量仍有很大差距。即使愛走、愛跑、愛玩和愛活動的孩子運動量也不夠,而明顯的肌力衰弱則是在上學後發生的。在教室裏聽課是坐著,在家做功課也得坐著,晚上看電視還是坐著,而且往往是在通風不佳的場所。
家長可以看一看自己的孩子活動時間有多少,坐著的時間有多少。這兩個時間經常不成比例。這不能不引起家長的重視。活動不夠對孩子比對大人更危險。活動不夠會使身體發育不協調,這為功能性障礙埋下了隱患。
活動不夠之所以可怕,首先是因為它會降低心血管係統和呼吸器官的適應能力,降低工作能力和耐心,孩子在從事體力與腦力勞動時很容易疲勞。
國外研究機構所進行的專門調查表明,肌力衰弱會降低對致病微生物和溫度變化的抵抗力。因此,活動少的兒童比活動多的同齡兒童更易患口腔傳染病。
孩子的生活方式與中樞神經係統和自主神經係統的功能之間有著密切聯係。不常在室外活動、不做操和不從事體育活動的兒童往往很任性,睡眠差,對外界刺激敏感。高血壓的患者年齡越來越小,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肌力衰弱造成的。
因此,鼓勵、支持、引導孩子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體育運動和戶外活動,對孩子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13.張口呼吸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兒童患感冒後,張口呼吸不僅使孩子唇焦舌燥、嗓子冒煙,還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機會。用口呼吸時,由於孩子的胸廓擴張受限,肺髒膨脹不全,容易引起肺泡充氣不足,造成漏鬥胸。由於呼吸困難,血液中含氧量下降,暫時性缺氧與二氧化碳堆積容易導致心肺功能異常。鼻塞導致進食時呼吸不暢,孩子常囫圇吞食,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同時,氣體經口呼出,容易使孩子口齒不清。夜晚睡覺打鼾,睡眠不穩,孩子容易被噩夢驚醒,以致白天精神委靡,頭昏腦漲。
人的鼻咽與中耳有咽鼓管相通,由於孩子咽部開口處被肥大的增殖體堵塞,耳內氣體被吸收而形成負壓,導致耳內悶痛,聽力下降。感染經咽鼓管“株連”中耳,引起滲出性或化膿性中耳炎,進而損害孩子的聽力,使孩子的學習能力下降。
鑒於上述方麵,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用口呼吸,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治療。
14.用口呼吸多得病
有些家長聊天時經常提到,他們的孩子常常張著嘴呼吸,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正常人吸入空氣需經鼻腔、氣管,進入肺。但如果鼻腔或鼻咽部因某種疾病而堵塞,孩子就不由自主地用口呼吸以維持體內正常的氣體交換。但是,長期用口呼吸會使鼻子這個天然的“恒溫箱”和“除塵器”的功能減弱,很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和引起其他疾病。
當發現孩子鼻塞並用口呼吸時,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免貽誤治療的時機。引起孩子鼻塞而被迫用口呼吸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扁桃體過度肥大:位於鼻咽腔的咽扁桃體肥大也稱增殖體肥大,是引起孩子用口呼吸最常見的病因。孩子除有鼻塞外,還可能在睡眠時打鼾和氣喘,睡眠不安。有的孩子麵部發育出現障礙,呈現“增殖體麵容”,其特點是硬齶高拱,切牙外凸,嘴唇厚,上唇上翹,麵部表情呆滯。如果增殖體壓迫鄰近的咽鼓管開口,還可並發中耳炎,使孩子的聽力受影響。一經確診增殖體過度肥大,應及早進行增殖體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