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食時不要在他麵前鋪餐巾。孩子好奇、探索性強,喜歡去拉餐巾,容易將桌上的熱湯、熱菜一起拖拉下來。也不要讓孩子拿筷子當玩具玩耍,一旦不慎容易戳傷眼睛和身體。
☆外出就餐時盡量給孩子安坐在有靠背的孩子專用座椅上,並用圍帶護身,這樣能避免孩子坐不穩跌跤。而且在外就餐時一定要有大人專門看著孩子,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餐廳內奔跑,以免撞到送菜的服務員,熱湯水灑到孩子身上引起燙傷。
14.不可小視“甜食綜合征”
孩子生來愛吃甜的東西。食物中甜味主要來自糖分。糖是人體必不可少的養料,它參與構成身體的組織並通過代謝提供能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含糖的點心、飲料、水果等越來越多。不少家長對獨生子女備加疼愛,百依百順,造成孩子吃糖太多。
吃糖太多會產生不良的作用,如引起肥胖症、誘發糖尿病、促使齲齒發生……這已被人所熟知,但兒童吃糖過多還會影響神經活動和智力,恐怕不少人尚不了解。
我們平常所吃的糖是蔗糖,在體內轉化為比分子更小的葡萄糖進行氧化,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葡萄糖的氧化反應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酶來催化。如果長期吃進過量的食糖,機體就加速糖的氧化,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使它供不應求。人體內是不能自身合成維生素B1的,全靠從食物中吸收,由於大量吃甜食影響食欲,造成維生素B1的食物供應不足,最終影響葡萄糖的氧化,產生較多的氧化不全的中產物如責酮酸、乳酸等代謝產物,這類物質在腦組織中蓄積就會影響中樞神經係統的活動,發生精神煩躁,表現為精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愛哭鬧、好發脾氣等,稱為“甜食綜合征”。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生活、學習都很不利。
預防“甜食綜合征”要從孩子起控製吃糖,不能讓孩子養成偏愛甜食的習慣。做到吃飯前後、睡前不吃甜食,每天進食糖量不超過每千克體重零點五克。
平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豆類、蘋果、動物肝髒、瘦肉之類等。
15.孩子為什麼會吃飯慢
有的孩子吃飯的速度比一般孩子慢,常常遭到嗬斥。但家長卻不找原因。那麼孩子吃飯太慢原因何在呢?大致有以下幾種。
(1)動作失衡:孩子眼、手不協調,能夠用筷子和湯匙,可是卻拿不穩,比較費時費力。另外他們的專注力也差,聽家人說話就會忘了吃飯,總是需要人在旁督促才行。
(2)腸胃有問題:孩子有很飽的感覺,肚子很脹,吃下去胃有點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吃到最後就慢下來了。
(3)牙齒有問題:比如牙齒上下顎咬合不緊密,牙齒缺乏鈣質,咬纖維高的白菜、菠菜、韭菜或是紅燒牛肉就比較費時間,嘴裏沒有辦法含太多的東西,必須分批咀嚼才行。
(4)不喜歡今天的飯菜:媽媽今天做的菜不好吃,也可能大人的口味不合小孩的口味,孩子不愛吃。
(5)不覺得餓:今天的運動量太少、上一餐吃得太多了或飯前吃了點東西,孩子勉強吃一點當然沒辦法吃得那麼起勁了。
(6)吃不完自己碗裏的飯: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總是給孩子盛得滿滿的一大碗。孩子看見那麼一大堆的食物就有壓力,胃口自然就消失了。
(7)作為向父母提條件的資本:有些孩子覺得是父母在求他吃,於是故意吃得很慢,以便在父母要求他快些吃時提出自己的要求,答應了要求就能吃得快。
(8)喜歡在餐桌上和家人聊天:孩子認為吃飯時全家人聚在一塊,氣氛比較輕鬆,可以聊天,談一些幼兒園裏發生的事,也想聽聽家人談論外麵發生的事,吃飯就慢了。
(9)孩子的心情不太好:孩子今天有心事,比如受了什麼委屈、挨老師批語了或者被小朋友恐嚇了,心情不好會食不知味,吃飯的速度就會慢下來了。
總之,孩子吃飯慢可能是其中一種原因或多種原因造成的。發現孩子吃飯慢時,家長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嗬斥孩子,一不定期要找一找原因,也許有你不知道的問題。
16.如何預防孩子長成“豆芽菜”體型
孩子活動能力比較強,如果營養不足,尤其是能量和蛋白質供給不足,除了引起體脂儲備減少外,肌肉組織會生長不良,表現為消瘦,呈“豆芽菜”體型。嚴重者身高及器官功能發育也會受影響。
(1)發生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①平日膳食搭配不當。②不良的飲食習慣。③戶外活動不足。④身體有一些疾病。
(2)防治措施:①根據平衡膳食的原則進行評估,逐漸增加各類食物的進食量。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糾正挑食、偏食和愛吃零食的不良飲食行為。③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④患病兒童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及並發症,必要時可適當補充高能量和高營養的製劑。
17.小胖墩是如何養出來的
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已經影響並將進一步影響人口素質的提高,其中青少年性發育異常就是一個突出的表現。我國學者曾對城市和農村婚前男青年的精液作了分析,結果發現農村青年的精子數量、活動度等10項指標遠遠高於城市青年。這表明,城市青年的精液質量明顯退化。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呢?有關專家認為,關鍵是源於“蛋殼生活”。
“蛋殼生活”是指少年兒童的生活過於富裕安逸,常年過量的食用肥肉、肉製品、雞蛋和飲料,大量的脂肪和糖進入孩子正在發育的肌體,加之從小缺少勞動和鍛煉,造成過度肥胖。孩子越來越肥胖,活動量越來越少,形成惡性循環並由此形成懶惰、任性等不良性格以及體格發育上的障礙。很多人稱之為“肥胖兒綜合征”。
為什麼肥胖可致男孩性發育異常呢?一般認為,肥胖使腦垂體後葉脂肪化,導致腦垂體功能下降,甚至喪失,不能釋放男性激素並會出現睾丸縮小、陰莖不發育,形成小睾丸、小陰莖症及第二性征缺乏、女性化等病態。也有人認為,從小肥胖,睾丸間質被脂肪細胞浸潤,從而影響間質細胞生產雄性激素的功能。
總體來看,我國農村少年兒童的性發育優於城市兒童。農村兒童在飲食方麵比城市兒童要差一些,而他們的勞動和鍛煉比城市兒童多得多。農村一些兒童上學每天來回要行走幾裏、十幾裏路程,而一些城市上學孩子連上下樓梯都要父母抱著或背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難道不給人們啟迪嗎?有關專家提醒為人父母,必須使孩子從小避免過度肥胖。其關鍵的措施是要像農村兒童那樣,極力恢複大自然的綠色飲食,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或少吃肉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量高的飲料。此外就是增加體育及勞動鍛煉機會,讓他們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他們在大自然的風雨中鍛煉成長。對過度肥胖兒童,應及時去有關專科醫院檢查,如果發現異常,早治療,以便盡快恢複正常的性功能。
18.孩子肥胖與家長有密切關係
一般上,單純性肥胖兒童的家庭都有以下共同點。
(1)家長的營養與健康意識薄弱,不了解肥胖對生命的危害。有的家長甚至用快餐、甜食等作為獎勵誘導孩子,導致肥胖發生。
(2)家長由於工作繁忙,無心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有的父母給孩子安排的不是健康營養的三餐而是飯錢,導致孩子按照自己的嗜好購買食物,如巧克力、炸雞、汽水等,時間一長就養成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3)家庭成員大都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而且都偏胖或正在發胖。部分家長不懂運動對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對孩子過分保護明顯限製了孩子的活動空間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