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信:相信自己,無所不能(2 / 3)

“老師,吹牛能令自己強壯嗎?”

“當然可以,你站到我麵前來。”小丹佛斯站到老師的麵前。

“現在,就以你的目前的姿勢來看。它說明你正想著自己弱的一麵,我希望你做的是考慮自己強的一麵,收腹挺胸。照我所說的做,想象自己很強壯,相信自己會做得到。”

從那以後,小丹佛斯依著他的話去做了,認為自己可以做到,靠自己的雙腿站在這個社會上,活得像個真正的男子漢。當他85歲的高齡時,仍然精力充沛、健康、有活力。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的一生有如此大的轉變,丹佛斯自豪地說,他認為他會強壯起來就會真的活得如他想象的一樣像個大丈夫。

威廉·丹佛斯相信自己一生活得很健康,他是布瑞納公司的老總也很成功。我們也要相信自己,因為我們也需要成功。倘若不去相信自己,做人不會有激情,做事也不會有分寸,怎麼再談成功?所以,要記住:相信才能成功!你要自信,自信很重要。

維持工作最佳狀態

每個人都一定要麵對的一個大問題是:怎樣激發與保持旺盛的精力,怎樣讓自己始終維持最好的工作狀態。

很多人不能傾其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其理由是多方麵的,就像錯誤的工作習慣、困頓的生活、錯誤的思考方法、工作方式不當以及職業不合天性等等,都會影響積極性的施展。

做好工作的所有條件都蘊含在自己身上,你就是自己最好的資本。取得成功的秘訣也在你的大腦、神經、肌肉和思維之中。所有都取決於你的身體與精神狀況,由於這將決定著你有沒有精力與能力去做自己的工作。你所能展示的體力與精力的大小,將決定你未來的成功程度。對於這些力量的一切損害,都在減少自己的成功幾率。

要是你思維敏捷、頭腦清醒、積極熱情,就必定會最大限度地調動與發揮自己的潛力。同時,你能認為自己每一點能量、情感、體力、才華都是非常寶貴的,不能輕易浪費,而要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你會以為任何一點浪費都是不能饒恕的罪過,好像是對自己的犯罪。你會預防自身能量的泄漏,絕不能對“成功的資本”作任何不必要的支取。

同時,你還會鼓足所有的力量,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做事。你會把一切能量集中起來,以達到最佳效果,竭盡全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務。要是你天天不是以健康強壯、飽含活力的身體投入生活,而隻是把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你所獲得的成績就必定十分的有限。

每天,無論感覺怎樣,要強迫自己迅速起床,振作起來,以積極的狀態麵對生活,盡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和那些衣冠不整、無精打采、喜歡自怨自艾的人交往。

出門前要讓自己衣著得體。人不要總是想著自己的衣著打扮,可是,他要養成衣著得體的習慣。衣著整潔,充滿自信與自尊,一定會對成功有所助益。要是你不注意穿著、灰頭土臉,在和人交往時,就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自信不足。還會引起內心的不安,一樣的會耗費精力,傷害自信心。

英國小說家薩克雷就說過:“在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有一個標誌著信譽的字母。”我們的外形就是自己最好的廣告,要是衣冠不整,愁眉苦臉,在他人的眼中,我們的聲譽就會打折扣。他人根據自己看見的事物,對我們作出相應的評價。他們以為,我們的外表就是內在的代表,可以從中了解我們的能力。要是衣著得體、舉止優雅,就能看出這個人工作和生活的狀態,這種觀點完全正確。要是頭發零亂,衣服鬆鬆垮垮,其實並不代表什麼,可是它卻會在我們的生活、舉止中表現出來。

想做一番事業的年輕人,決不會由於自己的條件太有利了,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相反,優厚待遇與好處,隻會使他們更有信心和力量去奮鬥。他們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條件,從而來增加自尊心,獲得成功。

心中要想到勝利

如果你的心中想到了失敗,你就要失敗了!如果你沒有必勝的決心,決無任何成就!縱使你想要得到勝利,隻要浮現失敗的字眼,勝利便不會向你微笑。

如果你不認真行事,你就失敗了。我們在大自然宇宙中發現,成功起源於人類的意誌力。一切皆由人類的精神狀態決定!

如果你想到了落後,你就要落後了。如果你想要晉升到最高的位置,在勝利未到手之前,必定要擁有我一定做得到的信念!

人生的戰果,並非強勢快速就能達到。所有最後獲得勝利的人,都是堅信我一定做得到的人!

有這麼一則故事:

一日,一人把球打到高低不平的地麵,那裏的草十分高。當大家來到球的落點時,那人氣餒地說:“看看我打的。我明顯把球打到難打區了,球的落點真差,要把球打出去會非常難。”

這時朋友笑著說:“你不是在書裏讀到過積極思考的嗎?”

那人很無奈地承認確實要積極思考。

“我對你球的落點不會有消極的看法。”他說道,“你認為要是球落到草短的球道你就會打出好球來嗎?”

那人說:“我是這麼認為。”

“那麼,”他繼續說,“你為何認為你能夠打得比現在這個落點好?”

“因為,”那人答道,“球道的草割得非常短,球就比較好打出來。”

這時他做了一件很奇特的事情。“我們現在跪下來用手觸摸地,”他提議說,“接著來檢查現在的情形。我們來看看這個球是怎樣落到地麵的。”

大家跪下來用手摸地,於是他說:“觀察這個球在這裏的相對高度,差不多跟球道上是相同的,唯一不一樣的是這裏的草大約有六英寸高。”

於是他做了一件更奇特的事,“觀察這種草的品質與特性。”他說道。他拔下一根草交給那人,“咬一咬。”

那人咬了。

“嫩不嫩?”他問道。

那人答道:“嫩,非常嫩。”

“那麼,”他接著說道,“你用五號鐵頭球杆輕輕一揮就能夠像刀一樣穿過草叢把球打出。”於是他告訴那人這一輩子都要記住的話,“難打隻是心理作用。也就是說,你覺得難打是因為你這樣認為。在你的心裏,你早已決定這是個要給你造成困難的障礙。克服這個障礙的能量就在你的心裏。要是你在心裏看到自己把它從難打區擊出,堅信你真的能夠做到,你的心就會傳送彈性、節奏與能量到你的肌肉,你就能用一種把球以漂亮的一揮打出草叢的態度拿起你的球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眼睛盯著球,告誡自己,你要用美麗的一擊把它揮離草叢。讓僵硬和緊張都離開你,用興奮的心情用力揮出。切記,難打隻是心理因素。”

要是你有困難,別忘了這個十分偉大的話——“難打隻是心理作用”。

你的障礙確實存在。它們不是你想象的,並且它們實際上也不像看起來那樣困難。你的心理態度是最關鍵的。堅信全能的上帝會引導你的眼睛盯住你能量的來源,給你能量讓你可以使自己脫離難打區。告誡你自己,體驗了這個能量,你能夠做所有你需要做的事。堅信這個能量會把你身上的緊張驅走,這個能量在你全身流動。堅信這個能量,那樣勝利就能降臨。

此時,再看一眼那些一直困惑你的障礙,你會發現它不像你所想的那麼可怕了。對自己說:“難打隻是心理作用。心中隻想到勝利——我就能勝利。”牢記這個準則。把它寫在一張紙上,並把紙放在你的皮夾裏,把它貼在你天天早上刮胡子的鏡子上,把它放在化妝台或你的書桌上,把它放在廚房的水槽上,直到這個真理深深地刻在你的腦海中,滲透到你所有的心靈中,從而變成你積極的思想。

毛遂自薦早日出頭

人們常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如今的時代,這種說法還實用嗎?回答是:不。現在是競爭激烈的時代,保守、含蓄的性格,在職場上絕不利於發展。

古語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意思是說:如果沒有伯樂發現你、賞識你,縱然你是千裏馬,也很難有作為。當今社會,倘若你一味等著伯樂來找你,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還有一句古話:“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你首先要學會推銷自己,隻有這樣才會遇到更多的機會。

現在大學有一門學科叫傳播學,的確,傳播就是帶你走向成功的一輛特快客車,甚至可以說是時下風靡的“動車”。如果你是塊料,並且具有自我傳播的意識,能夠掌握傳播自己的技巧和渠道,那麼你一定能在短時期內小有名氣。能傳播自己,並能獲取別人認可和尊重,也是對自己奮鬥的一種激勵。現實中,任何一個職位,都會有若幹個潛在的或明處的對手在競爭。你不要坐等聖旨的降臨,也不要坐等機會送上門,而是要學會積極地尋找,把握時機,甚至毛遂自薦,你才有可能迅速脫穎而出。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馮的人投奔到孟嚐君門下做食客。但是他食無魚,出無車,真正是一個懷才不遇。馮心裏十分難受,但他沒有選擇等待時機,而是采取了一種“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策略,每天都彈著自己的那把破寶劍高唱著:“夥計啊!咱這麼大本事,竟然吃飯沒有魚?夥計啊!咱這麼大本事,竟然出門沒專車?”孟嚐君聞言,覺得他既然說話這麼牛,應該有些本事,就給他安排了事情,馮也便得到了出頭之日。

所以說“酒香也怕巷子深”。當今社會是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是一個急需各類人才的社會,如果你是“千裏馬”,就應該跳出槽櫪,一展雄姿,毛遂自薦,勇於推銷自己。

推銷自己是一門藝術。你學會了這個,可以說你就能夠推銷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一個人的才華、能力並不是立刻就能被人看出來或認可的,它需要通過實際的工作效果去檢驗。但在很多時候,你很難得到這樣的機會,所以你必須把自己的才華用行動表現出來,讓人在第一次見你麵的時候就覺得你很是不凡。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人們無法根據書的封麵來判斷一本書的價值。”但事實上,人們往往都是根據這本書的封麵來判斷它的內容,現在所崇尚的“包裝”即緣於此。比如:某人讓你在兩件禮物中挑選一件,其中一件是一個很小的沒有任何圖案的深色紙袋,另一件是包裝精美、貼著本地區最豪華商店標簽的小盒子,毫無疑問你會選擇後者,因為你所幻想的是裏麵裝著精致的禮物。然而,當你激動地打開包裝盒,看到裏麵隻有幾個紙夾子時,你會很失望。如果你夢寐以求的禮物就裝在那個深色紙袋裏,你更會為自己的錯誤選擇感到惋惜。你應該清楚,你之所以選擇了第二個盒子,是因為受到了精美包裝的誘惑。在你不知道內裏的情況下,你必定會按照常理去推想,以為貴重的東西一定有好的包裝。同理,在你不了解一個人的情況下,你會根據他的衣著、言談、氣質來判斷他是什麼身份、職業,有無才華。所以,當你尋找工作、參加麵試時,你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方式把自己表現出來,讓用人單位知道你的才華和能力。總之,你要把自己成功地推銷出去。

一般來說,企業招收人才,要求的都是有技術業務水平,外加敬業、拚搏、進取、有責任心以及良好的學習創造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和溝通的能力等等。事實上,我們可以將這些歸結為兩類人才:一是有技術背景、知識全麵的綜合素質高的人才;二是在某個領域有獨到之處的人才。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了解自己有何優勢,倘若能做自己的伯樂,你就能揚長避短,成功地推銷自己,也就能把握好機遇,有目的地迅速發展完善自己,在實踐中取得進步。

劉華是某財經大學農經係的一名本科畢業生。畢業時,他不滿意學校推薦的工作,就帶著檔案南下,想到廣州謀求一份較好的工作。

一天,劉華在報紙上看到一家美國商行招聘高級人事主管的啟事,決定應聘。不料,趕到那裏時,已經有三十多名大學生、碩士生先他一步到了,但錄取名額隻有一個。麵試之後,劉華感覺自己太一般了,心裏直打退堂鼓,幾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正在這時,總經理的秘書突然驚慌地跑到了麵試現場,對正在主持麵試的總經理說:“總經理,辦公室的電腦壞了。”

總經理命女秘書即刻打電話請人來維修。劉華就突然站起來:“讓我來試一試。”總經理看看他的簡曆,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卻同意了他的請求。

十幾分鍾後,電腦恢複了正常。這位美國總經理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他感覺中國文科學生精通電腦的並不多,而懂得維修電腦的人更是奇缺。於是,由於劉華平時用功好學,在麵試中又成功地由學生角色轉換成員工角色,所以他成功了。

良好的口才在求職中固然不可缺少,但在某些情形下,行為才真正是勝於雄辯。劉華沒有依賴他的如簧之舌獲得成功,而是憑借維修電腦這種實用的技藝,使對方由不信任到欣賞,繼而成功地獲取職位。也許有人會說,如果不是電腦正好在麵試中出現故障,即使劉華擁有技藝,也沒機會上前一試,或者由於畏懼心理作祟,他也可能讓機會白白溜走,那麼,他後來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然而,正是這些假設,更加說明機會對人是多麼的重要。

另有一個大學生,剛從學校畢業,便急於要找一份工作,於是他備妥自傳、履曆表、學校成績單以及教授的推薦函等東西,到一家雜誌社的人事部門毛遂自薦。

“請問你們需要一名優秀的編輯嗎?”這個大學生信心滿滿地詢問人事經理。

“不需要。”

“那麼一名好的采訪記者呢?”

“也不需要。”

“一名仔細的校對呢?”

“不需要。我坦白告訴你,目前我們各部門的人員都已額滿,沒有任何空缺。”

“經理,那你們必定需要這個東西。”這個大學生變魔術般從背包中拿出一個設計精美的招牌,上麵寫著:全部額滿,暫不雇用。

事情的結果是,這個極富創意精神的大學生被公司高薪聘用,擔任雜誌社的宣傳工作。

你隻要拿出毛遂自薦的精神,自信地走到機會麵前,關鍵時刻露一手,不需要你付出很多代價,卻會使你受益匪淺,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日常生活中,你的大腦中就要不斷告訴自己“我能行”,不斷地為自己加油。

假如你不懂得毛遂自薦,不采取主動措施,那麼又會怎樣呢?結果是:你隻能被埋沒在人海中。

你認為你行你就行

一件事,一旦開始做,往往並沒想象的難,自信是關鍵。套用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的一句話,那就是,同一件事,你認為你能成功,你是對的;你認為你無法成功,你也是對的。任何情況下都有不完美,完美主義者並不是一個褒義詞。說你行你就行,先做出個粗樣,然後逐步改進、完善。關鍵是行動起來。或許這是有為者與無為者的一大區別。

無論任何時候,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有很大的能量,我能做很多的事情,隻要我想沒有做不到的!我就是雜草。既然是雜草了,那困難肯定很多了,你又不是溫室裏的小花,你怕什麼!你堅持了就要走下去。一定要相信自己,別怕,沒有什大不了的!你認為你行就是要讓別人看到你的與眾不同,這才是你來到這個世上的真正意義所在。

有這麼一則故事:

某日早晨,一位牧師正在為講道詞而大傷腦筋,他的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外麵下著雨,小兒子又煩躁不安,令人心煩。後來他隨手拿起一本舊雜誌,順手翻一翻,看到一張色彩鮮麗的巨幅圖畫,那是一張世界地圖。他把這一頁撕下來,並撕成若幹小碎片,丟到客廳地板上,對兒子說:“強尼,你把它拚起來,我就給你兩毛五分錢。”牧師心想他至少會忙上半天,誰知不到十分鍾,他書房就響起了敲門聲,他兒子已經把完整的地圖拚好了。牧師驚訝萬分,兒子竟然在這麼短時間內拚好了。每一片紙頭都整整齊齊地排在一起,整張地圖又恢複原來的形狀。

“兒子啊,怎麼這麼快就拚好啦?”牧師不解地問。

“噢,”強尼說,“很簡單呀!這張地圖的背麵有一個人的圖畫。我先把一張紙放在下麵,把人的圖畫放在上麵拚起來,再放一張紙在拚好的圖上麵,然後翻過來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拚得對,地圖也該拚得對才是。”牧師忍不住笑起來,給他一個兩毛五分的鎳幣。

“你把明天講道的題也給了我了。”他說,“假使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是對的。”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非常深刻: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環境,想力求改變,則首先應該改變自己。即如果你是對的,則你的世界也是對的。你認為你行,則你就能發揮潛能,你就能成功。也就是說,隻要堅定信念,就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安東尼·羅賓說得好,世界上最強的力量之一是對潛能的強烈信念。

牧羊女貞德,在12歲時就相信能夠率領法國軍隊抵抗英國。她的信念如此強烈,17歲時,她到查理王子麵前說明她的信念,查理王子被她說服了,給了她一套盔甲和一支軍隊。貞德領導法軍打敗了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軍。

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障礙多難克服,你的信念都會告訴你,其中必有解決之道。讓我們再重複一遍,對潛能的強烈信念是世上最強的力量之一。聽診器、打字機或是麥克風可能是你的盔甲;耐心、不自私或者永不懈怠的態度可能是你的寶劍。

成功是平凡的人以不平凡的決心做到的,但這很不簡單,有價值的成就通常都不容易取得。一位心理學家說,多數情緒低落,不能適應環境者,皆因對自己缺乏信心,不能對自己能力產生強大的信心。

英國政治家威伯福斯就是一位對潛能有著強烈信念的人。厭惡自己矮小,名作家威斯韋爾有一次去聽威伯福斯演講,事後對人說:“我看他在台上真是小不點兒,但是聽他演說,越說似乎人越大,到後來竟成了巨人。”威伯福斯終生病弱,醫生叫他吸鴉片煙,以維持生命。曆時20年,他卻不增加每日吸食劑量的本領。他反對奴隸貿易,為廢除奴隸製度作出巨大貢獻,英國廢止奴隸貿易製度,多半是與他強烈的信念分不開。

曆史上的那些成功事跡,多數都是境遇坎坷或身有缺陷但仍勇往直前的人譜寫的。有一次,威著名小提琴家布爾在巴黎舉行演奏會,一曲未終,突然斷掉一根弦。他不動聲色,繼續用三根弦奏完全曲。事實上,這就是人生——充滿曲折和不定性,隻要懷有強烈的信念,認為你行,你也會像布爾一樣用其餘三根弦奏完人生。

每一路口都代表著機遇

我們如果把人生看成是一道坎坷彎曲的小路,那麼,機遇就像那一個個的路口,每一個路口都會適時向你提出一個“怎麼樣選擇”的問題,每一個路口都代表著許多新的可能。通常,這些選擇會使你的人生發生重大變化;有時,它還會徹底地改變你的命運。因此,人生中的一個絕對不能被忽視的大問題就是怎麼樣對待機遇。

能否把握住機遇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區別成功者和失敗者的一個重要標誌。在這個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失意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失意均和機遇問題有關。有的人是準備不足,所以隻能望“機遇”白白流走而興歎;有的人則是由於守株待兔不成,而落得個懷才不遇無所做為,一事無成;還有的人則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機遇,所以即使機遇在手,仍隻能讓機遇白白流走。然而,這些困擾著許多人的難題在張藝謀那裏卻並不成為問題,而相反地,他一次又一次地抓住了機遇,從而使自己的命運徹底地改變。

1.有準備就能很好地抓住機遇

可以說張藝謀是不幸的,因為命運並沒有給他多少機會。在那個“血統論”盛行的年代,一個人一出生,就要繼承或者背負起家庭出身這一被強加的事實。而張藝謀的父輩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解放後,父親就被定為“曆史反革命”,父親沒有任何收入,全靠做醫生的母親那點微薄的收入,維持家庭五口人的生活。當然,家境的貧寒和社會的歧視,決定了張藝謀孤立無援的生存狀態,不過,張藝謀還是幸運的,雖然機遇難求,但是每一次都被他牢牢的抓住了。正因為他為此曾經做過積極的準備,所以才能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