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交際:人際交往,網絡關係(2 / 3)

所以,即使當我們一帆風順的時候,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很多人都可以稱之為朋友。大家杯盞應酬,禮尚往來,互相關照。但一旦陷入困境,或窮困潦倒,或事業失意,或病魔纏身,或蒙冤被困,或權位不存,這時,自己受打擊不說,就連昔日好友也將受到友情和良心的嚴峻考驗。通過他們對你的態度、和你保持的距離,誰好誰壞,你將一清二楚。到時,那些勢利小人就會躲得你遠遠的;生怕沾染晦氣;甚至還有人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試圖踩著你的肩膀向上爬。但也不排除一些始終如一的人會繼續跟你在一起,與你禍福相依,患難與共。就像古人說:“居心叵測,甚於知天,腹之所藏,何從而顯?”答曰,在患難之時。此時真朋友、假好人、關係好的、一般的、“鐵哥們兒”、“牆頭草”一眼就能看出。

自古以來,權力、地位、金錢、利益都是人心的試金石。有的人,當他普普通通的時候,就會與朋友親同手足,百般親密。一旦他哪天出人頭地了,便會變得目中無人,朋會觀念也會隨之改變,對以前那些“窮朋友”、“俗朋友”百般冷漠,保持距離。

在戰爭年代,有兩位戰友同甘共苦,關係特鐵。後來,其中一位因犯了錯誤離隊了。“文革”中,他的這段曆史就被看作嚴重的曆史問題拿出來遭到了批鬥。為了澄清事實,他就去找當年的哈朋友為自己作證,沒想到,已升為領導的戰友卻怕自己受連累,就對他拒而不見,還對別人說根本不認識。這位從不哭的老兵為此掉下了傷心的眼淚。很顯然,在關鍵時刻,這位當了領導的朋友太沒良知了。這種見死不救和落井下石有什麼區別呢?所以說,“隻共苦,不同甘”的人千萬不能交!

在利益麵前,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靈魂得到驗證。當對自己有利或利益無損時,有的人就跟你稱兄道弟,親密無間。可一旦彼此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就會翻臉不認人,惟利是圖,見利忘義,友誼,感情統統不複存在了。就像平時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裏,大家打打鬧鬧,十分親密。可是到了晉級時,由於名額有限,“僧多粥少”,有些人的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他們才不管什麼同事、朋友呢,厚顏無恥地揭別人之短,擺自己之長,四處活動,甚至不惜造謠中傷,千方百計壓倒別人。這種人的良心,在利益麵前就一覽無餘。事過之後,他還會若無其事和你套近乎,但是,相信誰也不會再搭理他的。

不過,世上還是好人多。重視友誼、大公無私,忍耐讓人的人還很多。但在利益麵前,每個人總會被考驗,每個人的心靈都有機會當眾表演。所以,利益得失也是考驗人心的試金石。

另外,時間也像一名法官。在一時一事上,有的人可以稱得上是朋友。但時間久了,他們的為人、性格就會顯露出來。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如此以往,長期觀察,就會知人知麵也知心。

采取合適的社交距離

物理距離體現心靈距離。有一位西方著名的心理學家就曾指出:社交空間的遠近通常是由社會交往的心理習慣決定的。社交空間也有近距離狀態和遠距離狀態。

近距離的範圍在1.5至2米之間,屬公務而進行的交談。如與用戶談生意、接見來訪者、與售貨員的談話等均屬此列。遠距離社交空間則在2至4米之間,正式的社交活動及商業活動往往屬於此列。公共空間在4至8米時稱為近距離狀態,它用於不拘形式的會麵,如教師給學生上課、上司與助手說話。遠距離公共空間一般適於權威人士對下級或部屬的交談,這也許和8米以上為安全距離有關,如政治人物的演說,舞台演員和觀眾距離都有這樣的意味。

社會交際的作用因不同類型的人際空間而不同。但從總體上看,人際空間的改變暗示了不同的言語交際,其主要作用在於暗示,人際空間的改變暗示了不同言外之意。在社會交際時,若你侵犯了對方的空間,比方,你坐在對方坐慣的椅子上;在飯桌上,你有意無意地占據了他人的地盤;你把一件無關緊要的物件放到了他人的辦公桌上等等……這種對他人空間的侵犯是對他人不尊敬的一種暗示,這往往會激起對方的反感,使他為了捍衛他的空間權,采取類似的手段或更厲害的手段(包括言語手段)來回應你的無禮。

所以,如何跟空間打交道在社會交際時就顯得異常重要。拒絕別人時,你可以適當地利用人際空間。或者讓親密的人在遠處,不親密的人在近處。或者是從對方背後說些難以開口的話。來自正上方或正下方的聲音,更易於表示拒絕。要想讓對方坐立不安,就讓他居於廣大空間的正中央席位。把對方帶入自己占有的空間交談,你就會占優勢。因為自己的桌子能形成容易說“不”的心理牆壁……諸如此類的人際空間在社會交往中都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與社交空間有著同樣講究的人身空間,也是人們社交活動的某些規則的表現。人身空間區同樣有遠近之分。近距離人身空間在60至90厘米之間,與對方握手或在酒會上的人際空間均屬該空間區。妻子處於該空間可以挨近丈夫,若換成一個陌生女子,人們很可能理解為,該女子對這位男子或許有某種企圖。遠距離人身空間在1到1.5米,在這一空間內交往的人們往往是非私人性的。若一個人向一位陌生人或者無深交的人主動靠近時,往往會讓人覺得他懷著某種特殊的目的或者在刻意地接近別人。

總之,社交空間與其人身空間的掌握反映了一個人社會經驗的多少以及這個人人文素質的高低。在我們這個社會裏,社會交際時間的支配,因性別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美國社會中,男性都願與他人保持稍遠的距離,而女性則傾向於和他人靠得更近一些。據觀察,在展覽館裏看展覽時,女性之間站得比男性要近得多,在談話中女性比男性靠得更近。另據研究,一群被試者坐的地方離一位嫵媚的女郎的平均距離是4.5英尺,而離一位男子的平均距離是8.5英尺。

針對此現象,有兩種解釋,一是女性的人際空間易遭侵犯,這是由於她們往往處於受支配的地位;而另一種解釋是女性脈脈溫情和友愛,導致她們具有較小的人際空間距離,當然在不同的文化中,對空間的支配也是有別的。比如,美國社會中,兩個婦女處於近距離密切空間是社會所能接受的,而在阿拉伯國家中,兩個男子保持這種空間也是十分普遍的。因此在阿拉伯國家和南歐一些國家裏,男子手拉手地走路已成為常事。而在中國,手拉手的現象常出現在親密的女子和情人、兄妹、父女之間。

所以,在社交活動中,我們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決定自己所采取的合適的社交距離。

微笑能產生多大的效果,這是一般人都無法想像的。一位記者對此卻有獨特的感受,他說:“有一次,我參加一個私人晚宴。有一位女賓身上披著貂皮,全身上下又是鑽石,又是珍珠,叮當作響,熱鬧非凡!可是那一張麵孔,卻是那麼的任性和不可一世,叫人感覺噎了嗓子。作為一個女人她忽略了,臉上的微笑遠比身上的衣裳和裝飾更為重要的事實。”

“你們必須時常地保持微笑。”這是日本奇異公司的總裁夏目次郎在教導他的員工時說的。著名休華普推銷員的微笑具有百萬美元的價值,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他那種淩駕眾人的成功,就是憑借他個人的人品、魅力以及惹人好感的能力帶來的。可以說他受歡迎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那種魅力十足的微笑。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麥克尼爾博士對於微笑,他說出了這樣的解釋:“麵帶微笑的人,比起緊繃著臉孔的人,更容易獲得效果。微笑的臉孔遠比繃緊的臉孔,藏有更豐富的情報。”

微笑是最美的笑。在窘迫時的微笑,有助於衝淡尷尬、緊張的氣氛;產生誤解時微笑,表示胸懷大度;對陌生人微笑,表示和藹可親。

有一種健康文明的舉止是微笑,擁有一張甜蜜微笑的臉,會讓人愉快和舒適,帶給人們熱情、快樂、溫馨、和諧、理解和滿足。微笑能烘托出人的形象和風度之美,並且很好地展示人的氣度和樂觀的精神。

微笑是笑得純真、笑得適度、笑得得體、笑得甜蜜、笑得自然、笑得大方、笑得優美的笑,而不是冷嘲熱諷的譏笑和無中生有的傻笑。

在第一次見麵時,人們通常會有一種不安的感覺,會存有戒心;而真摯友善的微笑,可以消除這種初次見麵時的心理狀態。微笑不僅是好感的象征,還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個人臉上時常浮現微笑,會令他人感到心中十分舒服。生活中許多人對於不帶微笑的寒暄,極易產生反感,也不會產生愉快的心情。但是假如我們有求於別人,遭到別人微笑地拒絕,我們也不至於太過分地生氣。同樣因為拒絕,盡管對方雖然很有禮貌,但卻無半點笑容,那我們也會覺得受到冷淡,那麼也就會油然而生不愉快的心情。

上海有一家超市,在國慶極為繁忙的促銷期間,貼出了一張富有哲學意味的廣告,全文引錄如下:

國慶的笑臉,不必投入本錢,利益卻非常的龐大。

贈予他人,不會減少,受惠者將感到豐饒。

雖然是驚鴻一瞥,記憶卻是能曆久彌新。

富者無它,難以生活;貧者有了它,可以使生活豐富。

它能給家庭帶來幸福,給生意帶來繁昌。

對於疲憊的人來說,它能給帶來充分的休養。

對於失意的人來說,它卻是一道光明,

對於悲哀者,不啻是陽光,

對煩惱者,又能成為自然的解毒劑。

它是購買不到的東西,搶不到的東西,更是借不去的物品,想盜取也不可能。

必需免費的送給他人,才有它的價值。

由於國慶節太過於忙碌,如果店員不展露出他的笑臉,我們感到萬分抱歉,

不過,為了我們親愛的顧客們,請露出笑容吧!

因為,越是用盡笑容的人,越是需要笑容。

與人交往駁回別人的技巧

與人相處,經常會由於種種原因需要駁回別人,但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就會惹人生氣,給自己樹敵;即使是此人不對,也要“得饒人處且饒人”,而且,“饒人”的時候不要太做作;即使是向心愛的人傾吐心聲,也要委婉含蓄,千萬不要粗魯。話裏有話,暗示別人,是說話時必備的技巧。那麼,與人交往有哪些駁回別人的技巧呢?

一、拒絕別人,講究方法。有時,別人有求於你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可能不好意思直接拒絕,這時,就需要含蓄而藝術地拒絕。

兩個老鄉,在外地打工,一天,倆人一起找到在城裏上班的張某,訴說在外生活之不易,住店住不起,租房也租不到滿意的。言外之意,就是想在張某家暫住。

聽完他們的話後,張某馬上說:“是啊,城裏不比鄉下,住房特緊。就像我們家,一丁點房子卻住著祖孫三代。害得正在上高中的兒子晚上隻得睡沙發。就像今天,大家大老遠地來看我,本該留你們好好住幾天的,可是沒地方啊!”

聽完他的回答,兩位老鄉就無可奈何地走了。

二、指責別人,要講究技術。與人爭辯,即使你占明顯的優勢,也不要把話說得過死過硬,即使錯在對方,也要通過含蓄的暗示,讓對方認錯道歉,從而自然地使爭論結束。

小張是一個機關工作人員,一天,當他在一家餐館就餐時,看到湯裏有一隻蒼蠅,頓時就火冒三丈。一開始,他質問服務員,但對方毫不理會。後來,他找到餐館老板,怒氣衝衝地說:“請問你們這一碗湯是給蒼蠅準備的,還是給我的,麻煩您說清楚。”見此情景,老板就一個勁地訓斥服務員,對他的指責充耳未聞。於是,他就暗示老板:“不好意思,我想知道對這隻蒼蠅的侵權行為,我該從何起訴呢?”老板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實質,忙讓人換了一碗湯,不好意思地說:“顧客是上帝,您是我們最尊敬的客人!”這個顧客雖然有理,但卻沒有胡攪蠻纏,而是用蒼蠅侵權做類比,暗示對方:“隻要你們道歉,我就原諒你們。”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使尷尬得到了化解。

三、以喻止兵。與人爭論的時候,一方如果認為講道理已無法解決問題時,就可以采取外強中幹的警示性言語來使爭論結束。在對方麵前擺一個難題,使對方毫無招架之功,這樣,就有可能提醒對方、平息爭論。

一次,生物學家巴斯德在實驗室工作時,突然闖進來一個男子,非說巴斯德誘騙了自己的老婆。爭論到最後,對方決定以決鬥來結局問題。本來,毫不知情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將對方轟出去,但那麼做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還會兩敗俱傷。這時候,巴斯德慢條斯理地說:“我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如果你非要決鬥的話,那我要求武器。”對方同意了,於是,巴斯德指著麵前的兩隻燒杯說:“這兩隻燒杯裏,一個是天花病毒,一個隻是淨水。你先選擇一瓶喝掉,剩下的那瓶歸我,您看如何?”男子怔住了,他毫無選擇,隻得選擇息事寧人,灰溜溜地離開了實驗室。正是巴斯德柔中帶剛的難題,才使男子放棄了決鬥。

四、釋義卻難。當內心不滿時,你可以作出一定的解釋表達自己的心情。

周女士因工作坐火車出差,在她旁邊是一位看起來挺有涵養的男士。過了一會,男士主動和她說話,周女士覺得就這麼坐著也挺沒勁的,就和他聊起來。開始時,男士還挺禮貌,隻是談一些乘車難的感受,或者說說自己對當今社會上一些不合理現象的看法。但談到後來,男士突然撇開話題,問周女士:“你結婚了嗎?”周女士一聽,頓覺反感,於是,她就神色不變地說:“先生,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對男人,不能問收入,對女人,不能問婚否。我沒問過你類似的問題,所以我也不回答你剛才的問題!不好意思。”那位男士聽周女士如此回答,也自覺不好意思,就不再說話了。看到這裏,我們不得不讚歎周女士的靈機應變。短短幾句話,就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滿,也沒讓對方難堪,可謂高明。

五、裝不明白。即使明白對方話中有話,但仍裝糊塗,使對方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小花回到家,就對爸爸說:“爸爸,今天小偉的爸爸帶他出去玩了。”爸爸回答說:“是呀,我知道。”在這裏,小花明明是想讓爸爸也帶她出去玩,爸爸也聽出了女兒的意思,但卻裝不明白,使小花無話可說。

六、暗中交心。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表情、舉止和身體語言等反映出來。

例如,正在交往的戀人就能從對方的一舉一動甚至麵部表情中明白對方的想法。當男友觀看電視時總喜歡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的時候,女友就可以采用適當的身體語言來表示自己內心的不滿。女友可以神情專注地盯著電視,表明自己對她的話語不感興趣,或者隨手翻翻雜誌,轉移自己的興趣和對方的視線,見此情況,對方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戀愛時,有些男孩子往往感情激動、無法自製。在行為和眼神中,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表示。這時,聰明的女友該怎樣做呢?如果大聲地斥責他的話,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但任其所為吧,自己不願意。那麼你就不妨生氣地注視他吧,或者拉長臉,使自己看起來很冷漠,讓他知道你內心的生氣,他也就不敢放肆了。

掌握了上麵六種駁回別人的技巧,你就可以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對那些自己不情願的事拒之於門外。這樣不但不會妨礙到對方,而且你有更充足的理由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從而更早一日達到你理想中的那個目的地。

與難以相處的人相處

我們常常會在生活中碰到所謂“難以相處”的人。有些人整天沉默寡言,就算你找話題,他也不搭理;有些人高高在上,目中無人,好像對你充滿敵意;有些人成天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有些人對你的工作吹毛求疵,百般挑剔;有些人淺薄無聊,充滿低級趣味……要是和這些人隻是偶然相處倒還好,問題是要是你會被迫長時間地和他們接觸、交往與共事,在這種狀態下,你的煩惱是可想而知的,怎樣對付這些難以相處的人的確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