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原因
如果別人不喜歡你,那麼這裏除了別人的錯外還有你自己的。也許你太苛刻、情商不高、自我控製能力不強,誰同你在一起都會感到危機四伏,可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你都做了些什麼,看到的卻是朋友相約去餐館小聚,唯獨沒有邀請你。
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中便不得人心和不受周圍人的歡迎了。他們說話沒人愛聽、觀點少人支持,好像總感到別人不太“合群”,其實是自己不“合群”了,以至別人不屑與之為伍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陷於如此被動的境地?想一想吧。以下是造成後果的一些原因:
1.愛抱怨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愛抱怨的人是很反感的。你經常向別人抱怨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報;你抱怨說你認為自己要感冒了,結果就真的感冒了(大多數慣於抱怨者同時還患有疑病症);你抱怨姐姐送給你的上衣小了三碼,抱怨上衣是難看的紅顏色。正常人聽到這些能平心靜氣嗎?
2.從不聽別人的
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常常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的。甚至在別人告訴你,你的戀愛對象發生了意外時都未必能得到任何反應。如果你對別人說什麼都不感興趣,那麼別人對你失去興趣時你也大可不必驚訝。
3.太愛否定
沒人喜歡一個總是帶來壞消息的家夥。比如說你神情激動地聽著關於海上行凶或強奸案件的報告,而當別人高高興興訂完去加勒比海度假的船票後,你會對人說:“聽說一位旅遊者被人在海灘掐死後又被分屍了。”沒人喜歡一個總是帶來壞消息的家夥。
4.戲劇皇後
經常上演惡作劇的人,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場惡作劇。還有一種像麗貝卡這樣的人,很多人不願意與她交往。可能她的父母從未教導過她不應在公眾場合大發脾氣,也可能因為說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不管是何種原因,隻要想發泄一下,麗貝卡便毫不顧忌大鬧一通,她總是嘴比腦子還快,隻要事情不像預料的那樣,她便沒完沒了。在公司舉辦的聖誕舞會上想跳肚皮舞,便不加思考地把希望提升之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如此對待生活就像一隻公牛闖入瓷器商店一樣,結果隻能是孤單地度過一生。
5.依賴性太強
不要過分地依賴別人,要有一個度,如果你超過了這一限度而自己又意識不到,人們就會疏遠你去結交新朋友。
6.要求太多
人人都喜歡自我賞識,不願聽從別人的發號施令。如果你要求別人的觀點、情緒和感情都要與自己的一致,那麼你就等於把朋友拒之於門外。
7.苛刻
每時每刻都在挑錯的人,朋友們隻能離你而去。
8.缺乏幽默感
缺乏幽默感的人簡直就是沒有趣味的人,自然很難讓與其交往的人獲得樂趣。
總的來說,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但隻要你很好地控製自己,懂得如何去交際,就不必擔心了。時常地替他人考慮,自己的地位也就隨著建立了。
針對這些原因,和別人融合在一起吧!你和別人走到一起了,繼而贏得別人的喜歡,你才可以進一步地發展自我,變不合群為別人喜歡的對象,乃至別人都樂意和你交朋友。
擁有良好的人際親和力
親和力,詞典中的解釋為:“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互相作用的力。”但在心理學上,它的意思是:“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親近行為的動力水平和能力。”
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他的親和力的高低。有的人天生不愛笑,有的人從小不愛親近人,有的人天性愛熱鬧,也有的人具有豐富的幽默細胞等等。但此外,親和力又與“親和動機”密切相關,親和動機強,其親和力就高。例如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友誼,得到他們的支持合作時。親和動機弱,親和力必然很低。例如一些人無視他人的存在,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利益或感受置於最高地位。
從本質上來說,親和力是一種愛的情感,惟有發自肺腑地愛別人,才能真正地親近對方,關心對方,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同、信任和喜歡。隻有擁有寬廣的胸懷,才會擁有較高的親和力。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與親和力是所有人的夢想,因為良好的人際親和力能夠為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它既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友情,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溫暖,又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人際資源,讓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良機,讓我們受益無窮。
每個人都有必要具備良好的人際親和力,因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天都要與人打交道,無論你是一名銷售人員,還是一名行政管理人員,或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都是助你事業取得成功的橋梁。工作中,一個具有良好人際親和能力的人會收到很多人喜歡,也容易得到同事的認可、鼓勵和支持。那麼,怎麼才能具備良好的人際親和力呢?
首先,應該有深刻的自我認識。
常言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隻有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了解他人。因此,深刻認識自己是真正地具備良好人際親和力的基石。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創傷或問題,可能是經常感到自卑,或者自傲,或者以自我為中心,或者曾經遭受過各種各樣心靈上的創傷。這些問題,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我們成年以後的良好人際親和能力的形成。
其次,要不斷地與人交流,進行人際交流實踐,加強自我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
對自己深入了解之後,就需要經常進行人際交流的實踐,這是加強人際親和力的重要過程。在人際交流的實踐中,把別人當做為一麵鏡子,可以折射出自己的一麵,通過別人,可以看到自己心靈中自己尚未發現的另一麵。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實踐的過程,可以使自己的實戰能力不斷強化,並隨時能得以完善。有些人在青少年時代,也許很少與人交往,缺乏實踐的機會,但當他們成年以後,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和人打交道,如銷售等專門與人打交道的職業等,漸漸地,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實踐中便會逐漸地增強。因此,實踐是增強人際親和力的必經之路。
另外,更進一步來說,還要加強人際包容力,加強對他人的理解力,擴大自我意識。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其所生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往往會給其自我意識打下比較深的烙印,從而影響其對人對物的看法。當我們以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標準去評價他人的時候,就會無法深入理解他人的內心感受。因此,我們要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不斷地放下自己固有的價值觀,耐心地傾聽來自他人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樣,我們才會看到一個個與自己內心不同的、全新的心靈世界。當一個人對他人的理解能力增強之後,能夠深入地理解他人時,他的人際親和力自然就會得到相應增強。
最後,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防止煩躁情緒的幹擾和破壞。在高度壓力之下,人們很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而且,當一個人的內在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很容易從潛意識中浮現出來,從而變得煩躁不安。也許心情煩燥的人都知道人際交往親和能力的原則,但生理上阻止他的發揮,因此,他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發脾氣,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從而給自己人際關係增添許多麻煩,造成自己人際親和力的損失。
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就要讓自己工作和生活兼顧,勞逸結合,做到一張一弛,擁有一份好心情,這樣,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親和力。
不在失意者麵前得意
好像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麼一個本性,在自己有點成績的時候就喜歡吹捧自己,誇耀自己,往往認為自己的學識高人一籌。每遇親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噓自己的心得、經驗,卻不知這樣常令一旁聽的人不知所措,是否該繼續聽下去,還是打斷你。舉個例子來說,一個視賭如命的人,看到不會賭錢的人,很可能會揶揄他一番:“你怎麼不會賭博,那人生還有什麼快樂可言?”這話傳到朋友的耳裏,肯定不會讓他感到愉快的。所以,每逢開口說話,不管是什麼內容,都要注意別讓別人產生被比下去的感覺。
一位先生約了幾個朋友來家裏吃飯,這些朋友平日裏都是彼此比較熟識的。他們聚攏來主要是想借著熱鬧的氣氛,讓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因為這位朋友不久前因經營不善,關閉了公司,妻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大家為了讓他重振旗鼓,便組織了這場聚會。看起來這位朋友他實在是痛苦極了。來吃飯的朋友都知道他目前的遭遇,所以大家都盡量避免去談與事業有關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為目前賺了很多錢,酒一下肚,忍不住就開始談他的賺錢本領和花錢功夫,那種得意的神情,在場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尤其是那位失意的朋友一直低頭不語,臉色非常難看,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後來他提早離開了。一出門,他憤憤地說:“老吳會賺錢也不必在我麵前說得那麼神氣。”
你看,當你在別人失意的時候談及自己的能力是多麼多麼大的時候是及其不對的,不但讓人對你產生厭惡,也會使得自己失去朋友。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人生的低穀,人人都會遇上不如意的時候,這時,在失意的人麵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處,無異於把針一支支地插在別人心上。既傷害了別人,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因此提醒你,與人相處,切記不要在失意者麵前談論你的得意。如果你正得意,那麼我們就低調一些吧,不要到處張揚自己的成就,也不要到處顯耀自己的才幹!當然,如果你想談的話,就要選對對象和場合,你可以在演說的公開場合談,對你的員工談,享受他們投給你的欽慕眼光,但切記不要對失意的人談,因為失意的人最脆弱,他們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勵,而不是你成就對他的炫耀!你的談論在他聽來都充滿了諷刺與嘲弄的味道,讓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當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說你的,他聽他的,但這麼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談論的得意,對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種傷害,這種滋味也隻有嚐過的人才知道。
當你有了得意事,發了財或是一切順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麵前談論。就算你麵前沒有真失意過的人,但總也有景況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還是有可能讓他們起反感,人總是有嫉妒心的,所以,得意之時就少說話,做人低調一些,別人會給你不一樣的眼光,這樣你也能得到更多的人的愛護和擁戴!
不把他人的隱私當做笑料
每個人都有許多事情不必為他人分享,如果你把他人對你的隱私當成資本去炫耀,當做笑料去傳播,那就會使他人羞辱,當然,就算在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他人的隱私也不要傳播給第三方。沒有人喜歡“廣播器”式的人物,要是把你所有的一切都暴露在別人麵前,你願意嗎?當然你不願意!既然你知道你的有些事情不必讓外人知道,別人也有些事情除了他之外不想讓第二者知道。如果你僥幸獲知了他其中的隱私,請你最好不要傳播出去。
有這麼一則故事:
在某一公司,為了使公司事務能在公司一個部門走了一位員工後能夠順利地展開,部門經理又招來了一個叫於曉的女孩來擔當此職。於是,之前離開的那位員工所有的辦公用品轉給於曉使用也就順理成章了。
沒過多久時間,於曉在上班和同事一同吃午飯時,聊到了以前離開的那位同事,於曉眉飛色舞,興致大發。她說:“以前離開的那位同事還真的很有意思,她在電腦裏存儲了許多精彩的小說,我看過以後感動得都流下了眼淚。不知道她是在什麼地方下載的……你們要不要也看看?”
於曉在午休的時候把以前那位同事的小說分發到了幾個同事的郵箱裏,開篇第一句就是:“愛上我的上司阿雷,已經兩年了。最後的署名竟然是離開的那位同事的名字萍,碰巧他們這個部門的經理也叫阿雷。”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根本不是什麼小說,同事們一眼就發覺了。值得慶幸的是,於曉並沒有把這封郵件分發給部門內所有的人,還好經理阿雷也沒有收到。
同事們在看完那封郵件之後,麵麵相覷,於曉見此狀況也被嚇壞了。有同事就拍拍她的肩膀說:“不要再看了,以後也不要再提了,趕緊把它刪除掉吧!”
雖然說將它刪除掉是一個很好的處理問題的辦法,可是,他卻永遠不能刪除掉大家的好奇心。私底下,大家都在討論:“萍怎麼那麼不小心,走的時候都不‘格式化’硬盤?她暗戀經理那麼久。說不定阿雷也是知道這檔子事的,隻不過是不理睬她得了。”
還有的同事說:“她這麼做的目的也很可能是有意讓這些東西泄漏出來讓阿雷明白她的心跡。說不定哪天她暗戀經理的消息會傳到經理耳朵裏將成就一樁好事呢!反正怎麼說經理的夫人也不在北京……”
可是半年過後,於曉卻向經理提交了辭職報告。原因是她無法在公司呆下去了。自從萍的“小說”在公司上下散播開以後,別人就會用一種歧視的眼光看於曉,在來自多方麵的壓力下,她隻能離開公司而是沒有別的選擇了。
於曉辭職了,我們可以看出,做人處事,把別人的隱私當做笑料是一大忌,雖然你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如果事情發生在你身上就確實麻煩了。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就是在於維護別人的隱私。
正直的人是不會去探取他人的隱私的,就算在得知他人的隱私之後,也不會去傳播,以至於弄得人雲亦雲,滿城風雨。世界之大,朋友之間的話題比比皆是,為什麼非要拿他人的隱私供大家來娛樂來當做笑料呢?
朋友易得知心難求
人們常說,“知人知麵不知心”,“人麵獸心”,“人心隔肚皮”。人與人之間確實隔著一層肚皮,彼此看不見,摸不著,相互難以猜測。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把友情當做遊戲,隻考慮自己,絲毫不顧他人的感受,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他花言巧語,玩弄別人感情,但卻就是有人相信這種愚弄。
世態炎涼,人間冷暖,稍有不慎,就會有飯碗丟失之虞,甚至身價性命都會受到威脅。很多時候,人們連自己都不相信,心口不一,這是為什麼呢?即使是父母、愛人、子女,也會發生矛盾,彼此的利害關係都可能發生衝突。但對很多人而言,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晚了。任何時候,都不要付出自己感情的全部,不然就會滿盤皆輸,一無所有。這種傷害,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大勇氣去療傷,所以,有時候時間就是療傷的良藥。
但是,也不乏一些聰明人,他們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很懂得保全自己,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一輩子能找到幾個真心待己的人,因為對於理性的人來說,付出和索取是成正比的,隻是比例有時大,有時小而已。有些人也許很蠢傻,一心對人,但結果呢,即使看走眼了,還自我感覺良好地暗自高興呢,最終輸的一塌糊塗。
晉國中行文子在春秋末年被迫流亡在外,一次,當她經過一座界城時,隨從就提醒他說:“主公,這裏的官員是您的老朋友,您為什麼不在這裏停留一下,順便等候後麵的車子呢?”中行文子答說:“你說的很對,從前此人待我不薄,有一段時間,我喜歡音樂,他就送給我一把鳴琴;後來我喜歡佩飾,他就又送給我一些玉環。他一直在投我所好,以求我能接納他,現在,我就擔心他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出賣我。所以,我必須離開此地。”果然不出所料,很快,這個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後麵的兩輛車子,獻給了晉王,借此邀功。
芸芸眾生,沒有幾個能像中行文子那樣洞明世事。要知道,芸芸眾生,好多人慈眉善目,但往往表裏不同,心口不一,一般情況下是分辨不出的。
因此,與人相處一定要謹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小張有事外出,就讓好朋友小紅幫忙看家,不料小紅卻趁小張不在,將她的金項鏈、金戒指等物品席卷一空,總計4000餘元人民幣。
小張和小紅是通過一起打工認識的,一來二去,就成了好朋友。後來為了方便,兩人就同租一民居,隔壁而居。中秋節將至,小張需外出購貨,就把屋子委托小紅照看,但怎料到小紅卻背信棄義,惡念橫生,乘機將小張的金項鏈、金戒指等物品全部偷走。待小張購貨回來,發現好多東西不見了,以為家中進賊,便問小紅。小紅謊稱當時有事外出,並不了解。無奈之下,小張報警。經過現場勘查和走訪,派出所民警發現小紅有重大作案嫌疑。經過訊問調查,小紅交代了自己盜竊的犯罪事實。最後,民警將被盜物品被全部追回,歸還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