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合理睡眠,別讓腦細胞困(1 / 2)

下麵是一篇博客,準確地描述了失眠帶給當事人的苦惱。

“第一隻羊,跳過欄杆去;第二隻羊,每天都遲到;第三隻羊,無數的羊……甩甩頭羊兒全跑掉,哎,我為什麼還是睡不著覺?”若幹年前,一首流傳的“口水歌”

給人印象頗深,不是因為它旋律優美或者歌詞感人,而是因為它所描述的一種情境:一個女孩失眠數羊,幾乎把所有的綿羊、山羊包括玩具羊統統數了一遍,結果還是睡不著。

“哎,我昨晚沒睡好!”這句話如同小孩子常說的“肚子疼”,為自己黃色的麵孔、青黑色的眼圈以及那些用多少遮蓋霜都蓋不住的痘痘找到了好借口。很多人每晚花費大量的時間數羊,輾轉反側,對著枕頭長籲短歎卻仍舊無法入睡。

培育聰慧的大腦,除了日常飲食之外,還有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日常生活節奏——要想讓大腦活躍運動,就必須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就是足夠的睡眠。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的腦垂體所分泌的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睡眠中分泌,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的合成,也隻有在睡眠和休息的時候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孩子隻有睡眠充足,才能長高長壯。如果睡眠不足,不但記憶力會下降,而且會影響孩子身心及智力的發展。

而據全國少工委辦公室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做的一項調查發現,4.9%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9小時睡眠標準。

毫無疑問,擁有充足的睡眠是每一個孩子的權利,因為沒有充足的睡眠,就沒有健康成長。那麼,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剝奪孩子們睡覺和成長的權利呢?

或許會有人以升學與前途為理由來辯解。可是,一個既影響孩子身體成長又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的怪圈,值得我們往裏鑽嗎?真有愛心的父母與教師,又怎麼會為一個升學機會而犧牲孩子的健康呢?

睡眠作為生理需要而伴隨人的一生。每個人都要用1/3左右的生命來睡眠,以維持人體的一切活動,科學實驗表明,失去睡眠將無法延續生命。

睡眠,從生理上講,是人的大腦皮質細胞積極的抑製過程。大腦的某些神經中樞預告大腦皮質發生衰竭時,人體開始感覺困倦,隨著衰竭程度的加重,人的困倦愈來愈強,待大腦皮質細胞的這種擴散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安然入夢”。這時,大腦皮質下層另一部分細胞,仍然發揮功能,以保證心髒跳動、呼吸、代謝等生理活動。

睡眠又呈現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兩種狀態,而且這兩種狀態的睡眠總是在周期性的交替中進行的。

慢波睡眠是以腦電圖的低頻波表示的。這是一種能為大腦的記憶活動提供物質基礎的睡眠,因為慢波睡眠可以使大腦皮層活動降低、眼球靜止、肌肉鬆弛、呼吸深慢、心率減慢、血壓降低。慢波睡眠過程中,人體生長激素大量分泌,不僅促進肌體生長,還可以調節體內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的新陳代謝,促進核酸蛋白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