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記憶力可以創造奇跡(1 / 1)

在古代那些未開化的部落裏,酋長和祈禱師能夠在部落遇到各種災難時,告訴人們進行抵禦的有效方法,使整個部族團結一致,共赴災難,靠的就是他們出色的記憶力,詳盡地記住了祖先一代代傳授下來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像神靈一樣幫助部落戰勝了災難。

因而酋長和祈禱師們被族人認為是最有智慧的人,並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古今中外,很多人因為高超的記憶力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他們中有的憑借自己豐富的記憶資料,獲得了傑出的創造力;有的憑借過目成誦的能力,獲得了眾人的愛戴;有的則憑借多聞強記的淵博,成了名人巨匠。

——拿破侖對於當時法國海岸所設置大炮的種類與位置,都能正確記憶,並且能輕而易舉地指出部下報告中的錯誤;他甚至對各郵政驛站的距離也清楚記得,比當時法國的郵政大臣還厲害;拿破侖還可以記住見過的每一個士兵的名字和麵容。他說:“沒有記憶力的腦袋,等於沒有警衛的要塞。”

——日本飛鳥時代,製定了“十七條憲法”,確立天皇權力政治製度的聖德太子,他能同時傾聽並記住10個人的彙報,並能分別給予恰當的判斷和處理。

——發掘世界著名的特洛伊遺跡的學者修裏曼,幼年時就能背誦古希臘詩人霍梅羅斯的長詩,成年以後,幾個月內便能學會一門外語。

——英國哲學家米爾在不到10歲的時候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幾門外語。

這裏還有一則關於林肯超強記憶力的故事:

有一次,林肯得悉自己亡友的兒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控謀財害命,並已被初步判定有罪,於是林肯以被告的辯護律師的資格,向法院申請查閱全部案卷。閱後他要求法庭複審。

這個案子的關鍵在於:原告方麵的一位證人福爾遜提出證據發誓說,那一天晚上11點鍾,在月亮下清楚地目擊小阿姆斯特朗用槍擊斃了死者。按照法庭的慣例,作為被告辯護律師的林肯與原告的證人福爾遜進行了一場辯論:

林:你發誓說認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是的。

林:你在草堆後,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樹下,兩處相距二三十米,能認清嗎?

福:看得很清楚,因為月光很亮。

林:你肯定不是從衣著方麵認清的嗎?

福:不是的,我肯定認清了他的臉蛋,因為月光正照在他的臉上。

林:你能肯定時間在11點嗎?

福:充分肯定。因為我回屋看了時鍾,那時是11點一刻。

林肯問到這裏,轉過身發表辯護詞說:“我不能不告訴大家,這個證人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接著,他申訴了自己的理由。原來,林肯抓住了對方一個破綻。

對方說:“我肯定認清了他(指被告)的臉蛋……”而林肯指出:“那天是上弦月,到晚上11點鍾,月亮早下山了。既然沒有月光照射,怎麼可能看清被告的臉呢?”

林肯在這裏運用了無可辯駁的邏輯推理來攻破對方的誣告,這種推理的思維活動正是建立在對知識記憶的基礎之上。

在生活中,記憶力的重要性隨時隨處都可見到,即使是玩遊戲,也體現了記憶力的奧妙。如有些高明的棋手,能下閉目棋,而且一個人同時與七八個人對弈。要把那麼多的棋盤記住,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要靠出眾的記憶力。

人人都渴望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卓越的才能,成為棟梁之才。要成為人才,就要有一定水平的智力。而記憶力作為一切思維的基礎,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可是,有人不懂得這個道理,甚至輕視記憶力。喬治·杜阿梅爾對這種觀點做過尖銳的批評:“在我出生的那個時代裏,記憶絲毫沒有被視為一種不幸的美德……後來,我看到教育界出現了對記憶的嚴重歧視,並越來越歧視它。人們故意可惡地把記憶這種美德同智慧對立起來,這是愚蠢至極的行為。記憶不但無礙於智慧,反而給人增添智慧,並給智慧提供營養和材料。一個聰明人,如果記憶力差,又不好好訓練,那他仍是一個廢物,一個可憐的人,因為他失去了應用他的聰明的最好機會。人們不要歧視記憶,而要駕馭它,使它俯首帖耳。”伏爾泰也說過:“人,如果沒有記憶,就無法發明、創造和聯想。”也許你會說,“我不是不想記憶,而是天生記性差。”說這話似乎顯得無可奈何,但請你不必喪氣。

記憶力固然與天生的素質有一定的聯係,但你要相信,記憶力確實是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加強的。你更要相信,記憶力真的會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