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互聯網界的“異數”(2 / 3)

現在已經完全不介懷自己長相的馬雲,除了借助媒體宣傳打造自己的相貌品牌外,還在各級學府對大學生們進行思想顛覆,叫他們不要過於注重自己的外貌。2010年12月6日,在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80後大學生們麵對麵的推心置腹的交流會上,一位學生說:“看到馬雲後,對自己的外貌又自信了一點。”對此,馬雲也隨之笑著自我調侃道:“20年以後的中國,流行的長相是跟我一樣。”

在藝術圈,大多數朋友都有個印象,京城中藝術家們一般喜歡以光頭出鏡;而在筆者印象裏,IT江湖的大佬如馬化騰、張朝陽等都沒有人嚐試玩這一款。但在2012年10月13日傍晚,互聯網江湖上各種媒體都在熱爆一顆光頭;這可不是一般人的光頭,是馬雲的光頭;馬雲再次用他那顆光頭晃動各路閃光燈。

這顆光頭的閃光,正式亮相得從馬雲出席母校50周年校慶說起:在母校杭州長壽橋小學裏,他摘下帽子,露出光頭,給老師們彙報他的新作品。一下“點爆”互聯網,各種好奇心沸騰了,一時輿論滿天飛:“馬雲皈依佛教”、“馬雲因打賭輸給史玉柱”、“感情受挫?”、“馬雲找到接班人”……

不管江湖如何猜測,馬雲又火了,光頭必將成為IT江湖的新風尚,如同馬雲以前所言,他的形象早晚成為流行品牌。

一開始就被當成“瘋子”

從一開始創業,馬雲就注定和“瘋子”畫上等號。

1995年,時年30歲的馬雲憑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表現被評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然而,就在所有人以為他在學校的前途一片光明時,他果斷辭掉了教師的工作,投身互聯網創業中。學生、家長和朋友對此都大惑不解,他們都說他真的“瘋了”。

似乎別人都很難理解馬雲眼中所謂的好事,隻有他一個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一旦馬雲決心已定,別人是很難使他改變的。

1999年2月,馬雲在杭州的湖畔花園--當年他當大學老師時購買的小區住宅裏,與18位創業成員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馬雲對那一次的會議過程做了錄像,在這個保存的資料片裏,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光線昏暗的畫麵中,16位創業成員或坐或站,神情肅穆地圍著慷慨激昂的首領馬雲,馬雲則站在一張桌子前,快速而瘋狂地發表他那張牙舞爪的演講。

馬雲不愧是教父,演講的天賦不比馬丁路德金遜色多少,他喜歡用打架、戰爭之類的場景作比喻:

“黑暗之中,我們大家一起摸索,一起喊叫,一起往前衝!我在後麵喊,你們隻顧往前衝就是了!就是往前衝,一直往前衝!十幾個人手裏拿著大刀,啊!啊!啊!向前衝,有什麼好慌的!”

馬雲回憶起那次演講時,常常這麼形容:“我那天像個瘋子,完全瘋了,根本不記得自己講過什麼了,就記得不斷地給大家鼓勁--衝啊!衝!”

而馬雲的魅力正在於此,他沒有苦口婆心地給大家洗腦,但話語的氣勢已經讓這群年輕人有所啟迪了。在那個資料片裏,其中馬雲說了這麼一段話:“今天,要你一個人出去闖,你是有點慌。你這個年齡現在在杭州找份工作,一個月三四千塊錢你拿得到,但你就不會有今天這種幹勁,這種闖勁,三五年後,你還會再找新工作,對不對?”

事實也正是這樣,馬雲之所以能調動大家的熱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群人都很年輕,說白了,大家也算輸得起。盡管當時互聯網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以他們跟隨馬雲闖蕩多年的經驗,也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僅是杭州,即使在北京他們也是當時的互聯網公司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問題在於:這種穩定會持久嗎?如果有一天互聯網泡沫破滅了,大家又得不斷地跳槽,不斷地從零做起。與其將來顛沛流離,不如大家一起拚一把!用馬雲的話說,“往前衝的時候,失敗了還有這個團隊,還有一撥人互相支撐著,你有什麼可恐懼的”?

當然,也不得不承認,阿裏巴巴第一次員工大會的氣氛是非常凝重的。這種凝重,寫在創業元老們的臉上,也寫在馬雲的臉上。同時,會上還彌漫著一種失落、迷茫和猶疑的氣氛。作為當時在場的見證人(也是負責攝影的“導演”)金建杭曾回憶說:“當時,每個人神情都很嚴峻,盡管馬雲很會調動氣氛,但大家臉上沒有笑容。”

盡管自己也是心情沉重,馬雲還是不忘給大家打氣:“誰都知道--Internet是個泡沫,我剛才講危機感就是指Internet的泡沫越來越多,但是究竟什麼時候破呢?我們看到它們的股票猛漲,但究竟什麼時候會跌下來呢?如果雅虎的股票全掉了,eBay的股票就會漲,有一天,eBay的股票掉了以後,阿裏巴巴的股票會長。它是一段一段地往上走,所以不要擔心,我覺得Internet的夢不會破!”

不得不承認馬雲的危機感和先見之明--僅僅隔了一年多,大洋彼岸的納斯達克就傳來崩盤的哀號;又隔了幾年以後,穀歌、百度、阿裏巴巴們紛紛在海外的資本市場中寫就了一首首“神曲”。所以,泡沫膨脹過大,自然就會破滅,而Internet的夢卻永遠都不會破。

在這次會議上,還有一個小花絮。當時,在開會的過程中,馬雲家裏的牆壁突然滲水了。馬雲當時還正發表激情演講,然後他就停下來對大家說:“我出去找點材料。”過一會兒,他抱了一大卷舊報紙回來,然後大家一起把它們貼在牆上。後來,為了保持統一,馬雲幹脆把報紙作為房間的裝飾。

馬雲開始給未來的公司定宏偉藍圖--“我們要辦的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三個。”--講到這裏,大家聚精會神地看著他--“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的公司。”

夥伴們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不過心裏也在犯嘀咕:“我們能不能再活80年都難說,也不一定能看到。”

停頓了片刻,馬雲接著說:“第二,我們要建設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大家繼續鼓掌,沒人對此有異議。畢竟,從中國黃頁時代開始,他們就在跟中小企業打交道。

然後,大家屏住呼吸,等待馬雲說最後一個目標。

“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馬雲向上揮舞著手臂,大聲地說。這回,大家麵麵相覷,心裏的嘀咕犯得更大了:“就憑我們這幾杆槍?”

最後,馬雲拍拍胸膛,擲地有聲地對大家說:“在未來三五年內,阿裏巴巴一旦成為上市公司,我們每一個人所付出的所有代價都會得到回報,那時候我們得到的不僅是這樣大的一套房子,而是30套這樣的房子。”

還有跟錢過不去的人

就在馬雲首次提出阿裏巴巴的創業計劃時,很多朋友都認為他的決定簡直就是“瘋子的想法”。根據著名的“二八定律”,20%的大客戶可為企業帶來80%的利潤,而著名的亞馬遜也正是遵循這一定理來做的。然而,馬雲卻反其道而行,他選擇了占80%的小企業。

馬雲的“瘋子設想”得到了眾多風險投資商的青睞,他們把阿裏巴巴B2B模式稱為繼雅虎門戶網站模式、亞馬遜B2C模式以及eBay C2C模式後的“世界互聯網的第四種模式”。僅僅在阿裏巴巴網站創建後的一個月,它就收到了來自30多家風險投資商的投資意向。

2000年1月,馬雲與軟銀的孫正義正式展開了談判。最終,二人達成協議,軟銀投入3000萬美元,占30%的股份,幫助阿裏巴巴拓展全球業務,同時在日本和韓國建立合資企業。

回到杭州後,馬雲在董事會上宣布了軟銀投資阿裏巴巴的計劃,大家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後,認為軟銀要占30%的股份太多了,這樣會造成股東結構不平衡,為阿裏巴巴日後的發展埋下隱患。

馬雲冷靜思考之後,也為在日本的決定感到後悔了:“我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呢?這真是太愚蠢了。”

原來,按照孫正義的3000萬美金出資計算,他不僅要將阿裏巴巴管理層的股權狠狠地稀釋一通,還將導致股東結構的嚴重不平衡,並且讓孫正義暫時處於相對控股的地位。然而,馬雲自始至終的原則是:這家公司(阿裏巴巴)不允許任何機構、任何人控股。顯然,如果現在就給了孫正義那麼多股份,將來再融資,吸收新股東就很成問題,很可能出現股權過於集中的局麵--這是馬雲不能接受的。

第二天,馬雲就找到孫正義的助手,提出了新條件:隻要2000萬美金!

這位助手聽了馬雲的話後暴跳如雷,甚至懷疑馬雲“腦子進水”了:“簡直不可思議,你竟然嫌錢多?”

馬雲鄭重地點頭:“對,我是嫌錢多。我們隻需要足夠的錢,太多的錢會壞了事。”

這位助手想勸馬雲回心轉意,不要再“折騰”了,當然,他大概從沒見過有人敢跟自己的老板孫正義如此“囂張”,便好心相勸:“Jack,別犯傻了,你這是在賭博,以後可就沒那麼好的融資機會了!”

馬雲耐心地解釋說:“是的,我在賭博,但我隻賭自己有把握的事。2000萬美金我管得了,太多的錢就隻會害了公司……”

孫正義的助手實在聽不懂馬雲的無稽之談,二人談不下去了。

與孫正義的助手爭執不下,馬雲隻得給孫正義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他說:“……希望與孫正義先生牽手,共同闖蕩互聯網江湖……即使沒有緣分合作,我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郵件發出之後,氣氛有些沉默。5分鍾後,孫正義回複郵件:“……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商業機會,我們一定會讓阿裏巴巴名揚世界,變成雅虎一樣的網站!”

馬雲,這位可能是中國互聯網界最慷慨、最大方的老板,就這樣把吃到嘴裏的1000萬美金“肥肉”又吐了出去。連公司裏的夥伴們都覺得他真是瘋了,不以為然的馬雲卻振振有詞:“錢多了未必是好事,因為你不一定懂得如何花這些錢,放在銀行睡大覺還不如不要。再說我也沒管過那麼多錢,一下子給了我們幾千萬美元,怎麼管得了?”

2008年,全球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馬雲又做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要投資150億幫助中小企業“過冬”。

馬雲說:“我們從18名員工到今天有2500名員工,我們現在一天的稅已經遠遠超過100萬了。這不是奇跡,這才剛剛開始,但這裏麵凝聚了很多的努力,如果說馬雲可以,你也可以,因為這是很多人的夢想。我記得三年以前,我在哈佛做的演講,我講完了之後,有個人說我是一個瘋子,我說對不起,信不信不由你。後來他到我們公司來了,他說:‘原來我認為你是一個瘋子,現在我發現你們有100個人都是瘋子。’”

當時網絡還處於寒冬時節,並且易趣網已經占領了中國八成以上的C2C市場份額。就在此時,馬雲提出了要出資一億元建成淘寶網,這在業界引起了一片嘩然,都說馬雲徹底瘋了。

但就在淘寶網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它就稱冠國內C2C市場,占了近七成的份額,易趣網的市場份額也跌至了不到三成。馬雲這個“瘋子”再次大獲成功。

爐火純青的“騙術”

在創業過程中,馬雲曾多次被冠以騙子的稱號。事實上,這其中大多是誤會和詆毀。

不過,很多時候,對於馬雲的創業和經營中的一些手法,我們很難用比較確切的詞語,這時候將其用“騙術”來反襯也是可以的。比如,在人才的招攬上,他就的確曾經憑借其高超的口才和高明的“騙術”贏得了眾多人才的加盟。

這其中,馬雲“行騙”哈佛“抱得MBA歸”的故事最是精彩。

馬雲可以說是阿裏巴巴的“全球營銷機器”,在阿裏巴巴取得成功之後,全世界的名校,包括哈佛、沃頓、麻省理工等著名院校經常會邀請馬雲去給他們做演講和報告。

一次,哈佛大學邀請馬雲去演講,講阿裏巴巴成功的經驗和管理秘訣。馬雲不愧是教師出身的演講天才。他不帶任何稿子,上台就是一番“激情炸彈”,從自己美國被騙到首次觸網,從十八羅漢創業到“非典”時期逆風而上,從北漂北京四處奔波到南歸杭州東山再起,一個接一個的精彩至極的故事,讓哈佛眾多學子癡迷不已。

到了開始互動答問的時間了,馬雲停下來,等待他們的提問。

有一個哈佛的MBA先站起來了,她問:“馬雲先生,你能不能講些你簡曆中沒提到的故事?”

馬雲稍微猶豫了一下,告訴他們:“我曾經三次申請過來哈佛讀書,但都被哈佛拒絕了,不過今天我來了,而且是站在講台上,讓在座的哈佛教授很是難為情。”

下麵是一陣哄堂大笑,然後是雷鳴般的掌聲。的確,在經曆了“三次被拒”後,馬雲終於站在了哈佛講壇上。

然後,有一個哈佛的學生開始提問:“請問馬雲先生,您的阿裏巴巴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馬雲的答案更是讓哈佛學子目瞪口呆,他說:“有三條,第一,沒有錢;第二,不懂技術;第三,不做計劃。”這樣的答案在哈佛學子聽來好像是挨了一悶棍,因為按照哈佛商學院眾多老師的觀點,一個全球著名網站的CEO,就必須懂技術,就必須有資金,就必須能做一個完美的商業計劃。可馬雲的說法卻完全相反,這令他們困惑不已。

而這正是馬雲想要的效果,對這群哈佛高材生,就要說一些讓他們不明所以的東西,這樣才能降得住他們。接著,馬雲又開始進一步給這些學生“洗腦”:“如果你們希望聽假話,我可以跟大家講得很虛偽,特虛無縹緲的,但是我相信這兒所有的年輕人跟我一樣,希望聽真話。世界上最難的是講真話,最容易的也是講真話。第一,我是技術外行,雖然在搞IT但既不I也不T,到目前為止,我隻會在電腦上收發郵件而已,所以我就更懂得尊重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意見。許多技術創業者容易犯的通病就是總覺得別人不行,要麼指手畫腳,要麼自己做,結果自己做得很累,也做不好。不過,不懂技術,我剛好可以當公司產品的測試員,要是新產品出來,我馬雲不懂得使用,那社會上80%的人就不會使用;第二,因為我們沒有錢,所以我用每分錢都很小心;最後,至於商業計劃,說實在話,在1999年,哪個互聯網企業的商業計劃書越厚,死得越快。因此,恰恰是這些不足,幫我馬雲和阿裏巴巴挺過互聯網的低潮,迎接新的春天!”

馬雲這番話一講完,整個大廳先是陷入短暫的沉寂--台下的人徹底被驚呆了。隨後,哈佛大學的演講大廳霎時間被雷鳴般的掌聲所“淹沒”。

客觀地說,馬雲這次演講有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意思,但卻令哈佛的學生深信不疑甚至崇拜得五體投地,由此產生的效果也是明顯的。演講完了以後,眾多哈佛學子擠到他的身前,要求他簽名、合影,跟他談阿裏巴巴的發展,為他獻計獻策。此外,還有35個哈佛的MBA毛遂自薦,要求加入阿裏巴巴,“跟著Jack Ma(馬雲的英文名)一起‘芝麻開門’”,雖然這些MBA後來被證明並不適合阿裏巴巴的工作,但這至少證明了,馬雲“騙”人才的技術的確是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