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互聯網界的“異數”(3 / 3)

自信洋溢的狂而不傲

在媒體的眼中,馬雲被認為是一個狂傲、自大的人,經常有人說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等,“他看上去就是很精明的樣子,然而從來不對自己說過的話作一個詳細的注釋”。

“我們從最早被人說是騙子,到後來被說成瘋子到今天被稱為狂人。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相信我們公司和我們自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我們,但我們在乎自己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如何按照我們的既定夢想一步一步往前走,這是做企業或者做任何事一定要走的路。”馬雲說。

馬雲最早的名片上印著這樣的豪言壯語:將互聯網作為一個窗口,讓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中小公司從這裏出發,與世界對接。

1999年3月,“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阿裏巴巴,八字還沒一撇,馬雲對同伴們宣稱:“我們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前十名。”後來,經過“改版”,又上了個檔次:“1999年是阿裏巴巴創始的第一年,本世紀100年,下個世紀初的一個年頭,算在一起整102年。”

很多人覺得這個夢想很遙遠,但馬雲說:“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下麵這句話可以說是馬雲最狂的一句話:競爭對手?我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競爭對手。

馬雲的“狂妄”時常會給他帶來一場口水戰。

“馬雲說他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競爭對手,隻有兩個原因:不是他的望遠鏡壞了,就是他的眼睛壞了!”某網站老板曾回應說。

馬雲堅信自己將完成一件很偉大的事業,但是他到今天還不能清晰地將之描述未來。因此,當很多媒體人喋喋不休地描寫“阿裏巴巴是什麼”的時候,他便會挑釁地說:“你們確定自己知道嗎?告訴你們,其實連我也不知道。能說出阿裏巴巴模式的人,我就認為他們不是我的對手。”“一個好的東西往往是說不清楚的,說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東西。”

2007年馬雲又添狂妄籌碼。阿裏巴巴於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上市。阿裏巴巴上市的火爆景象還是讓人吃驚。對於投資者來說,它最大的魅力是無窮的想象空間,阿裏巴巴的股票遭到“哄搶”,中國台灣最大企業鴻海的郭台銘、美國思科的錢伯斯等都成為第一批投資人。

上市當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192%,創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漲幅之最,市值達1996億港元,竟相當於三大門戶網站、盛大和攜程五者市值之和,一躍成為中國互聯網業首家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

馬雲是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領導者,他在上市當日的高管會議上宣布:“三年內,我們要做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成為全球前三的互聯網公司。”

憑著阿裏巴巴左手淘寶,右手中國雅虎這樣的地位,看來馬雲的目標指日可待了:2004年阿裏巴巴占據了全球B2B 39%份額,2005年達到56%,而到2006年已經占據全球B2B電子商務市場68%份額。而淘寶網已經占據了中國C2C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馬雲自己也感慨:“我們原先計劃是30年內拿到一個世界十大網站的席位,現在看來有可能十年內拿到3個席位了!”

一位互聯網的同行這樣說馬雲:“誰知道他的故事裏虛的成分多,還是實的成分多?”然而,馬雲說自己的老婆沒有認為他狂,自己的同事沒有認為他狂,跟他多年的人也沒有認為他狂。

有兩種狂,分別是無知的狂和自信洋溢的狂。顯然,馬雲就是第二種狂。一個人在互聯網行業中成功創建了一個網站沒什麼了不起,但如果能像馬雲那樣,在讓阿裏巴巴成功的同時,還使其後成立的淘寶網成為業內數一數二的網站,那就很罕見了。同樣,隻有馬雲這個“狂人”才敢把“創造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最偉大的公司”,“我們要做成世界500強”,“阿裏巴巴要做102年的企業”這樣的目標喊出來。

“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馬雲做不到的。”現在的馬雲早已對業內對自己的各種戲稱毫不在意了。

而且,馬雲是狂而不傲,他始終是一個站在現實的基礎上憧憬著未來的清醒者。雖然放眼全世界也很難找到一個能和阿裏巴巴分庭抗禮的對手,但馬雲始終懷著一種危機意識。因此,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才會在“2005中國企業領導者年會”上發出“這一年,我壓力挺大”的感慨。

“前段時間,我再次宣布了公司進入了危機狀態,”馬雲繼續說道,“因為當別人都說你好的時候,也就說明你身上有問題了。”

在2000年互聯網步入低穀時,阿裏巴巴的第一次危機狀態發生了。當馬雲一聽說中國一個星期新成立了1000家互聯網公司時,便立馬宣布了公司的高度危機狀態。“在中國,一個星期內出現1000家互聯網公司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真的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一星期內會有1000家互聯網公司倒閉。”

當然,“狂妄”的馬雲也有謙虛的一麵。馬雲總是很謙虛地向年輕人提出這樣的建議:“我很笨,算也算不過別人,說也說不過別人,但我創業卻成功了。我想,如果連我都成功了,那麼,相信80%的年輕人都能創業成功……”馬雲甚至還想等他退休之後出一本叫作《阿裏巴巴的一千零一個錯誤》的書,以告誡後者。

身後那群瘋狂的“傻子”

每每提到馬雲,中國互聯網界總是以“異數”來定義他。這個來自杭州的“小男人”,不懂電腦,不懂管理,不懂廣告,不以高薪聘請高級人才甚至還減薪,這樣看似“一無是處”的企業家,卻將阿裏巴巴做成了中國最大的網絡公司。

成功者肯定有其獨到之處,可在如今這個善待人才的社會中,難以置信的是,支撐馬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竟然是那些遭遇減薪的員工。這不禁會讓人產生疑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呢?

阿裏巴巴剛成立時,馬雲就放出話來:“我許諾的是沒有工資,沒有房子,隻有地鋪,隻有一天12個小時的苦活。”跟他一起創業的員工,每天過著朝九晚九的生活,工作12小時還算是清閑的狀態。有些員工,每天工作時間達16個小時之多,加班、長時間加班是家常便飯,淩晨一兩點還在工作也再正常不過。

當時,客服部的編輯們,都用郵箱處理客戶郵件。他們要麵對各行各業的客戶,形形色色的問題,工作量很恐怖。但客服編輯卻異常自覺,不處理完客戶郵件就不下班,對工作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

可辛苦工作換來的,也不是高薪水回報。其實,馬雲口中的“沒有工資”並不全對,當時每人每月有500元的工資。但是,這500元是怎樣而來?所有員工把口袋的錢掏出來,聚集在一起,當作公司的共同經費。然後,工資從共同經費中出。說白了,其實員工是自己給自己發工資,免費給阿裏巴巴打工。

不僅如此,馬雲還以公司會經常加班為由,要求員工住在距離辦公室步行5分鍾的範圍內--附近基本都是房租便宜、條件卻很差的民房。即便如此,卻沒有一位員工計較投入與報酬的不成比例,也沒有人抱怨馬雲的苛刻和自己待遇的惡劣,依舊一如既往地瘋狂加班。

馬雲不用付工資,卻依然有一群拚命加班的員工。天下竟然有這等好事?我們隻看到馬雲擁有的,卻沒有看到馬雲的付出。阿裏巴巴團隊的瘋狂,得益於他們有一個瘋狂的老板。

阿裏巴巴一位高管說過:“我們之所以願意拚命工作,是因為我們相信馬雲,他從來沒有讓我們失望過。他所決定要辦的每一件事,在人們看來無論多麼瘋狂、多麼不可思議,他最終都會實現。”

正如阿裏巴巴第一個投資者孫正義對馬雲所說:“九年前我見到你的時候,你一無所有,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僅僅是剛起步。但是,你的雙眼冒光,閃爍著夢想和激情……所以我決定投資你的公司。”

馬雲的激情拯救了阿裏巴巴,也感染著員工。他不斷強化阿裏巴巴的價值觀,引導大家向一個方向看齊--做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終於,所有的員工都成了“馬雲”,都成了工作中的拚命三郎。

老板有激情,員工也有激情,阿裏巴巴所有人都充滿了激情和幹勁。理所當然,10年後,馬雲不但成功兌現了創業之初“阿裏巴巴在10年後成為一家市值50億的公司”的承諾,而且還使阿裏巴巴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全球久負盛名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有人說,阿裏巴巴的價值觀是金字塔形,其中,誠信、激情和敬業是每位員工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就“激情”來說,它既是馬雲的工作態度,也是所有員工的工作態度--跟隨馬雲一起創業的人和後來的空降兵,無一不是如此。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阿裏巴巴前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2006年才加入阿裏巴巴集團的衛哲,對自己加入阿裏巴巴不久,就受到感染時這樣表示。

還有一位極度消沉的小白領,進入阿裏巴巴後,不到三個月,工作態度便煥然一新,連說話語氣都變得鏗鏘有力:“請不要再和我提自殺那些愚蠢的話題,我正在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做貢獻。”盡管當時他的薪水也很低。

員工如此,員工的家屬也不例外。之前,阿裏巴巴一位員工的妻子不斷抱怨丈夫陪伴自己時間太短,對自己不夠體貼,工作太過拚命。在馬雲的帶領下,她來到阿裏巴巴公司視察了一次後,一改之前的話語,轉而鼓勵丈夫:“加油幹吧,以後就靠你了。”甚至有一名妻子在阿裏巴巴大會上走上主席台,對全體員工說:“我想感謝你們,我很榮幸將丈夫交給了阿裏。”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擁有這樣“瘋狂”的員工,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馬雲說過:“我們一定能成功。就算阿裏巴巴失敗了,隻要這幫人在,想做什麼也一定能成功!”的確,阿裏巴巴可能會輸掉一個產品,會輸掉一個項目,但擁有這樣一個團隊,一切都可以從頭再來。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僅因為掌舵者馬雲擁有自強不息瘋狂奮鬥的精神,更因為他能將這種精神傳導給整個團隊,使之成為一種瘋狂的氛圍、一種企業文化。馬雲的成功,是個人的成功,更是團隊的成功。

難道真的隻是因為運氣好?

有人說,是“非典”成就了馬雲,圓了阿裏巴巴的電子商務夢。這種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有一定道理。

2003年,阿裏巴巴已經開始盈利,雄心勃勃的馬雲正準備大幹一場。當年的3月,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美英聯軍向伊拉克發動軍事進攻。伊拉克變成了一隻火藥桶,彌漫著戰爭的烏雲。

在此之前,馬雲就判斷這場戰爭不可避免,而且屆時美國媒體巨頭--國家廣播公司創辦的CNBC,一定會以無以匹敵的新聞觸角和覆蓋範圍來報道這件事。為此,馬雲打算在CNBC做廣告,想借這場東風,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阿裏巴巴的存在。

如果廣告真能在世界範圍內取得預期的效果,阿裏巴巴就會實現三個連續的“100萬”:從2003年一天收入100萬元,到2004年一天利潤100萬元,再到2005年一天納稅100萬元。當年的馬雲和他的團隊遙想這個成績時,興奮得睡不著覺。

然而,正如財富很快就要來了一樣,阿裏巴巴的災難很快也來了。2003年4月11日,阿裏巴巴一位26歲的女員工被派往非典重災區廣州參加廣交會。盡管當時大家都知道廣州是“狼窩”去不得,但“一起瘋狂的傻子最可愛”,無論廣州的疫情多麼嚴重,他們也會硬著頭皮過去。

7天之後,這位女員工回到杭州,開始鼻塞、咽痛、流涕。最初,她以為自己得了感冒,吃了點“先鋒6號”就去上班。上班第二天,她開始發燒。又過了兩天,經過浙江省杭州市“非典”專家組會診後,這位女職員被確診為非典病人,成為浙江省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第四人。

這個消息傳開之後,阿裏巴巴很快被杭州市民視為“瘟疫散播區”,一位網友提心吊膽地說:“阿裏巴巴新增一個疑似病人,去參加廣交會回來一直發燒。現在阿裏巴巴已被隔離。我們辦公室裏有一個人的室友是阿裏巴巴的員工,剛剛證實確有其事,中午連快餐都沒給送上樓。阿裏巴巴就在我們公司附近。”

由於這位員工,阿裏巴巴500名員工被集體隔離12天--對於積極準備投放巨額廣告擴大影響力的阿裏巴巴來說,這的確是一次意外。

就在這短短的幾天之內,阿裏巴巴的知名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無論是八旬老翁還是七歲頑童,一夜之間,幾乎每一個生活在那個城市的人都認識了這家公司。被隔離在家之後,員工們依然不敢出大門一步,不敢在小區裏散步,一旦“暴露身份”被人家認出來,馬上就會被人“揭發”:“‘非典’來了,快跑啊!”

對馬雲而言,最讓他難過的倒不是外人的謾罵和指責,而是自己公司員工的埋怨,尤其是他們親人的指責,“明知道廣州是‘非典’重災區,為什麼還要派員工去那裏?”

全世界人民似乎都在責問馬雲這個問題,而馬雲似乎也在問全世界人民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應該去?

的確,“非典”這樣的危難時期,正是阿裏巴巴這樣的電子商務企業做貢獻的時候,如果他不派人參加廣交會,那才是對客戶的不負責,對社會的不負責。

後來發生的事情有些戲劇化。在此期間,杭州市市長專程到阿裏巴巴考察了一個小時,他希望,在“非典”的特殊時期,電子商務能利用網絡優勢幫助企業擺脫困境。頭腦靈活的馬雲當即表示,上網做生意,在這個非常時期,是最安全的貿易方式,“最需要網上交易信息的恰恰是中小企業”。

然後,馬雲帶著大口罩,向所有員工發出在家裏辦公的消息,工程部的技術人員立刻為員工家裏的電腦做好必需的設置。於是,在“非典”橫行時期,所有企業都盡量避免外出工作的時候,阿裏巴巴員工都帶著大口罩坐在電腦麵前,絲毫沒有耽誤工作,並且業績空前出彩。

阿裏巴巴集團創辦人之一戴珊說:“全體人員在家辦公的第一天,光中文站的買賣商機就突破了12500多條,創了新紀錄。”

多年以後,連阿裏巴巴B2B業務的CEO衛哲也感慨地說:“沒有遇到‘非典’,可能阿裏巴巴就沒了,‘非典’給阿裏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廣,當時是每個人被迫都必須要用互聯網的。”

相信很多人了解了阿裏巴巴在“非典”時期這段傳奇經曆,都會驚歎:“馬雲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馬雲自己卻不以為然,2008年在深圳網商論壇上,他說了這樣一段話:“阿裏巴巴有今天,很重要的一點是9年以來,我們隻做電子商務,沒有進入其他的領域。如果說當初為了活命或者是為了早點上市或者是為了套現,完全可以進入到短線或者是遊戲。起大早趕集是很害怕的,所以9年中,我自己跟自己講,反正已經是9年了,不在乎再熬90年了,有這樣的心態,才有可能往前前進,永不放棄誰都會說的,真的撞頭後是否會放棄才是考驗人的。”

業界有個說法,說馬雲隻做電子商務,估計就是從這段話中得出的結論。話雖然有些絕對,倒也符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