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的馬少俠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喜歡行俠仗義的人。雖然他自幼就身單力薄,一副營養不良的體態,但卻有一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懲奸除惡、替天行道的俠骨仁心。身小力薄,絲毫沒有影響到他戰鬥的熱情。
他自己也承認:“我小時候很瘦小,但是很會戰鬥。”這與他不服輸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身材的矮小與羸弱一點也不影響他的驍勇善戰,正是靠著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拚搏勁兒,他才漸漸拋卻相貌和身材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壓力,升騰起一股在互聯網江湖打下一片江山的決心和勇氣,才有了他在江湖中日行千裏的步伐。
因為不服輸、不畏強的性格,幼年的馬雲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身單力薄就退縮,無論敵人多麼強大,隻要是惹惱了他,他都不惜麥芒對針尖、雞蛋碰石頭般地跟對方叫板。
據傳有一次,為了一點事,年少的馬雲和一個高大的年輕人動起了拳頭。大家都以為看到對方的剽悍,瘦小的馬雲肯定會還沒開戰,就先搖白旗。即便是逞強應戰,也用不了幾個回合就落荒而逃。可是,令一幹人等大跌眼鏡的是,馬雲居然越戰越勇,雖然最終沒把對方打得落荒而逃,但如虹的氣勢更勝對手一籌。
可以說,馬雲身材上的瘦小、相貌上的奇特和他的膽識絕對不成比例。這注定了他將不走平常之路,多年以後的淘寶和eBay之戰,也是因為他的磅礴氣勢,在強弱懸殊的劣勢情形下,以小搏大,讓人為之瞠目結舌。
因為“善打架”,馬雲在少年時代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問題孩子”,多次受到各種懲罰。他甚至為此被迫轉校,進了杭州八中。他的桀驁難馴、惹是生非,讓所有老師、鄰居都對這個喜歡打架鬥毆的頑劣孩子不抱多大希望。
但這個“壞孩子”卻又和那些頑皮且喜歡打架鬥毆的街頭小混混截然不同。他打架從來不是為了自己,正如他的一些老師評價的一樣:“馬雲是個‘傻氣’的孩子,總是為了朋友弄得滿身傷痕。”但他們卻不知道,這不是“傻氣”而是“俠氣”,若幹年後,很多江湖朋友能為有他這樣一位講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好兄弟而倍感驕傲。
對於這段青春年少時的坎坷經曆,馬雲這樣解釋。他說,自己並不是一個喜歡靠武力解決問題的人,也不想欺負別人,但是因為個頭小,總是會被別人欺負。但即便是這樣,自己也不喜歡用拳頭來回應別人。
他也從來不會為自己去打架,都是為了朋友而打。因為那時他就把兄弟情放在了第一位,願意隨時為朋友兩肋插刀、拔刀相助。
有一次打架讓馬雲記憶深刻,這是一次家族榮譽之戰。原來,由於爺爺曾是國民黨的保長,馬雲自小就被列為“黑五類子女”,爸爸媽媽那時候工作總是不順利。所以任何事情,派出所總是先批評他爺爺。
有一次,派出所的人到他家來,他和很多同學都在他家。那人說“隻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你亂說亂動”。馬雲當時心裏特別記住了這句話。
過了一段時間上語文課,有一篇講到一個地主,隻許他老老實實,不許他亂說亂動。他覺得第二天上這課同學肯定要笑話自己,就沒去。結果第二天語文課老師也沒去。第三天去了,語文老師也來了,剛好上這堂課。
他前麵一個男同學故意把這句話念得很響:“隻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你亂說亂動。”並回過頭來朝他擠眉弄眼一下。馬雲頓時火起,就把書包扔過去了。然後打起來,馬雲的頭撞在牆上,縫了4針。這次是為自己打的。
因為“善戰”,多有受傷。馬雲從小理解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含義。所以無論遇見多強悍的對手,傷得多嚴重,他從來沒有為此流過一滴眼淚。他的這種硬漢性情得自於武俠小說,他從小就喜歡讀各類豪俠情結極重的名家小說,諸如金庸、古龍、梁羽生等。當然,他最崇拜的還是金庸金大俠。其作品中那些英雄豪傑們的鐵血丹心、俠骨柔情,在那時就在他心裏播下了種子。其實在他自己還在懵懂的時候,那粒種子已經慢慢開始生根發芽了。
很多時候,他都覺得自己真的就是一個武功高強的大俠。小學四年級那年,他在學校幫朋友出頭以致受傷,傷口深可見骨。因為當時缺少麻藥,大夫隻好直接縫針,而馬雲居然像《三國演義》裏刮骨療傷的關雲長一樣,硬是一聲沒吭。“雖然很疼,但我當時眼淚都沒掉一滴。”回想當年的“壯舉”,如今的馬雲感慨萬千。正是因為此事,馬雲在同學眼中的形象高大了起來,再也沒有同學嘲笑他個子矮小,容貌奇特。
古語有雲:“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馬雲這種自小養成的“俠者風範”注定了他不會一輩子甘於平庸。他的“俠義”,他的為朋友打架、為兄弟兩肋插刀,讓他擁有了一幫肯為他付出的朋友。這些朋友,在他後來的闖蕩路上或多或少地幫助過他。
後進生也有自己的強項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讓那些試圖改變世界的人先改變自己。”對於馬雲來說,他雖然改變了世界,但是保留了真正的自我,保留了因為喜歡漂亮的地理老師而苦學英語的童年回憶,保留了因為學英語而“厚著臉皮”找老外對話的過去時光。
馬雲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同,首先,馬雲的樣子不如其他同齡男孩子那樣俊秀可愛,但是相反,馬雲的大腦袋在他瘦弱的身材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雖然自小的“俠骨仁心”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讓馬大俠贏得了不少同學的好感,但是他那奇特的相貌還是影響到了大家對他的總體印象。期末班裏評三好學生時,他想著憑借自己為那麼多朋友出頭打過架的麵子上,大家選他做“三好學生”,那還不是小事一樁。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居然連入圍資格都沒有。原因是,他相貌太怪。這種全盤皆輸的局麵,讓他在震驚不已的同時倍感失落,平時的那種自信與“英雄氣概”一瞬間立刻消失殆盡。他怎麼也想不通,大家居然這麼在乎他的長相。
其次,他的學習成績從來不如別的孩子那麼全麵發展。數學奇差,英語奇好,如同他的大腦袋,讓所有的老師和小朋友看不懂。
據說當年馬雲在整個學生階段成績都不理想,那麼為什麼馬雲會喜歡上英語呢?
這其實是一種偶像的力量,源於馬雲與中學一位地理老師的閑談。
馬雲讀中學時,教地理的女老師上課教學方式非常活潑,講課讓人如沐春風,經常給同學講自己的一些經曆和故事。馬雲和其他同學一樣特別崇拜這位地理老師。
有一天上課時,這位老師講了一件事,使馬雲受益終生,甚至可以說改變了馬雲一生。
老師說,曾經有一次在西湖邊上,幾個外國人詢問她中國地理,她英語很好,自然對答如流。老師總結說,你們要學好地理,更要學好英語,不然當有外國人問你的時候,你會給中國人丟臉的。
老師的話猶如醍醐灌頂,使馬雲茅塞頓開,對老師的崇拜也使得馬雲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
上完那節地理課後,一回家,馬雲就花6毛多錢,買了個收音機,每天聽英文廣播!
由此發奮,馬雲開始了他的英語學習之旅。
那一年,馬雲剛滿12歲。
於是,馬雲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得意之處,那就是英語。
英語好,他才能念杭州師範大學外語係,才能做英語老師,才有海博翻譯社,才有機會到美國接觸互聯網,才有後來的阿裏巴巴……
如果把馬雲學習英語的事放在現在來說,12歲才開始學英語似乎有些遲了,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在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裏,一個孩子才12歲就開始學習英語,這簡直就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情。
當時由於家庭的狀況,馬雲的父母甚至連ABC都不會,這給馬雲學習英語帶來了許多困難。但他憑著對英語的熱愛和自己頑強的性格,憑借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韌性,克服了許多困難。那時的馬雲為了學好英語,每天早上都會騎40分鍾自行車,前往杭州西湖附近一家酒店找外國遊客學英語,其後8年間風雨無阻。
當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對外開放,不少外國遊客來到杭州旅遊,馬雲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對話能力,聰明的他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竅門,那就是通過給外國遊客免費做導遊方式來練習英語口語。
瘋狂英語的發起者李陽老師說過,學英語最忌諱的就是一個“怕”字--怕丟臉不敢說,怕丟臉不敢大聲說。馬雲就是借著這種“厚臉皮”精神,借著不怕出醜的大無畏精神,讓所有的師生大跌眼鏡,有時候連老外都以為他是從美國回來的歸國小華僑。而那時的馬雲便會向別人解釋,他從來沒出過國門。
馬雲說他8年的英語學習使自己受益匪淺。他認為與絕大多數中國人相比,自己更具有國際化眼光和理念。與各類外國遊客的多年接觸,使馬雲獲得了課堂上老師無法傳授的知識和經驗。
1979年的一次經曆使馬雲人生觀發生了徹底轉變。當時他邂逅了來自澳大利亞的一家人,其中有兩個孩子。馬雲與這家人愉快地度過了3天並一起玩飛盤遊戲,後來馬雲與這家人成為了筆友。1985年,馬雲受這家人之邀請前往澳大利亞過暑假,在那兒的31天假期改變了馬雲的人生。
在離開中國之前,馬雲所受到的教育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國家,人民生活最幸福。當他抵達澳大利亞後卻發現,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完全不同於預想。自此,他開始以不同角度和方式來思考問題。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對於自己第一次高考的數學成績,馬雲一生也不會忘記,數學自己隻考了1分,也許正是這1分的激勵,才使這個看準目標永不放棄的人,成就了自己。
馬雲自認為自己“笨得很”,他的解釋是:“腦子這麼小,隻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
初中考高中,馬雲連考兩次,而其中的一次考試他數學隻得了31分。英語水平盡管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在中國所秉行的“木桶理論”教育國情下,馬雲顯然是不占“便宜”的。因為,根據木桶原理,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馬雲最短的那塊木板--數學已經短到足以讓他整桶水都漏光的程度,因而無論他在英語方麵如何的具備優勢,但他依然無法用其證明自己的出色。
數學,讓馬雲很是頭疼。
記得初次高考成績公布,馬雲看自己的成績時,發現自己數學隻得了1分,結局可想而知。當時他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準備完全放棄升學而踏入社會。當時適逢杭州的第一個五星級賓館開業,正在招賢納士,他就和一位表弟一起去應征。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大都會有些心高氣傲,以為自己什麼都行。馬雲那時候雖然在學校裏屢遭碰壁,但他認為那隻是自己的長相有些奇特,和能力無關。他覺得在社會闖蕩,更重要的是能力。“自己再不濟,做個跑堂的應該沒有問題吧!”但遺憾的是,他連“跑堂”也沒有做成,反倒是能力一般的表弟被錄取了。他知道,這還是因為自己的相貌。雖然有些怨懟,但他也隻能無奈地歎息:長得不好,也是我的錯嗎?
不過抱怨歸抱怨,他並沒有為此心灰意冷,而失去鬥誌。
五星級賓館嫌我醜可以理解,畢竟要麵對形形色色的客人,那麼在肯德基做總可以吧!馬雲又和幾個朋友去了肯德基想試試運氣,但也隻能是希望而來,失望而歸。
小的時候,做一名匡扶正義、懲奸除惡的警察曾經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夢想--威風、霸道而正氣凜然。年少的馬雲也有過這樣的夢想。在尋找工作屢次失敗之後,他忽然覺得,也許做一名警察才最適合自己,畢竟警察不需要經常拋頭露麵,不需要有英俊帥氣的容貌。他開始考警察。但最終,還是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