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部不同於南方,當地的原住民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強大的國家——大肚王國。
他們控製的地域廣闊,擁有眾多人口。若是沒有荷蘭、西班牙這些外來勢力的幹擾,說不定未來他們還能台灣統一大業。
大肚王國控製著台中、彰化、南投等地區,另外他們還控製著大量的衛星部族。
按照彌勒酋長的說法,他們的戰士沒有十萬,也有七、八萬。
對於經濟、文化、科技落後的原住民酋長彌勒來說,戰爭中人多的一方將是絕對的勝者。
如果他的這一理論成立的話,瑪雅、阿茲特克也就不會消失,而中國人應當是全球理所當然的霸主。
在全麵挺進台灣前,劉明將手下這七千餘眾整編為一個軍團,其中戰兵為二千一百人、輔兵為五千二百人,每三百人一隊,戰兵共編有八隊,輔兵編有十七隊,劉明擔任軍團長,劉陵為副軍團長,李應、曹文、黃正、黃雄、黃一飛、楊春、牛順子各領一隊戰兵,號隊長。另外,原住民酋長彌勒參戰的三千戰土編為十營,彌勒擔任軍團長。借北港這塊風水寶地,劉明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軍事訓練。隨後,大軍向北開拔。
顏思齊等眾當家這時才鬆了一口氣。
對於離開北港進軍台中,幹部們的意見的很多。他們營寨建好不久,開墾工作進行的順利,為什麼要去台中?顏思齊命令他們舉族挺進台灣中部,這明顯是在排擠他們。為此,李應私下就曾建議對顏思齊發動奇襲,不過劉明拒絕了。單就兵力而言,劉明這邊更強,再加上有二當家,若發動奇襲,顏思齊必死無疑。可是劉明需要考慮勝利後的事情,未來發展他們需要從大陸移民,為了發展經濟海外貿易這塊是不可或缺的,這需要強大的海上勢力。顏思齊是台海之間最大的海商,有這位大哥罩著,沒人敢打他們的注意,而向中部挺進原本就在劉明計劃之中,在北港總是有寄人籬下之感,而且北港離荷蘭人太近,日後中、荷在北港附近衝突多多不利於發展。
北伐進行的非常順利,裹挾的大量的原住民戰士,沿著台灣東部的平原,劉明軍團殺向大肚王國的王城。
一係列的戰敗的消息雖然不斷傳到大肚,那些逃回來的人帶來了漢人的要求,稱臣、納貢、退出平原地區。對於前兩項大肚的酋王認為可以答應,但是第三項退出平原他無法接受。大肚王國上下君臣達成共識後,一支近六萬人的大軍集結完畢,而他們的對手的兵力也高達二萬之眾,雙方在大肚溪一帶對峙。
大戰前,巫師正在祈禱著,勇敢戰士跑到陣前挑釁著,以此來削弱對方的士氣。
“大當家,殺雞焉用宰牛刀。”楊春提單刀衝至陣前。
對於眼前這位手持大木棍的野人,楊春有些不屑,他手中的可是鋼刀。
在雙方的歡呼聲下,楊春與那些野人纏鬥起來,那野人好像知道楊春手中鋼刀的厲害,對陣後一直在哪些拿著木棍虛張聲勢著。
這野人如同猴子一樣的靈活,楊春幾刀未中心中大怒,而且這野人拿著木棍高舉著所引起的歡呼聲,讓楊春的牙咬的咯咯直響。
楊春再次一刀,那野人就地一滾躲過了楊春的攻擊,同時用大木棍照著楊春的腿部就一下。
看著被那野人拖回本陣的楊春,李應啐了一口,“丟人,真不知道他以前怎麼當官軍的。”
“大當家,且讓我去會會他。”李應不等劉明回話,就殺了出去。
李應上前後,那野人在一片歡呼聲中又站了出來,他手中依然拿著大木棍。
看著這位上竄下跳,不停吼叫著野人,李應二話不說就是一刀。
野人迅速避開了李應攻擊,接著又像對付楊春一樣,在李應身邊打轉轉,轉的李應頭皮有點發麻,他一刀也沒有砍中野人,反而幾次差點被這野人擊中腿。
看著有些暈呼呼的李應,劉明下令道,“讓他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