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溝通語言的禮貌內涵
禮貌的言語體現在三個方麵:
(1)文雅。
文雅,是指說話文明雅致、不髒不俗。孔子認為,“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說明文雅的言行是構成道德高尚的必要條件。說話文雅就不能使用低級下流、粗野庸俗的語詞,就不能使用侮辱對方人格的謾罵語言。“辱罵和恫嚇下決不是戰鬥”,反而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說話文雅,是一種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德。在人與人交往時,或在演講時,我們不隻是傳遞了某處信息,而且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表達了我們對現實、對周圍人們的關係。因此,關注我們的言語對聽話者所起的作用——是否因粗魯而損害了對方,是否損傷了對方的人格等,就變得十分重要,所以文雅的言語是應該遵循“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的。
不文雅的言語,輕則引起聽眾對象的不愉快、難堪;重則激化矛盾、引起衝突。前蘇聯有位著名外科醫生認為:“如果說敵人打出的子彈可以傷害人的部分機體,那麼,粗魯的言語會傷害人的心,常常可能把人‘擊斃’。”據說,北京某商店的一個女營業員一頓惡語橫加,竟氣死一位老年顧客。這說明了語言垃圾的嚴重危害。因此,言語表達時一定要杜絕髒話、粗話,清除語言垃圾,排除語言汙染,做到語言純潔、文雅而有禮貌。
(2)和氣。
和氣,是指態度溫和,口氣熱情,措辭委婉貼切。文雅是和氣的前提,文雅的人說話才可能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毛澤東在為人民軍隊製訂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就提出說話要和氣。可見和氣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基本素質。在現實生活中,和氣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現,它可以對人際交往起一種協調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和氣能使雙方關係融洽、友好相處;而發生爭執時,和氣則表現為一種情感的克製。能夠克製住衝動的情感,就可以避免莽撞粗野的行動,就可以運用正當、有力的方式,促使矛盾的緩解乃至消除爭端。文雅主要是就言語內容而言,和氣則主要是就說話態度而言。文雅的言語,溫和的態度,構成文明禮貌的言語行為。
(3)謙虛。
謙虛,是指誠懇、虛心、謙遜,即在口語表達中能夠接受他人的意見;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不自以為是,不把觀點看法強加於人。謙虛的言語,體現出真誠相待,從而讓別人體驗到講說者內心的感情和期望,增加彼此的信任和了解,促使建立起真摯而友善的人際關係。1952年,艾森豪威爾競選美國總統,年輕的參議員尼克鬆是競選副總統的夥伴。正當尼克鬆為競選四處奔波時,《紐約時報》突然披露尼克鬆在競選中秘密受賄的新聞,消息不脛而走,給共和黨的競選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擺脫困境,共和黨開支7、5萬美元讓尼克鬆在電台上向全國作半個小時的講話,讓他來澄清事實,取得選民的理解。
麵對這種情形,尼克鬆沒有直接辯解,也沒有對不實的報道橫加批評、指責,而是采取了一個美國政治史上罕見的行動:向選民公布了自己的財務狀況。先公布了他的財產,再公布了他的欠債,然後,詳細地說明了自己的經濟收入情況,連同怎樣花掉每分錢都告訴公眾。這樣尼克鬆不僅爭取到了公眾的同情,而且通過訴諸聽眾熟悉的生活情形,取得了深深的信任。最後,尼克鬆滿含感情地說:“我還應該說——就是帕特(尼克鬆的夫人,引者注)沒有貂皮大衣……還有一件事,也應該告訴你們,提名之後,我們確實拿到一件禮物。德克薩斯州有一個人在無線電中聽到帕特提到我的兩個孩子很喜歡要一隻小狗,就在我們這次出發作競選旅行的第一天,他通過巴爾的摩市的聯邦車站送來一隻西班牙長耳小狗,帶有黑白兩色斑點,我6歲的小女兒特裏西婭給起名叫切克爾斯,她們像所有的小孩一樣喜歡那隻小狗,現在我隻要說這一點,不管他們說什麼,我們都要把它留下來。”
連尼克鬆自己都有沒有想到,他的講演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僅澄清了事實,而且贏得了大批的同情和支持者。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功,有人評論說:“一是真誠,二是純樸。”“真誠”和“純樸”的特點固然有,但至關重要的是“謙遜”。可以說他絲毫沒有副總統候選人的架子,沒有那種自以為是、不屑一顧的傲慢,而是以一個普通民眾的身份出現在民眾麵前,抖開自己的家庭內幕與公眾談心,談自己的願望與缺憾,使大家感到真實可信,而那些具體的生活細節富有人情味,從心靈演算感動了聽眾,從而獲得了他們的信任。
由此可見,謙虛言語的運用,不僅可以使聽眾欣賞到誠懇樸實的言辭,而且更能使他們感受到體現於這些言辭之中的表達者的情感體驗,從而引起共鳴,實現表達者希望取得的最佳社會效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