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的那些通過智慧的打磨,被人們廣泛認可、流傳百世的名言、詩句、諺語、俗語等,語言精練、形象、生動而有美感,平時多積累並將它們運用到說話中,能為我們的語言增添不少色彩。
其中,俗語是群眾語言,即有濃鬱的地方特色、通俗易懂、人民群眾熟悉的、喜愛的語言,它包括諺語、歇後語等。這些語言大都來自社會實踐,是人民群眾創造發明的,在講話時巧妙地運用,能夠大大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容易被群眾理解和接受。
俗語是通俗而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形象。恰當地引用俗語,可以增強講話或演講中的幽默感和說服力。
1985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的裏根到前蘇聯訪問。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在歡迎儀式上,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說:“總統先生,你很喜歡俄羅斯諺語,我想為你收集的諺語再補充一條。這就是‘百聞不如一見’。”戈爾巴喬夫之意,當然是宣稱他們在削減戰略武器上有行動了。
裏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禮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匆催生。”裏根的諺語形象地說明了裏根政府不急於和前蘇聯達成削減戰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在論辯中巧妙地運用俗語可以調節氣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從而達到明確地講清道理、有力地反駁對方的目的。毛澤東在1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發動“皖南事變”後,向反動派提出的嚴重警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反動派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那時我們就愛莫能助了。我們是珍重合作的,但必須他們也珍重合作。老實說,我們的讓步是有限度的,我們讓步的階段已經完結了。他們已經殺了第一刀,這個傷痕很深重的。他們如果還為前途著想,他們就應該自己出來醫治這個傷痕。‘亡羊補牢,尤為未晚’。這是他們自己性命攸關的大問題,我們不得不進最後的忠告。如若他們怙惡不悛,繼續胡鬧,那時,全國人民忍無可忍,把他們拋到茅廁裏去,那就悔之不及了……”
這段話裏,運用了多個成語,妙語聯珠,文采熠熠,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行得正,走得直,身正不怕影子斜,雖然他們受到了一些人的誣蔑,雖然有時不被理解,、但我們堅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他們的辛苦、他們的付出是會得到人們的理解的。”
這裏兩處運用諺語,入情入理,很有表現力。
“我雖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有些人對我們農民冠以‘土包子’、‘傻帽’之美稱,他們門縫裏瞧人——把我們看扁了。但是在這裏我要大聲疾呼……”
這裏運用了歇後語,言簡意賅,生動形象。
演講中,可以適當地引用名人的言論、公認的史料、數據以及廣泛流行的成語、諺語等,可以更好地點明主題,佐證觀點,使文義含蓄,富有啟發性。成功的演講都能巧妙地或明引、或暗引、或仿引古今中外、東西南北,使聽眾會心言外,深思徹悟。
演講家李燕傑演講時善於旁征博引,說古道今。聽他的演講可以馳騁九萬裏,縱橫五千年。他有篇以《心上綻開春花,芳草綠遍天涯》為題的演講,整個演講隻有十來分鍾,可引用的格言、警句、詩文達20多處。
在演講中,如果你能找到合適的短句或詩句作為你的結尾是最好不過了。它將產生最合適的效果以及莊嚴的氣氛,還可以表現出你的獨特風格,並產生美。
世界扶輪社社長哈裏?勞德爵士在愛丁堡向在當地召開年會的美國扶輪社代表團發表演講時,以這種方式結束他的演講:
各位回國之後,你們當中某些人會寄給我一張明信片。如果你不寄給我,我也會寄一張給你。你們一眼就可看出那是我寄出的,因為那上麵沒有貼郵票(笑聲)。但我會在上麵寫些東西:
春去夏來,秋去冬來,
萬物枯榮都有它的道理。
但有一件東西永遠如朝露般清新,
那就是我對你永遠不變的愛意與感情。
這首詩很適合哈裏?勞德的個性,當然也能與他演說時的氣氛相協調。因此,這段結尾對他來說,是極為合適的。
所以平時多積累一些約定俗成的語句,是提高說話水平的一條捷徑。同時,要注意恰當地使用這些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