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即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
通過描寫,再現人、事、物、景的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事,如臨其境。
高爾基說,作家的作品,能夠相當強烈地打動讀者的心胸。作家應該將所描寫的一切——情景、形象、狀貌、性格等能清晰地浮現在讀者的眼前,才能使讀者以各種方式想象它們,並且以自己的經驗、印象及知識的積蓄去補充。
描寫是文章的一種具體表現手法。
刻畫人物、再現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表現人物活動的場麵,都需要采用描寫的方法。
描寫和敘述不同。敘述,重在過程;描寫,則是描寫狀態、形象。但兩者又是相互聯係的。
任何變化過程都會呈現一種狀態、一種形象,而狀態、形象也存在於變化的過程之中。
因此,在寫作實踐中,敘述和描寫,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
例如,屠格涅夫對日出的描寫:
朝陽初升時,並未卷起一天火雲,它的四周是一片淺玫瑰色的晨曦。太陽,並不厲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幹旱的日子裏那麼熾熱,也不是在暴風雨之前的那種暗紫色,卻帶著一種明亮而柔和的光芒,從一片狹長的雲層後麵隱隱地浮起來,露了露麵,然後就又躲進它周圍淡淡的紫霧裏去了。在舒展著雲層的最高處的兩邊閃爍得有如一條條發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銀器。可是,瞧!那跳躍的光柱又向前移動了,帶著一種肅穆的歡悅,向上飛似的擁出了一輪朝日。
人物描寫
人,是寫作的主要對象。記敘性文體中,人物描寫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下麵介紹幾種人物描寫的類型和方法:
1.肖像描寫
包括人物的容貌、體態、服飾、神情和音調等。
人物肖像是和他的生活經曆、社會地位及性情愛好密不可分的。
通過肖像描寫,不僅能顯示人物的外表特征,而且能表現其職業、年齡、生活習慣特點,以及人物心理特點。
肖像描寫,雖然在人物描寫中不占有重要地位,但成功的肖像刻畫,能使人物性格表現得更鮮明,能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更明確。肖像描寫的目的是深刻地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突出主題思想。
肖像描寫常見的類型有:
(1)集中於一段中描寫
如高爾斯華綏的《品質》中對鞋匠的肖像描寫:
他本人有點像皮革製成的人:臉龐黃皺皺的,頭發和胡子是微紅和卷曲的,雙頰和嘴間斜掛著一些整齊的皺紋。
話音很單調,喉音很重。因為皮革是一種死板板的物品,本來就有點僵硬和遲鈍,這正是他麵孔的特征。
隻有他的藍灰眼睛,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
這種描寫方法多出現在短小文章中。
(2)不同場合描寫不同的肖像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
祥林嫂,第一個丈夫死後,初到魯鎮時的肖像:
頭上紮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
祥林嫂死了第二個丈夫,第二次到魯鎮時的肖像:
她仍然頭上紮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隻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淪為乞丐時祥林嫂的肖像:
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如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隻是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3)不同場合,描寫同一肖像
例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長篇小說,對安娜肖像的描寫,分別在火車上、舞廳內和畫像上。
渥倫斯基在火車上,第一次和安娜相遇:
他讓開路,但在一瞥中,發現她迷人的臉上,表露出端麗,溫雅中還有幾分柔情蜜意。
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有一股被壓抑的生氣在她的臉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彎曲了的輕微的笑容之間掠過。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違反她的意誌,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裏,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出來。她故意地竭力隱藏她眼睛裏的光輝,但它卻違反她的意誌在隱約可辨的微笑裏閃爍著。
安娜在吉蒂家舉辦的盛大舞會上,傾倒了許多人,連她的情敵吉蒂也禁不住讚歎起她的超凡的美來:
某種超自然的力量把吉蒂的眼光,引到安娜的臉上。
她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頸項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但是在她的迷人中,有些可怕和殘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