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心昧良的虧空案(1 / 1)

忻州知州韓寶鍔,本是山東拔貢出身,由太原縣令升為知州的。這個州也是個有名的苦缺,虧空很大。韓知州病重將死,致信申啟賢巡撫和太原知府王有壬,哀求他們設法代為彌補忻州任上虧空的地丁銀八千餘兩,以免死後受到參劾和追繳,並且請求調他的同年董梁來接替他。申巡撫答應了他的請求。布政使將董梁約到省城,當麵征求他的意見。董梁對天發誓,表示一力承擔,不辜負上司的信任,不辜負亡友的囑托。巡撫和藩司就相信了他,奏明皇上後,調董梁接任忻州知州——這是去年的事情。董梁到任後,不但沒有將韓寶鍔的八千多兩虧空還上,反倒又虧空了五千多兩,湊成一萬五千兩,全部算在韓寶鍔的頭上,然後報告雁平道立案,申請把這筆虧空分攤在忻州今後的賦稅中(謂之流攤)——喪心昧良,莫此為甚。

我代理雁平道時,申啟賢巡撫已經駕鶴西遊,藩司張蘭沚也已經榮升雲南巡撫。我接到董梁的報告後,提筆批示道:“前任韓知州的賬款,已由現任知州董梁接收清楚,有簽單為證,怎麼又有這許多虧空?從來各種賦稅不能獨力彌補的,才經請示後實行流攤,按在任時間扣留攤派歸還欠款。現在,核查該州報告,有正款雜款混雜其間,可見是存心取巧,企圖嫁禍於人。故不準立案流攤,著該州仍將捐、雜各款的明細開具清單上報,以杜絕轉嫁。”董梁很不高興。這個家夥被降職後又捐了這樣一個官,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人。我堅持公事公辦,當然也知道這些小人們會因此對我恨之入骨,但是我絕不會拿國庫的銀子來討好下屬。後來薩寶臣到任後,我就回朔平府了,也不知這件事最終結局如何。

七月,納妾祁氏,祁氏本是京城人。我已年過四十,膝下仍然沒有一兒半女。黃夫人去世後,連一個扶棺回鄉安葬的親人都沒有,當時,我雖然沒有說什麼,心裏卻感到非常悲哀。我的侄子全官雖然跟在我身邊讀書長大,但因為不討黃夫人的歡心,所以也就沒有將他過繼過來。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琦善到達廣州後,一心主和,一反林則徐所為,裁撤水師,解散壯丁。

正月,英軍侵占香港,接著攻陷沙角、大角兩處炮台。道光帝大怒,下旨將琦善革職,鎖拿進京,並命奕山為靖逆將軍,協同大學士隆文和湖南提督楊芳赴廣東對英作戰。

二月,英軍攻陷虎門,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

閏三月,英軍攻陷四方炮台,逼近廣州。

七月,英軍北犯,攻陷廈門。

八月,再陷定海、鎮海、寧波,總兵葛雲飛戰死,欽差大臣裕謙投水自殺。

十月,英擾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