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毛澤東又親自點名陳伯達,讓他去向造反派宣布:封閉外交部無效,奪權的造反派退出去,立即恢複姬鵬飛、喬冠華的工作。這裏沒有提到陳毅,沒有恢複他的工作,此時他還戴著“二月逆流黑幹將”的帽子。
王力、關鋒、戚本禹先後被捕。帶頭造反奪權的姚登山也消失了,當然不是被送往三〇一醫院,在他被押走的時候,龔澎上去狠狠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一記耳光代表了所有正義的人們的心聲。
喬冠華又回到了他們的辦公桌旁。外交部又恢複了正常工作,從1969年開始,大使陸續都派出去了。正是在周總理的關懷與努力下,外交部才能成為受文革衝擊時間最短的部門,周恩來在外交部扭轉了乾坤。
2.代理外長,跨越中美鴻溝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後,7月15日中美兩國政府同時發表公告:尼克鬆總統將在1972年適當的時候訪問中國。
消息震驚了世界。兩國政府十分重視即將舉行雙邊高峰會晤。然而,那時正處於“文革”的中期,極“左”思潮仍然衝擊著共和國的外交工作。林彪等陰謀篡黨奪權,幸被毛澤東主席發現,結果折戟沉沙。“四人幫”興風作浪,借批改、反修與周恩來為難,阻礙毛澤東、周恩來恢複中美關係的努力。尼克鬆說,他的這次訪華是曆史的創舉,擔了許多政治風險。其實,中國方麵也擔了許多政治風險。國際上,南邊的越南對中美接觸最不高興,北邊的蘇聯也感到擔心。中美聯盟,蘇聯如芒刺在背啊。
周總理精心設計著接待美國客人的複雜方案,他對外交部說:“中美兩國過去敵對多年,又無外交關係,我們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對美國客人要以禮相待,不亢不卑,不冷不熱,不強加於人”。
1971年10月20日,基辛格博士第二次訪華,為尼克鬆訪華的日期、議程及安全保衛做基本的安排。
第二次訪華,基辛格神氣多了。第一次秘密來訪時,中國禮遇有加。他想,這次的待遇會更加高些吧。
他要為尼克鬆訪華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帶來了總統即將來訪的全部人馬。負責政治策劃的,負責總統安全的,負責衛星傳送與新聞報道的,國務院的代表……一行百餘人乘坐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來到中國,預演總統訪華。
但是,一下飛機,基辛格的心有些涼了。在上海機場,迎接他的仍然是上次的章文晉、王海容、唐聞生和唐龍彬。抵達北京,仍像上次一樣,隻有葉劍英元帥為首的幾位高級官員。不過增加了一位:代理外長姬鵬飛。
姬鵬飛出使東德後,1955年回到外交部。從那時起到1972年,當了17年的副外長。1971年陳毅外長病重時期代理外長職務。中美正常化進程,自然少不了這位外長。
基辛格的車隊從北京機場向釣魚台國賓館行駛著,途中布滿了警衛,斷絕了交通。他想象中的鮮花和歡迎的人群沒了。冷不丁,一行標語出現在他的眼簾:“打倒美帝國主義”。
來到下榻的國賓館六號樓,他的心略為平靜下來,突然一份英文電訊稿放在房間裏,上麵醒目地印著一行通欄標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
他感到不快與不安,害怕他開創的美中和解打斷,他的曆史功勞被抹殺。聯想到一個月前林彪事件,基辛格更加擔心:“是否此行的政治氣候不好?”
基辛格的擔心傳到周恩來耳朵裏,他非常生氣,責問外交部禮賓司,“為什麼要擺這些東西?”禮賓司回答:“這是新華社的老規矩。”
事情反映到毛澤東。他輕輕一笑:“那是放空炮,告訴美國客人,我們歡迎他們。”
翌日,姬鵬飛代外長陪同基辛格到人民大會堂會談。他傳達了毛主席的意見:“博士,你不要介意,每個國家都有其同群眾聯係的辦法,你們用報紙與電視,我們用牆上的標語”。
姬外長一邊解釋,一邊指著咋天寫有反美標語的牆說:“昨天我們牆上反美帝,今天卻換成歡迎亞非乒乓球賽的英文標語。我們的宣傳有些放空炮。我們歡迎美國客人。”
外長一席話,基辛格的虛驚頓時消失了。
周恩來總理更以他特有的方式,讓美國人興奮不已。
10月20日下午,周總理接見美方全體代表。他記憶力驚人,與美國代表們一一握手問候,道出對方的姓名、學曆與經曆。而周總理與他們隻有一麵之交。在隨後的宴會上,周恩來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
“中美兩國關係在中斷了22年之後,現在要揭開新的一章,這應該歸功於毛澤東主席和尼克鬆總統。”
賓主雙方熱烈鼓掌。周恩來點點頭,看了看基辛格,接著說:“當然,一定要有一個人作先導,這個先導就是基辛格博士,兩國友好的功勞簿上,應給博士記上一分。”
基辛格聽到中國總理如此高度的讚揚,心裏樂滋滋的,臉上泛起了笑容,剛踏上中國的冷遇之感頓然煙消雲散。
周接著又對新來的客人表示歡迎。
“基辛格博士勇敢地秘密訪問了神秘的國土中國,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現在是基辛格博士第二次訪問這個國土,它不應該再被認為是神秘的了。他是作為一個朋友來的。還帶來了一些新朋友。我們熱烈歡迎你們。中美兩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雖遠隔太平洋,但友誼把我們兩國人民聯係在一起。希望本著一種新的精神來迎接這一新的紀元。請允許我為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客人們的健康幹杯!”
美國人聽到這裏,感到無比親切,報以熱烈的掌聲。姬鵬飛站在總理一旁,深深地為總理的外交風度所折服。
最後,周恩來特別繞宴會廳一周,同美方全體人員包括秘書、警衛及機組人員一一握手碰杯。在美國,他們哪裏享受過與總統、部長們如此親近的問候。他們無不為中國總理的熱情、平易近人、一視同仁所感動。
3.中美上海公報起草內幕
基辛格第二次訪華,是來打前站的。一是為了確定尼克鬆訪華的日期,二是為了商定尼克鬆訪華時發表的《聯合公報》初稿。前者易解,雙方同意定於第二年2月21日。後者頗費周折。因為基辛格首次訪華時沒有提及聯合公報問題,中方在他第二次訪問中也沒預作對案。
“我們的總統訪問中國是冒了很大風險的,世界上有人希望尼克鬆總統這次訪問失敗。中美達成一個聯合公報對於加強我們總統的地位十分必要,這也符合中方的利益。”基辛格在每次會談中都希望在他離華前就公報達成一個總的諒解。
“尼克鬆總統訪華,不是因為我們對你們產生了某種喜愛,是因為我們認為蘇聯的戰略首先是要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失去作用,然後是要進攻美國。因此,總統訪華完全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國家利益。尼克鬆總統與基辛格博士都努力要使這次訪問成功,不僅在實際上要非常成功,而且在表現形式上也要顯得非常成功。我們需要搞一個聯合公報。”1972年1月,基辛格副手黑格將軍率先遣組訪華時,對周恩來講得更直率。
美方多次提出要搞一個聯合公報,他們顯然有草案,中方怎麼辦?
周恩來看了基辛格的草案,很不滿意。這是一份老生常談的公報草案。它用一些陳詞濫調,掩蓋雙方的分歧。更令人氣憤的是,它在台灣問題上有意回避美國撤軍問題,相反強調中方承諾隻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