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跨越鴻溝(1 / 3)

1.中美關係大門重啟

1971年7月9日,北京南苑機場。

在僻靜、空曠的機場上,一群身穿灰藍色中山裝的人頭頂炎炎的烈日,腳踩發燙的水泥地麵,既興奮又耐心地等待著遠方的來客。

十二時十五分,在轟然的馬達聲中,一架波音七〇七客機降落在跑道上。在飛機的尾翼上,一輪白色的新月圖案清晰可見…

這是巴基斯坦國家航空公司的標誌。

機艙門打開了。機場上等待的人們擁上前去。

“歡迎你們!基辛格博士。”葉劍英握住一個身材魁梧、大鼻子、戴著黑框眼鏡客人的手,又將身後的黃華、熊向暉、韓敘……介紹給來客。

“我們終於到了,我們非常高興。”基辛格友好地微笑著。他也向葉劍英一一介紹他們一行: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成員霍爾德裏奇、國務院主管印支事務官員斯邁澤、國家安全顧問特別助理洛德……

這些是22年以來第一批踏上這片土地的美國政府官員。司徒雷登的願望在他們身上實現花費了22年時間,可是,斯人已去,當年另一位當事人——歡迎人群中的黃華也已近花甲之年。

司徒雷登身後關上的那扇大門在塵封多年以後,此時終於打開。基辛格在回憶這一經曆時寫道:

一直到1969年3月,中美關係看來在實質上凍結在20年來一樣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的敵視狀態中。新政府(指尼克鬆政府)有一個走向中國的意念,但還不是一個戰略。當這種想法遇到機會的時候,政策就形成了,這個機會發生在蘇聯和中國軍隊在一條默默無聞的江水冰封的西伯利亞凍土地帶爆發衝突的時候。從那時起,一切朦朧都消失了,我們毫不猶豫地走向世界外交的重大變化。

曆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美國發現他仍然站在當年司徒雷登的位置上。

1969年12月3日,在華沙波蘭文化館舉辦的南斯拉夫時裝展覽會上,一位美國大使館官員“不期”遇上一位中國大使館官員。美國外交官迎上前去,中國官員毫無思想準備,隻得轉身就走,故意不加理會。走出幾步,中國官員發現對方正在跟上來,馬上離開大廳出門向自己汽車走去。發現中國官員要走進汽車,美國外交官急了,拔腿追去,情急生智,幹脆喊了起來:“美國大使有重要信息向貴國大使傳達。”兩人雖沒有“接觸”,但聲波載著“信息”而去,被對方聽到了。

一次插曲啟動了中美關係的解凍過程……

1971年6月2日,尼克鬆收到周恩來通過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轉達的備忘錄,表示歡迎基辛格訪華。這是美國總統第一次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的來信。

曆史沒有重複,這一次,中國和美國同時抓住了機會。

2.震驚世界的上海公告

黃華和章文晉從釣魚台五號樓出來的時候已經是7月10日午夜時分。他們的任務是同美方商談公告稿。

周恩來與基辛格的會談進行了三輪。基辛格提出,他此次訪問勢難長期保密,公告須及時公布,為此,需要商議一個共同措辭的公告,並商定同時發表尼克鬆訪華之事。

黃、章與美方的第一次商談並不順利,短短二百字的公告稿中,雙方的爭議有三處,一是尼克鬆訪華是誰主動提出的,二是會談要討論哪些問題,三是來訪的適當時間。

基辛格與周恩來商定,他將於11日12時離開北京,剩下的時間已不到12個小時!黃華和章文晉離開5號樓,徑直到4號樓向周恩來彙報會談情況。

周恩來在臨時辦公室裏接見了黃、章兩人。

“原稿中我方的提法是說尼克鬆要求來訪,我們邀請。基辛格認為這樣寫讓人看了像個旅遊者,不同意。”黃華的話引起周恩來的一陣笑聲。盡管通宵辦公,周恩來仍顯得精神矍鑠,閃著炯炯的目光,兩道濃眉舒展開來,像黑蝴蝶似地飛動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