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同創建外交部(3 / 3)

不久之後,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國共談判的中心也從重慶移至南京。作為中共中央駐南京代表團第二副書記兼發言人,王炳南亦隨周恩來來到南京梅園,完成這次國共談判的剩餘工作。1947年3月,他從南京回到延安後,擔任中共中央外事組副主任之職,當時的主任是周恩來。

3.新中國外交部的創立

從“西安事變”到對外宣傳小組,到重慶談判,再到中央外事組,如此算來,王炳南也稱得上是周恩來的老助手、老部下了。對於王炳南的經驗、能力與信念,周恩來是了然於胸的,亦是讚譽有加的。現在,要創建一個新中國的外交部,周恩來於百忙中難以麵麵俱顧,於是,他說:“炳南,你來幫幫我吧。”

1949年9月30日,在新中國建立的前一天上午,周恩來興奮地告訴大家:“從現在起,中央外事組的工作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們要開始辦正式的外交了。同時,黨中央已作了一個事實證明非常重要而正確的決定:新中外交官將不任用國民黨的舊外交官,而要靠我們自己培養的新一代外交幹部,從今以後要完全由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戰士代表中國人民辦外交。這叫‘另起爐灶’。”

周恩來還告訴王炳南說:“明天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將發表一個公告,典禮結束後,要將主席的公告和我的隨附公函立即送發留駐在北京、南京等地的外國使館或領事館。你們趕緊著手準備,把公告和信件打印好。這將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個外交文件,是通過使館向外國政府發出的第一個照會。”王炳南會心地點了點頭,他知道,在這項公告中,新中國將宣布所有外國政府的外交和領事團體(社會主義國家除外)在新中國都不再擁有外交地位,它們必須在平等的基礎上承認新中國政府。而且,隻有與台灣國民黨政府斷絕關係,它們才能與新中國建交。這項被喻作“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的原則是對新中國主權完整的堅決維護。

原則確立了,現在需要的是建立行政和人事機構。周恩來和王炳南商量後,決定從各野戰軍、各地區及中央各部調集幹部。這些人中,有的是以前的統戰人員、新聞記者,尚有些外交經驗;有的則是行伍出身的軍官,剛脫下軍裝,就要讓他去國外當大使,連怎麼遞交國書也沒見過呀,這樣的困難確實不容忽視。不過,周恩來對此是很達觀的:“沒關係,可以從頭學嘛。”

1949年12月初,毛澤東、周恩來接見了一批奉調行將出使國外、前來外交部報到的高級將領。大家落座後,毛主席說:“你們都是打仗的。同蔣介了了十幾年,你們沒有逃跑,現在派你們出國工作,你們也不會跑掉。新中國也要辦外交了,但是不能搞國民黨那一套。我們要另起爐灶,要完全靠自己,靠你們去實踐,在實踐中培養新一代的外交隊伍。”

周總理接著說:“請你們這些打過仗的同誌來,是因為外交同軍事一樣,軍事打的是武仗,外交打的是‘文仗’。外交工作,授權有限,不要冒失,不要輕敵,不要自以為是,不要無組織無紀律亂出馬,否則就要吃虧打敗仗。要好好學習人家的語言,既顯得尊重人家,也便於工作。要注意學習駐在國的長處,天涯處處有芳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生存下來,一定有很多優點。”

總理這番話令在場的所有人,包括王炳南在內都深覺受益匪淺。主席走後,大家便開始詢問給自己安排的任務,總理說:“不要著急嘛,等忙過這一陣,會給你們安排的。”望著這群積極、熱情的戰友兼同事,當時已是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的王炳南禁不住朗聲說道:“從此,咱們又是同一條船上的哥兒們了。”

不久之後,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要向毛主席遞交國書。周總理以外長身份也要參加,他讓王炳南通知這批將領,讓他們到中南海懷仁堂“現場觀摩”。

這幾位未來的大使同誌在隱蔽處目睹魯登科到達後,典禮局局長餘心清和外交部交際處處長王倬如引導他進見主席。主席和大使並排立正聽完樂隊演奏兩國國歌,一齊檢閱儀仗隊,然後步入勤政殿由大使向主席遞交國書並致頌詞,主席致答詞。禮畢,大使向主席——介紹大使館的其他外交官。主席陪他們步入會客室飲茶交談。雙方交談都通過翻譯進行,全過程一個多小時。

外賓走後,周恩來、王炳南問及了這批“準”大使們的感受。大家都說:“不難,可以學會的,沒問題。”周恩來又叮囑道:“遞交國書的儀式,各國有不同的做法,君主國家的儀式複雜一些,當前的趨勢是越來越簡單化。你們赴任以後,要向駐在國外交部了解遞交國書的程序,要尊重人家的安排,客隨主便,入鄉隨俗嘛。”“準”大使們一一點頭稱是。

通過這種明學暗察的辦法,他們一步步地熟悉了外交活動的程序和禮儀。幾年下來,這批駐外大使以出色的工作回報了總理的指導,完成了新中國外交托付給他們的使命。對於這支由總理親自帶起來的外交隊伍,王炳南充滿了信心。

總理很賞識王炳南的工作能力,同時對他的要求更加嚴格。從總理的言談行事中,王炳南學到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他視與總理共事的時光為自己學習最多、提高最快的階段。事實也證明,他在此後的外交工作中,展現了出眾的才華,新中國開啟國門的功臣名冊上,又多了一個光輝的名字:王炳南。

1950年10月,外交部各部門和高級人員已大致定局。行走在古舊的外交部大樓中,王炳南感到異常爽快、舒暢——在這裏工作的一整列外交隊伍,一個舊式外交官也沒有。他打開辦公桌抽屜,從裏麵拿出一份外交部司長、大使以上幹部的名冊,眼光掠過一個個他所熟悉的名字:王稼祥、章漢夫、黃華、龔澎、韓念龍、喬冠華、伍修權……“強將之下無弱兵”,這支在周總理帶領和培養下的外交大軍忠誠、熱忱、淳樸、幹練,新中國的外交交到他們手中,黨和國家放心,全中國人民安心,而這支隊伍本身呢,更是對人民外交事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