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理的教誨永誌不忘(2 / 3)

從周恩來眼中流露出的真誠、溫和、安詳與期望令章文晉一輩子都忘不了!多少年過去了,直到去世前夕,那一夜的長談依然時時浮現在章文晉的眼前,清晰如故!

2.外交工作,多聽少說

章文晉安心地留在了外交戰線。他一直慶幸自己的選擇:“這樣,我才幸運地有更多的時間在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有機會參與許多重要的外交活動。”

但是,與周恩來一起工作,更多的不是榮耀,而是一種壓力和責任。周恩來的工作用一絲不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也要求他的部下和同伴。章文晉在跟隨周恩來的工作曆程中,深深受到了熏陶。

在與馬歇爾談判時期,有一次,章文晉不小心把一份會談備忘錄遺落在休息室裏。直到臨走時,經周恩來的提醒,章文晉才把它找了回來。周恩來首先作了自我批評:“我的年紀比你大些,也比你有經驗,我應該事先提醒你。”然後,他嚴肅地對章文晉提出了批評。

日內瓦談判期間,章文晉是翻譯組的負責人。一次,一篇發回國內的外國通訊稿的譯文出了差錯。周恩來立即把章文晉找來,十分嚴肅地指出:“這是對大事不負責任的態度!”

有過多次這樣的教訓,章文晉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曾經擔任第一亞洲司副司長的裴默農回憶章文晉時說:“一次,周總理深夜召見,我隨文晉同誌赴中南海西花廳。途中文晉同誌喃喃自語:“多聽少說,多聽少說。”從這四個字中可以看出文晉同誌學習周總理是多麼細心,多麼深沉。這四個字也蘊含著文晉同誌的自重。”

章文晉在工作中養成的嚴謹、細致、一絲不苟的作風是他出色成就的根本保證。1960年,中印在邊界問題上出現爭端。在中方的努力下,雙方同意進行互換材料式的談判。時任第一亞洲司司長的章文晉擔任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在他的領導下,中方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

一俟談判開始,中國方麵立即出示了大量內容翔實、準備細致、考證嚴謹的證據和材料。包括一百多年前中國的踏勘地圖,清政府拒絕簽字的“麥克馬洪線”原圖,三十年代上海《申報》上發表的中國地圖,不同年代版本的《大英百科全書》上的中印邊界線圖,印度總理尼赫魯著作中和印方不同時期出版物中標明的邊界圖,中國自清朝以來各代政府邊境地區征稅、駐軍的文字記錄……堆在談判桌上的材料真可謂是“鐵證如山”,令參加談判的印方代表瞠目結舌。

雖然中印邊界談判最終未能取得實際的成效,但是章文晉帶領同誌們所做的工作,使中國方麵在這個問題上掌握了主動地位,在事實和證據方麵壓倒了對方。

3.在“三砸一燒”的歲月裏

1966年,一場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政治風暴席卷了社會主義中國。國家各方麵的工作和生活正常秩序都受到了嚴重的幹擾和衝擊。極左的口號盛行,極左的思想束縛了人民的頭腦。在外交戰線上,雖然毛主席、周總理和陳毅部長竭力維持了在總的方麵的穩定,但也無法避免風暴的衝擊。大批的駐外使節被召回“改造學習”,大批的高級幹部和老同誌被打倒。姬鵬飛、喬冠華被迫在王府井大街上發傳單,章文晉也被召回下放到江西幹校改造。

進入1967年後,運動的風潮進一步衝擊外交部門,尤其在一小撮人的指使和挑撥下,局勢日益惡化。在“文化大革命”的狂熱情緒中,群眾在別有用心的陰謀分子的煽動下衝擊了外交部大院,外交戰線陷入了癱瘓。“文化大革命”極左風潮登峰造極的惡性事件是,紅衛兵衝擊並砸毀了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放火燒毀了英國駐華代辦處,這就是臭名昭著的“三砸一燒”事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