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明興禮“注釋1”(2 / 2)

至於我受到的影響,這很難解說。您要是讀過我上次寄給您的短篇小說第一集前麵一篇“創作生活的回顧”,當可明白一二。我十一歲到十三歲中間讀過不少中國舊小說(《水滸》等),十四歲到十八歲讀了不少歐美小說的譯本,當時讀小說都隻是為了s‘amuser。十九歲以後再讀各國小說的英譯本。最初我很喜歡Ch。Dickens[狄更斯]。因為當時他的書被譯出最多。我讀過David Copperfield[《大衛科波菲爾》],Oliver Twist[《霧都孤兒》]等等的文言譯本。後來我念英文時,D。C,O。T和A tale of two cities[《雙城記》]三本書都被作為教本念過。法國人的小說中,V。Hugo[雨果]的三本書: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Travailleurs de la mer[《海上勞工》],Notre-Dame[《巴黎聖母院》]在我幾歲時候在中國很流行,我後來自然有機會找到譯本來讀。俄國小說是十八九歲才開始讀的,我非常喜歡他們,因為俄國的情形跟當時中國的頗相似。俄國青年的脾氣、希望、愛好也與我們的有點像。讀左拉最晚,一九二六年去法國前讀過半本Paris[巴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在馬賽等船兩星期(當時海員罷工),差不多把Rougon-Macquard[《盧貢家族》]二十部讀全了。E。Goldman[愛瑪高德曼]的論文和《近代戲劇論》一書,給我影響很大。一九二二年?一個朋友在莫斯科見過她,後來一九二五年介紹我跟她通信,我在法國的時候,她在Canada[加拿大],我常給她寫信。A。Berkman[亞曆山大柏克曼]的《獄中記》很使我感動。我在法國St。Cloud[聖克魯]見過他一麵。《獄中記》我總算摘要翻譯出來了。Maupassant[莫泊桑]的書我不喜歡,尤其是Bel ami[《漂亮朋友》]。Gorki[高爾基]的書,我讀得不多。我喜歡的還是他的初期作品,如我譯的那本小書《草原故事》(短篇)。R。Rolland[羅曼羅蘭]的書是到了法國後才讀的。我多少受過他一些影響。此外給我影響頗深的,倒是一些革命者的傳記。《聖經新約》的譯本也給了我一點影響。我喜歡讀《新約福音書》,常常引用那裏麵的語句。

《紅樓夢》給我影響並不大,不過它給我的哥哥姊姊們生活上的影響倒是大的,尤其是我們當時關在大公館裏,不能出街,無法消磨時日,隻有想出各種消遣的辦法,如行酒令,賞月,遊花園,等等都是從《紅樓夢》傳下來的。好些代中國男女青年的消磨日子的遊戲(一直到民國五六年後為止)。《家》裏的許多事,都是我見到的或聽說過的,也有一二是我自身經曆過的。不同的是,我們家裏花園沒有那麼大。我伯父uncle的花園是成都最大的花園,但我們不常去。

一提筆就寫下這許多,倒是沒有想到的是,別的話隻好留到下次寫了。不知道這些對您有沒有用處。

李芾甘 卅一日[1948.5.31]

“注釋1”明興禮(J。Monsterleet,1912-?):法國人。耶穌教會傳教士,巴黎大學文學博士。1946-1947完成以介紹中國當代文學為內容的博士論文。